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訪紐約市第130公立小學校長伍小珍

提升華埠校譽 治學有道善良為本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11月27日舉行的亞美兒童家庭聯盟(The Coalition for Asian American Children and Families,簡稱CACF)2012年年會上,紐約市第130公立小學校長伍小珍因20多年為亞裔移民兒童和家庭的利益不懈努力而獲得褒獎。回顧23年治校經歷,伍小珍校長向本報表示,亞裔學生勤奮努力,成績較好,但有其需要面對的問題,因此學校教育應提供更實際的規劃,幫助學生在知識和生活之間建立聯繫,而善良是一切的根本。

為了學生,改變學校

由於自己也是在華埠長大的,伍小珍深切了解華埠的學生都非常刻苦。對於能回到華埠的學校工作,伍小珍深感幸運。她認為華埠應該有好的學校,如同上東城那些好學校,但是限於所在的學區等因素,華埠的學校以往不被認為是好學校,無法和上城的學校相比,這很令人遺憾。也因此促成她改變130小學的動力。

1990年伍小珍接掌校長職務時,130學校陷於危機中,被評為需要改善的學校(Schools In Need of Improvement,簡稱SINI),只有38%學生能夠及格。此一背景環境令她想起兒時在華埠就學的記憶:人們普遍認為,一個人如果不會使用英語,肯定也不會做好工作,所以課程安排上也就不如上城地區的學校那樣給學生更多的機會。

為什麼不給這裡的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呢?伍小珍在思考。由於伍小珍的特長是第二語言學習,她發現,如果孩子們沒有開發出自己的語言技巧,沒有在小學學好英文,他們就很難進入好的中學,進而很難進入好的高中,上大學就更難以實現了。她認為有些改變需要落實了!首先應該為孩子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在不枯燥的前提下學好英語。孩子們是喜歡學校的,老師要做的是讓他們在生活實景中學習、練習,引導孩子樂在練習,在人面前不羞怯、樂於表達。

再者,伍小珍認為發展教師的技能很重要。她看到許多老師非常喜歡孩子們,但是他們沒有和兒童共事所需的技能,所以開始對教師提供大量的培訓。並且需要家長的支持,一旦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就會幫助老師做更多的努力。

此外,伍小珍從自己成長的經歷中發現,許多同學很聰明也很認真的獨立完成活動,但是他們沒有自信在人們面前表現自己,而別人因善於表達獲得了全部的榮譽。「所以我們在學校的責任之一是教育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以尊敬的方式挑戰他人,比如提出疑問『你認為這本書講的是這樣,但是在書的某頁某段卻說的不是這樣?』再就是通過鼓勵表演,鍛鍊孩子們在以後的自我表現、面試中不怯場,清晰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華裔家庭的親子關係

伍小珍表示,在130小學,88%的學生是亞裔,至少85%是華裔。還有一些越南裔、馬來西亞裔孩子、韓裔、日裔等。她觀察到,目前的亞裔家庭與傳統的亞裔家庭不同,現在許多父母在康州、新澤西等其他州工作,無法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孩子平時和祖父母生活,父母每週見一次孩子。還有的孩子在這裡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回中國,5、6年後才接回來。

「人們一直相信我們是『模範少數族裔』,工作努力,家庭都有雙親,這並不真實。我們有許多孩子們和父母沒有建立關係。比如,孩子一個月大時被送回中國,和姑姑、姨媽或祖父母生活,爸媽只能每年一、兩次回去探望。孩子們和姑姑姨媽、祖母感情深厚,三、四歲時孩子們被送回美國上學。孩子們非常不高興,因為帶他們的姑姑、姨媽沒有來。媽媽和孩子互不了解,上學之後,這些孩子不懂英語、不認識小朋友、也不了解父母。隨著他們學習了英文,父母又常不在身邊,與父母的關係就不好,所以很多時候,父母來請我告訴孩子:幾點鐘該寫作業、幾點鐘該睡覺。」伍校長語重心長的說。

