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環台軍演 專家提國軍反封鎖五大建議

人氣 1998

【大紀元2024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採訪報導)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賴清德、蕭美琴5月20日就任後,中共在23日發動圍台軍事演習。對此,專家認為國軍反封鎖可殲敵,並提出反制共軍的五點建議。

中華民國前海軍陸戰隊盪寇組教官、前雷神咨詢公司講師彭傑燊對大紀元表示,中共近期在「520」新總统賴清德就職典禮前,進行對台恫嚇與威脅,從片面取消503航路,啓動W122及W123航線,企圖壓縮台灣防空預警時間外,並因為金厦海域一艘中共三無快艇私闖台灣限制海域拒檢翻覆2死事件,藉口讓中共海軍及海警船不斷進入台灣外島限制海域進行巡檢,企圖推翻台灣海空域的管轄權。

彭傑燊說,當賴總統於就職演說中,陳述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互隸屬的事實後,中共眼看威脅無效,中共東部戰區發布,23、24日在台灣及金馬周邊海域,進行所謂 「聯合利劍-2024A演訓」,在台灣四周海域規劃五個操演區域。

對此,中華民國國防部於23日晚間8時發布,自上午7時20分起,陸續偵獲中共戰機計49架次出海活動,其中35架次逾越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艦執行軍演。

彭傑燊鼓勵國軍强力護台海空域

彭傑燊表示,中共此次軍演的目的,雖說是為掌握戰場的制空、制海權,但他認為,被習近平整肅多年後的各軍種,及新出任又缺乏作戰經驗的共軍指揮員,是否能具有多軍兵種協同作戰的指揮能力,以及其指管通情系統在戰埸上的經營管理運作是否成熟等,才是此次中共軍演對共軍自己的最大考驗。

他指出,反觀中華民國國防部鏗鏘有力通告國人國軍不怕利劍,不畏強權!三軍及海巡船艦與海鋒大隊導彈(台灣稱飛彈)車,進行聯合作戰演訓應對。

通過台灣海巡署提供影片,他說可看到、聽到海巡宜蘭艦,位於彭佳嶼24海里處,在執行驅離任務中,對中共益陽號導彈護衛艦聲色俱厲廣播:「你的行動將嚴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及安全,有肇生事端增加危安及風險,請你立刻調整航向,如執意進入台灣24海里鄰接區,將採取驅離行動! 」廣播後共艦終於轉向離開!「國軍强力護我海空域,值得國人敬佩與讚賞!」

反制中共軍演 彭傑燊提出五點建議

對於這次共軍圍台軍演,彭傑燊提出五點建議:

一、這次有4艘共艦在台灣東部花蓮海域戰訓,距離更貼近台灣24海里的接近領海範圍,這敵艦隊圖謀台灣花蓮佳山基地的目標顯而易見。他認為如在實戰狀況下,共軍將集結更大兵力於此海域,如航母075大型登陸艦及潛艦等。

國軍應借此機會,演練反封鎖戰術反制,海軍應以大艦遠方對峙並監控,同時以光六快艇多艘快速切入敵艦隊南北兩側,對其進行雙向干擾,誘敵艦變換隊形有利國軍襲擊,並由沱江級艦高速繞到敵艦隊東後方,進行四面向反包圍敵艦隊,作以小博大的海上游擊戰術演練。

此外,台灣潛艦也伺機進行水下攻擊並擴張戰果,這不但能磨練台灣海軍,中下級士官兵的膽識及戰技,更可讓共軍知道國軍維護中華民國主權的決心,國軍不再默守與共軍對峙的成規。

二、在外島部分,雖然共軍在金門馬祖及烏坵等多島同時軍演,但是其第一目標乃是駐守於烏坵的陸戰隊營,這是有關共軍的慣用戰法,企圖集結優勢兵力擊敗敵方勁旅,以達成摧毀敵方士氣與信心的目的。

他舉例,國共内戰的山東孟良固戰役,共軍以人海戰術擊敗當時國軍的第一王牌張靈甫師。另外,在韓戰時長津湖戰役,毛澤東為擊敗美陸戰隊第一師,出動了約五個軍兵力,結果共軍傷亡慘重,美陸戰隊一師帶了十萬朝鮮難民成功突圍。

面對共軍慣用戰法,他提醒兩岸開戰其目標可能是戍衛烏坵的台灣海軍陸戰隊營,國軍應用遠程源頭打擊導彈及反艦飛彈火力支援烏坵守軍,這將有利於陸戰隊弟兄永保烏坵抗擊强權。

三、針對這次共軍對台灣周邊海域,形成五區塊的包圍態勢,建議國軍應進行反封鎖演練模式,並納入每年度的漢光演訓中。

四、中共在中華民國環台海域軍演對我進行全面封鎖,其成功與否的關鍵海域為巴士海峽,由於美軍陸戰隊已經在巴丹諸島建構陣地並儲備彈藥武器等,國軍需與美菲合作及任務分配,才能有效截斷共軍對台灣東岸完成合圍態勢。

五、既然日本政府認同,「台灣有事,日本也有事」,中華民國國防部應與日本協商,推動「一國有事,印太諸國皆有事」的聯合反封鎖,也就是每當中共軍演或封鎖印太某國時,以日本主導要求印太相關國家在自家海域,如日本海、宮古海、巴士海、南海、泰國灣及麻六甲海域,對中共進行同時異地的反封鎖軍演。

這可稀釋中共艦艇數量的優勢,也封鎖了通往廣州、上海的海上航道,更展現印太諸國抗擊中共的決心,當可成功阻擋中共的侵略行徑,確保印太海域的和平穩定。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中共環台軍演挑釁 台軍:部署海陸空兵力應對
視察海軍陸戰隊 賴清德:向世界展現守護台灣決心
緊盯中共軍演 台軍F-16V掛導彈監控畫面曝光
賴清德:國軍全程掌握共軍動態 民眾可安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