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如何確保節假日旅遊健康愉快(中)

作者:張雲行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 ,

節假日就要到了。許多人或家庭已經開始計劃外出旅遊。這裡列出一些旅遊當中應注意的事項,供您參考,也祝願您在繁忙了一年的歲尾有一個愉快,健康,安全的旅遊歷程。

2. 旅遊中常見的問題

A. 失眠

玩了一天,有些人就是怎麼樣都無法入睡,這可能是由於不習慣、時差等原因引起的。

為了克服失眠,可以利用你已經養成的睡覺前的前奏曲,比如刷牙,看書等,或者利用你習慣的睡眠環境,如床舖、被褥、枕頭等,來激發你的睡覺慾望。旅遊期間儘可能維持平常睡前習慣,可以請室友按時就寢或按時睡覺,睡前泡個溫水澡,上床前調整檢查一下寢具,都有助於睡眠。

B. 腳腫

旅遊觀光不管是乘坐甚麼交通工具,坐著、站著和行走都較多,時間一長,腿腳便會腫起來。醫學上把這種由於旅遊引起而查無其他原因的腿腳腫稱為旅遊性腿腳腫。

旅遊途中腿腳的位置較低,加上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肢靜脈的血液回流不暢,血液長時間在靜脈中淤積,使腿腳血管的壓力增加,於是毛細血管擴張..

血液中的水分通過血管壁滲透到血管外的皮下,皮下水分積聚多了,便形成腿腳腫脹等。另外,人體長時間保持直立狀態,還可使身體大量分泌醛固酮,這種激素能調解水分和鹽分的代謝,使腎臟排出水鹽的作用減弱,造成大量水鹽在身體裡瀦留,使腿腳的水腫加重。

為了防止旅遊性腿腳腫,須注意以下幾點:

要妥善安排旅遊的時間和路線,不要趕得太緊,游完一個景點後要休息一會,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逞強一直走路,選擇柔軟、舒適、防滑的舊鞋。

途中要注意體位的變化,站立和行走一段時間後,要坐一會或平躺一會,並把兩腿翹起來。長時間坐車船時,要把兩腿抬高,便於腿腳的靜脈血液回流。

外出旅遊需要長時間走街或登山時,最好打上鬆緊合適的綁腿,或用寬布帶在小腿上纏幾圈,用別針固定住。

(d) 每天旅遊完以後,用熱水燙腳,使腳部的血管擴張,便於血液回流。

(e) 萬一發生了旅遊性腿腳腫,要平臥休息一兩天,抬高腿腳,使其高於心臟的位置,便於血液回流,一兩天即可好轉。若腿腳腫仍不減輕,就要請醫生進一步治療。

C. 水土不服

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的皮膚、黏膜以及與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存在,這些菌群互相依賴,互相制約,彼此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維持著人體與外界的平衡,這些正常菌群對人體不僅無害,反而有益。這在醫學上被稱為生態平衡。

當人們外出時,環境的變化使得機體各部的正常菌群在種類、數量、毒力等方面都會發生變化,有些平時與機體共存的致病菌由於得不到制約,就會使人得病,而那些平時正常提供營養物質、幫助消化吸收的細菌也會受到抑制而減少,從而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另外,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如亞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亦會頻頻發生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最常見的表現就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絞痛、發燒、或便中帶血等胃腸方面的問題。大多數症狀有其限度,約持續3至4天,通常不需特別治療即可痊癒,但也有10%的人會拖至一星期以上也未見好轉。若患者腹瀉帶血、發高燒,症狀嚴重則須立即求醫。此外,小孩症狀通常較大人嚴重。

若旅行中發生腹瀉,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儘速就醫。但往往旅遊途中就醫不便,因此若症狀輕微,可適度補充水份及電解質,若一時找不到,可用加溫開水稀釋過的運動飲料、蘇打水、果汁替代。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可吃一些高澱粉食物,如土司、馬鈴薯、蘇打餅或不油膩的鹹餅乾,並避免服用奶類、乳製品。

要防止和克服水土不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旅遊前和旅遊時要保證睡眠。旅遊者由於旅行疲勞、飲食習慣的改變、精神緊張、氣候時差的變化而使身體抗病力降低,容易水土不服。足夠睡眠能降低水土不服的發生率。

