南極臭氧層破洞縮小 20年來第二小

人氣 8

【大紀元2012年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科學家們日前表示,由於全球溫暖的氣候,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達到了20年來第2小的規模。不過,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一個新的10年循環的開始,南極臭氧層再次緩慢恢復的早期跡象。

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最新報導,9月22日南極臭氧層開口擴張至今年的最大範圍,達820萬平方英里(2,120萬平方公里),面積大約是北美洲的大小。迄今為止,2000年當時的臭氧層破洞是史上最大的記錄,跨越的面積高達1,150萬平方米英里(2,990萬平方公里)。

臭氧若在地球表面是一種污染物質,但位於大氣平流層,能反射紫外線輻射回到太空,避免人類過度曝露,導致皮膚癌的發生。

科學家們提到,這種具保護作用的臭氧層之所以產生開口,主要是由被稱為氯氟烴(CFCs)的人造化合物被釋放到大氣中後,在高空分解出氯原子。自由的氯原子遇上臭氧分子後,會奪走臭氧分子中的1個氧原子,變成普通的氧分子,每一個氯原子可以把上萬個臭氧分子變成普通氧分子。其結果是,高空中由臭氧分子組成的臭氧層被損耗,出現了臭氧層變薄,甚至臭氧產生空洞的現象。氯是20世紀初開始製造的人造化學物質,裝在噴霧罐使用。幾十年來,氯氟烴被認為是破壞臭氧層的兇手,並一直徘徊在平流層中。

科學家們認為,空氣溫度上升,會影響氯氟烴分解臭氧分子的速率。幾年來,臭氧層破洞逐漸增大,與南極冬天酷寒及強烈的極地風有關。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人員說,九月和十月形成的臭氧層大洞,之所以較2000年小,主要是今年南極高空溫度較高的緣故。

科羅拉多州NOAA的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巴特勒(Jim Butler)說:「今年恰巧南極上空空氣有點溫暖,也就是說,臭氧消耗程度沒有像去年空氣較冷那樣多。」

南極臭氧層有破洞,最早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和90年代開口穩定增大。據報導,雖然2000年增大的速率趨於平緩,但是科學家發現其每年的大小變化頗巨。

過去25年,雖然法規限定消耗臭氧的氯氟烴(CFCs)的產量,不過,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另外10年的循環開始,南極臭氧層再次恢復的早期跡象。美國航太總署(NASA)大氣化學家紐曼(Paul Newman)估計,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可能得等到2060年方能返回至20世紀80年代初的規模。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世界企業領袖籲八大工業國明訂減碳中程目標
研究:恐龍是因溫室效應凍死!
奧巴馬歡迎新氣候能源議案
【新紀元】聖嬰現象與磁極逆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