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市長否認大屠殺 南京官員未當面抗議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2月20日訊】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在同來訪的南京市官員會談時,否認曾發生過南京大屠殺,引起軒然大波。但會談中的南京市委常委兼政法委員會書記劉志偉並未抗議。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星期一(20日)與來訪的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劉志偉舉行會談。提到「南京大屠殺」時,他說:「的確存在常規的戰鬥行為,但我認為南京(大屠殺)事件並未發生過。」

河村隆之說,戰爭結束時自己的父親就在南京,「雖然當時事件過去僅8年時間,但南京人卻對我父親很好」。

他還表示,雙方「不妨在南京舉行歷史研討會。我很感激南京人。希望相互之間把應該說的話說出來,保持友好關係」。名古屋和南京1978年12月結為姊妹友好都市。

據稱,聽了河村市長的這一發言,劉志偉書記沒有予以抗議,也沒有帶領代表團離座,而只是表示:南京人民是熱愛和平的,學習歷史是為了維護和平而不是為了延續仇恨。

共同社說,河村隆之與劉志偉會談後雙方還交換禮物。

河村隆之2009年9月就質疑中國提出的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他說:「經過各種調查,我對迄今所聽到的說法深表質疑。」

據相關歷史文獻記錄,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中華民國首都南京,隨後對當地軍民展開長達六週的大規模屠殺、強姦、縱火、搶劫等,致使30萬中國同胞被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姦污,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縱火燒燬。

中共建政後南京大屠殺被遺忘35年

中共建政後,南京大屠殺被遺忘了35年,直到1983年,才第一次提出修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984年開始籌建。1985年抗戰勝利40週年,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開館。

此前南京大學歷史系老師高興祖是研究南京大屠殺的第一人。1960年,高興祖等4位南京大學老師帶著7名學生在南京大學及周邊的人群中進行調查。1962年,高興祖完成書稿《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但直到1979年3月,才從油印本變成白皮書,還是內部出版物。

在日本,中國學者王希亮曾於2006年《抗日戰爭研究》一文中披露:「早從1966年起,早稻田大學教授洞富雄就開始了南京大屠殺問題的調查和研究,並於1967年用較大篇幅記載了南京大屠殺事件。

「1971年,《朝日新聞》社記者本多勝一出版了《中國之旅》,內中揭露了侵華日軍在中國的戰爭罪行。戰後以來一直被當局掩蓋的、包括南京大屠殺事件在內的日軍反人道暴行一下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了海內外尤其是日本社會各界的震驚。」

而那時,毛澤東還曾當面感謝日本首相,說要不是日本的入侵,共產黨的革命就不會成功。在毛澤東選集中,沒有提到南京大屠殺。共產黨其他領導人公開和內部言論中,也很難找到從民族大義的角度慎重地提到這次悲慘事件,控訴日本法西斯罪行的內容。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告日本出版社勝訴
南京大屠殺見證人名譽訴訟案勝訴
劍中:中共為何突然對南京大屠殺感興趣?
東京將上映南京大屠殺記錄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