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馮展華 打響台灣齒輪美名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6日電)中正大學教授馮展華從小就喜歡拆鬧鐘、玩齒輪,沒想到玩出興趣,一頭栽進齒輪的世界裡,他推翻既有觀念,打造全世界第1個橢圓形齒輪,將台灣齒輪推向國際舞台。

對齒輪情有獨鍾的馮展華,因研發創新齒輪,屢屢獲獎,日前又獲得國科會100年度「傑出研究獎」的肯定。他成功的背後,實在很難想像別人眼中的「齒輪王」,年幼時竟是1名喜歡拆解鬧鐘的頑童。

馮展華表示,小時候他家是開工廠的,因此童年時期拆了不少機器,也在拆解機器的過程中,瞭解機械運轉與齒輪的緊密關係。

他說,早期的齒輪有很多是拆船零件修改而成的,但卻效能不佳、欠缺標準化,而且價格相當昂貴。他認為齒輪的元件與機械價格高,一定有它的獨特與困難之處,因此便以改善及提高齒輪機械效能作為研究目標。

馮展華指出,台灣早期製造齒輪的機器,大部分都由國外進口,原廠根本不會把商業機密外流,因此想要改進機器,能修改的地方已十分有限,因此讓他下定決心,乾脆自己動手。

從齒輪、機器、壓縮機到腳踏車變速器、釣竿捲線器,一凸一凹的巧妙接合,馮展華運用創意與巧思,讓看似平凡、卻又不可或缺的齒輪變得更耐用、省力且多用途,甚至創下驚人的產值。

自工研院到中正大學機械系任教以來,馮展華透過產學合作方式,讓台灣原本依賴國外機具的齒輪業逐漸轉型,不僅從齒輪刀具、齒輪製造機到齒輪,全部由國內自給自足,也提高台灣齒輪與工具機業者的國際競爭力,為國內產業界創下超過新台幣60億元的驚人產值。

在眾多齒輪設計中,馮展華印象最深刻的是,曾讓台灣1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工廠,一下子晉升到全球釣具3大品牌之一,原因就在小小的釣竿捲線器。

他說,由於傳統釣桿捲線器所使用的圓形齒輪,有容易磨耗、使力不均等缺點,因此過去有德國專家提出「如果齒輪是橢圓形的,應該會更好」的論點,但廠商為了關鍵技術找遍歐亞各地,最後還是繞回台灣,由他打造出世界第1個非圓形齒輪,也為這家廠商創造無限商機。

馮展華在齒輪產業上的專業與貢獻,讓他陸續獲得經濟部「大學產業經濟貢獻獎」、國科會「技術轉移個案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及中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獎」;甚至以「戟齒輪與螺旋傘齒輪齒面縱向曲率修整方法」的專利,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國家發明創作獎」金牌。

投入齒輪世界將近30年,馮展華認為演算、設計齒輪就像是在玩遊戲,唯有把研究當作興趣、遊戲,才能持續下去、做得長久。也正因為抱著這樣的態度,他改變了台灣齒輪業長期以來仰賴國外機具的宿命,讓台灣成功在齒輪輸出國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不斷追求突破、提高業界產值之外,馮展華目前正著手進行風力發電的齒輪箱設計,並研究如何開發低耗能、高效率齒輪的工具機,希望在國內齒輪業逐漸轉型發展的同時,也能達到環保、節能減碳等目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