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超越種族籃球 林書豪故事深具啟發

人氣 97

【大紀元2012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林書豪近來幾乎以個人的能量,力助尼克拿下本季最佳的8勝記錄。西方媒體稱他才能的發揮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在工作職場中,林書豪代表了那些勤勉而謙虛的人們,當他們終於獲得在重要場合表現的機會時,是能夠發光發熱的。

美國全國性報紙《USA Today》發表社論指出,林書豪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才能的評價,給全球各地的人們做了最佳的榜樣。

社論中說,你很難不喜歡林書豪,在球隊艱困的時候,他一貫專注、具備決心,而在大家把他捧上天時,他卻還是一樣的謙虛,維持對信仰的虔誠。就算大家都不看好他,到了關鍵時刻,卻是他挺身而出,告訴大家該如何把事情做好。

「林來瘋」現象已經不僅在NBA發燒,全美都可以感受到這股熱力,讓林書豪成為《時代週刊》及《運動畫刊》的封面人物。

《USA Today》指出,「林來瘋 (Linsanity)」無疑是全美最當紅的詞彙,這位哈佛畢業,首位亞裔美國籃球選手,完全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證明無數的球探、教練都看走眼,而在全美、台灣和中國,都引起熱烈的迴響。

NBA事實上因為勞資糾紛而封館事件,嚴重傷了形象,人們不滿億萬富翁的老闆和千萬富翁的球員惡鬥,枉顧球迷的權益。諷刺的是,幫NBA重新贏回觀眾注意的,是這位亞裔美國人、非傳統籃球名校的球員,也讓他成為聯盟最重要的資產。

「林來瘋」的啟示,不僅僅給熱愛運動的球員最大的激勵,全球各地具有才能的人們,都該耐心等待機會,並牢牢掌握和表現,助自己邁向成功。

林書豪先前還在尼克隊溫板凳時,借住在哥哥及隊友的沙發。他的高中離史丹佛大學不遠,但他卻被史丹佛大學的籃球隊拒絕。因隊友受傷,以及機緣撮合才獲得上場時間的林書豪,其職業生涯很不順遂:在選秀會上並未雀屏中選、默默無名、兩度被不同的球隊踢走。

  

當記者問到他幾乎也要被尼克隊踢走時,他沒有怨天尤人,說只能盡他最大的努力做好。「別人努力一次就行,但他因為自己的外型,他必須一遍又一遍的證明自己是能打球。」過去的經歷也讓他學習專注,不要太在乎別人說什麽。

  

林書豪表示,父親教他們打球不是為了塑造一個明星,父親只是希望想多一點時間陪陪孩子,跟孩子在一起玩樂。他說對小時候的記憶充滿父親帶著他們三兄弟打球的畫面。現在打出成績了,他形容父親是「超級高興」,媽媽也是,畢竟過去一年,他們看到他受到這麼多磨難。

  

其實他決定要以打球為職業生涯時,周圍的人並不贊成,尤其是傳統的祖母最為反對,但漸漸的,看他這麼喜愛籃球,也就轉而支持他。

「林來瘋」的啟示,不僅僅給熱愛運動的球員最大的激勵,全球各地具有才能的人們,都該耐心等待機會,並牢牢掌握和表現,助自己邁向成功。

在採訪中,林書豪總是提及家人、隊友和信仰,總是感謝隊友的協助、感謝這個群體、感謝給他機會、感謝神的安排。

《紐約時報》說,每個人都能從這個故事中找到一些什麼,包括媒體們。向來憤世妒俗、尖酸刻薄的運動記者,在這個故事中卻短暫的成了一群孺慕的粉絲。在封館及永不止息的合約談判新聞間,林書豪的故事就像一股純淨的暖流。在記者室裡大聲鼓掌或許有些沒禮貌,但這不代表記者們不能為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故事加油。

接著文章調子一轉批評說,有些媒體報導開始變調了,許多西方媒體在炒作種族議題,(而華人媒體炒作國籍或與姚明相比)。

《紐約時報》提到,林書豪的故事能夠跨越運動的層級,打進一般文化,是因為他實在太具啟發性,已經與籃球或種族無關。多數人都不是超級巨星,但相信如果有機會,或許也會成為可能。

《華爾街日報》運動專欄作家 Jason Gay 指出,拿掉種族(與其他)因素,這就是一匹黑馬的故事。

《紐時》文章最後強調,林書豪的故事相當引人入勝,不要變調,別讓種族歧視(或是國籍、省籍)的字眼壞了興致。貶低並不會帶來智慧,只會讓人走向黑暗深淵。

(責任編輯 王樺)

相關新聞
豪小子創NBA奇蹟  林書豪謙卑感謝神安排
報導林書豪 中國媒體的兩難
全球林來瘋 17成為最熱門數字
《時代》 再登林書豪 開場前動作翻聖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