亞裔學生面對逆向歧視

除了家庭中的問題,伍小珍表示,目前在美國,亞裔學生還存在社會的逆向歧視——因為亞裔學習成績好,於是對他們進入大學的成績要求比其他少數族裔還要高,比如要求西裔分數是85分,對亞裔則是95分。亞裔孩子很難明白為什麼自己努力學習但進不了麻省理工(MIT)、哈佛等名校,而其他族裔的同學學習沒有自己好卻進了那些名校。非亞裔的人們並不知道這些問題。

根據最新的統計,比較好的中學裡亞裔、白人學生比較多,比如布朗士科學高中大多數都是亞裔。亞裔最崇尚教育,亞裔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做出許多犧牲,他們通常把錢花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去度假。「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畢業時能有個公平競爭的基礎,爸媽沒有辦法為孩子們提供機會接觸的一些東西,學校會努力提供。」

伍小珍校長(左一)和市教育局長瓦爾科特(Dennis Walcott,左二)和老師、學生在一起。(圖由伍小珍校長提供)

溝通凝聚共識,培養人才

回顧23年的校長生涯,伍小珍認為剛開始到130小學任校長時最難,因她既非家長的選擇,又非學校(老師們)的選擇,而是學監指定的。所以在開始的兩年,與人們溝通,讓他們知道需要改變,非常不易。「我試圖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上。如果一個老師不花心思在孩子上,我就會問:『你也是有孩子的家長,你會把你的孩子放在同樣的情況中嗎?』我們教育的起點是讓學生成為將來的公民、對社區有用的人,我們要教育孩子們的品行,他們不必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但至少不能成為社會的負擔。」

伍小珍說,有的時候,談話必須是針對個人的。當她和老師們一個個漸漸達成共識後,事情開始一件件被理順。「我很幸運,(對學校)做了許多的改變而沒有開除很多員工,事情辦成了。」

伍小珍(左四)和來訪者。(圖由伍小珍校長提供)

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

伍小珍介紹,130小學的老師不會毫無目的地教學生。「作為教育的一部分,我們有劇院項目(Theater Project),5年級的學生會有機會看一場百老匯的演出,看完演出,他們還有機會見到演員和設計人員,他們(演員等)會跟孩子們說:『你們知道嗎,做演員閱讀有多重要?因為你要讀腳本,還要知道歷史。因為你要知道那時的人們如何走路,如何講話,如何生活,你閱讀後才能知道各部分該如何配合。你做設計就要繪畫,你要知道該如何把小圖放大,比如放大50倍,這就是數學。』」

「當孩子們心裡想到『我喜歡那個』的時候,他們學習有了目的,這時孩子們學習的技巧就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中學、大學。到3年級時,我們的學生都要學習一年的小提琴,因為我們要教他們團隊精神。有的學的快,有的學的慢,但是要演奏出音樂,他們就要一起演奏,只有你自己知道如何演奏還不行,大家都要知道如何以同一種方式演奏,你得聽我的,我也得聽你的。我們通過藝術來教給他們這些東西。孩子們必須調整自己,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讓他們學會互相配合、合作。」

伍小珍說,學生在這些過程中會學到:自己雖然不是非常聰明,但是仍然可以閃光。比如有學生剛來美國,英文不好,到舞蹈課上,可能這個學生會跳舞,他就可以和英語好的學生互相幫助、學習。如同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學習上很弱,但是他們在某些方面非常強。「可能有的學生開始時會嘲笑他,但當他們在某些課中非常出色時,孩子們就會驚嘆『他怎麼會做得那麼好?!』孩子們就會互相之間更尊重。」

伍小珍在亞美兒童家庭聯盟頒獎晚會上。(攝影:杜國輝/大紀元)

23年來一本初衷熱忱治學,伍小珍將此次獲獎歸功於大家的努力,包括社區、員工、家長,教學團隊和非常相信、支持理念的家長會。「如果我們有個更好的學校,我們的鄰居會更好,對社區的企業也更好,對家長更好,因為孩子會有個更好的未來。」伍小珍感恩的說:「還有許多人在努力工作,我知道華埠的另一所小學的校長和我同樣努力,我們交流並且友好競爭,使華埠的學校更好。」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