注意飲食衛生,尤其是飲用水衛生。不要喝生水和劣質飲料,土特產也不要吃太多。

勿用生水刷牙或漱口,尤其當口腔或牙齦有傷口時。

(d) 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冰塊或冰品。

(e) 慎選熟食且不隨便吃路邊攤食物。

(F) 吃水果需要自行削皮。

(g) 避免食用未殺過菌的牛奶和乳製品。

每到一處,應先吃當地的豆腐、青菜,可預防水土不服和腹瀉。

(i) 嚼西洋參片,可提高身體免疫力。體質弱的人,出遊時帶一些西洋參片,每天泡水喝或咀嚼,對預防水土不服有一定效用。

對於當地一些有特色的地方食品,儘可能為孩子選擇對腸胃刺激小、容易消化的食品,不要貪食。

D. 中暑

夏季 高溫時節出行旅遊,很容易中暑。為防止中樞,必須掌握以下五大要點:

旅遊時應穿白色、淺色或素色衣服。

應戴隔熱帽,草帽等對陽光有折射作用的帽子。

出發時間應提早,中午需休息,儘量避開最熱的時間出行,選擇在下午三四點鐘以後再進行旅遊活動。

(d) 多喝水,特別是鹽開水。

(e) 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萬金油、風油精、十滴水、薄荷錠等。

一旦發生中暑,應將病人抬到陰涼通風處躺下休息,給病人解開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頭部和頸部。讓病人服些人丹或十滴水。若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壓病人的人中穴或針刺雙手十指指尖的十萱穴位,並及時送往附近的醫院治療。

E. 脫水

在炎熱的氣候裡旅遊會大量出汗,散發體溫,若此時補液不足,將導致脫水,輕者產生口渴、尿少、疲勞、肌肉抽筋,重者發生中暑,高燒、甚至危及生命。此類事件在肥胖者、年老體弱和疲勞者中更容易發生。

如何早期識別並預防脫水?。「口渴感」是十分重要的脫水信號,它告訴我們身體已經脫水,需要及時補充液體。但是「口渴」並不是唯一的信號。在這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現尿量減少,尿色變深,皮膚起皺,體力疲勞,食慾下降等早期症狀。脫水進一步發展,症狀加重,還可以表現為情緒煩燥、體溫升高、心率加快、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協調能力減退等,當脫水達到以上狀態時,表明脫水已影響人體細胞和組織器官。如不及時糾正,將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嚴重脫水。 因此,「預防脫水」,首先應該重視脫水的早期症狀。

旅遊時要防止脫水,就應及時並多多補充水份。

如何正確的補充水分?首先,在旅途中要經常喝一些淡鹽水,可以補充人體由於大量排汗而帶走的無機鹽。最簡便的辦法是在500毫升飲用水里加上1克鹽,並適時飲用,既可補充肌體需要,也可防止電解質紊亂。其次,喝水要次多量少,口渴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且飲用量少,合理的方式是,喝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

再次,不要貪圖一時痛快,暴飲冷飲。旅遊出行過程中,人的身體會產生很多的熱量,使體內的器官處在比平時熱得多的狀態之中。此時大量喝冷飲,會使喉嚨、食管、胃等器官遇冷而急劇收縮,使人感到不適,俗稱炸肺。專家建議,旅行者最好不要喝5攝氏度以下的飲料,喝10攝氏度左右的淡鹽水比較科學。因為這樣既可達到降溫解渴的目的,又不傷及腸胃,還能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鹽分。

F. 曬傷

外出旅遊戶,外活動時間長,日曬強度大,特別是夏季,預防曬傷也很重要。

首先,備足防曬用品,諸如草帽、太陽鏡、遮陽傘,防曬霜等。淺色衣服吸熱慢、散熱快、穿著涼爽,因此既可防曬又可防暑。

其次,旅行途中,切不可貪戀美景而整日處於陽光的照射中。上午10時到下午3時是日照最強烈的時段,在這一時段最好選擇一些室內活動避免暴曬,以減少UVB的輻射,對於UVB敏感者尤為有效。如無法避免,則應穿著保護性的服裝並戴上編織緊密的帽子,最好別忘記戴上手套。

(責任編輯:張雲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