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仲學教授 推崇個體化藥丸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1月06日訊】(大紀元工商記者李歐報導) 隨著中醫立法越來越多,而且有更多的中醫透過電臺、報紙被民眾所認識,因此灣區的中醫師地位逐漸得到提升。雖然民眾對中醫看診的接受程度越來越普及,不過對於如何熬煮中藥、使用中藥,灣區民眾普遍還是存在很大困惑。我們再次請到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美國中醫藥大學校長,腫瘤及疑難病防治中心主診醫師麻仲學來為我們解說。

在回答煮中藥的問題前,麻醫師回憶到春秋戰國時代有幾位著名中醫大家,其中有一位名叫「扁鵲」,他曾說過一句話:「人之所病,病病多。」意思就是說,人總在擔憂病痛越來越多,另一句話「醫之所病,病道少」醫生所擔憂的是醫治病痛的方式總是太少。

麻醫生說明,中醫有湯藥和丸藥兩種,而丸藥有一個缺點,藥丸的藥性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不必要的藥物身體也必須接受;湯藥雖然見效比較快,但是煎煮費時間,尤其現代人非常忙碌,有其不便性。然而湯藥的煎煮還有順序,有些含有礦物質的藥材要首先熬煮,例如:生牡蠣、珍珠母要先煮20分鐘;如果有毒性的中藥也要先煮,例如:附子。還有中途熬煮的藥材,例如:黨參、白術;後煮的藥例如:薄荷、青蒿,大約煮一分鐘就好,青蒿更只需要過水即可。

當然全部一起熬煮也是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好,真正按照步驟去遵循確十分麻煩,因此麻醫師近年在研究一種「個體化藥丸」,根據一個病人的病情、體質去調配丸藥。這種丸藥特別針對慢性病病人,因為醫治速度慢,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以上,往往要求煮湯藥的病人就難以堅持下去,但是改服個體化藥丸,除了服用方便,也可幫助病患堅持治療,走完整個療程。

個體化藥丸相對於一般中成藥,麻醫生解釋,因為中成藥是適用廣大人群,你有四種疾病就吃四種藥,但是其中有很多成分是你不需要的,對身體就沒有好處。有些病人還是想先嘗試喝湯藥,但往往喝個一兩週就放棄了,「麻醫生您還是給我制作藥丸吧!」

煮湯藥還有一個麻煩,就是有很大的味道,有些味道很不好聞,可能造成一人煮藥全家受難。但是製成藥丸後就沒有這個問題,幾乎是沒有味道散發。而且個體化藥丸屬於「水丸」,就是藥材的粉末直接加水製成,沒有任何添加劑,外觀也沒有任何顏色的的糖衣。

麻醫生說,同樣的病症有不同起因,比如拉肚子,有人是吃了寒性食物拉肚子,但有人卻是吃了刺激性食物拉肚子,個體化藥丸就能針對病徵去製藥,而不是單純服用統一一種治療腸胃的中成藥。因此,個體化藥丸療效一定超過市售的中成藥。

有的人同時患有多種不同症狀,例如有糖尿病、眼乾症、失眠、鼻子過敏,四種症狀各吃一種藥,或更多種藥,但是每種成藥其實都包含多種症狀的治療,有些對於病患是根本不需要的成分,有些甚至起到互相抵觸的結果,因此造成療效降低。麻醫生說,有人整年在吃藥但卻不見效果就是這樣,但個體化藥丸排除你不需要的成分,只把對你疾病有治療效果的方劑加入,因此這種量身打造的藥丸會比中成藥有效。

這種針對個人調製的藥丸,醫療費用是否較為高昂?麻醫生說事實上是一樣的,而且反而能更省錢。一個月的個體化藥丸平均費用是300元,一次大概會開三個月的量,服用過程中除非有特殊狀況才會回診,但是湯藥一次開七到十副藥,每次回去抓湯藥都要付一次診療費,反而更花錢。

但是個體化藥丸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關鍵,就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中醫師,因為藥丸是針對病患所開立,如果醫生的水平不夠,診斷不出病人的根本病因,就不能開出有用的藥方,那麼這個藥丸可能還不如市售的中成藥。所以醫生對病人的個體必須有深刻的了解,才能開出真正的個體化藥丸,這是相互搭配的。

近3年來麻醫生在美國推廣個體化藥丸,已經有一千多個病例使用,麻醫生介紹,這種藥丸對於慢性肺病一類的呼吸系統疾病,或是時常拉肚子、便秘的消化系統疾病,還有失眠、關節退化等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症狀特別有效,而且就算沒有疾病,也可真對個人體質開立有助平時保健性的服用藥丸,常保身體健康。

麻仲學中醫師聯絡方式:
650-350-1863
網絡搜尋:
天仙草,也能找到麻仲學中醫師。

相關新聞
楊千嬅產後拍廣告  借中醫氣功減磅
中醫養生講座民眾熱情參與
段中醫師IT協會健康講座(六)
專訪澳洲全國中醫藥針灸學會會長林子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