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實驗室稱小行星或2040年與地球相撞

人氣 14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3月15日訊】近日,美國航天網報導,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觀測項目負責人唐納德-姚曼斯稱,直徑在140米左右的近地小行星「2011 AG5」有可能於2040年2月5日與地球相撞,概率為1/625。

他稱,雖然它的體型不大,但是一旦與地球發生碰撞,帶來的破壞力將是巨大的。

小行星撞地球史上確有發生

2012年1月27日,曾有一顆公共汽車大小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最近時只有6萬千米。這顆名為「2012 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儘管它沒有對地球造成威脅,但再次向地球人敲響了警鐘,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世界上四大突發巨大災難之一。

直徑大於1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能量相當於幾百倍全地球核武庫的核彈爆炸的能量。它撞擊地球後會誘發地球氣候、生態與環境的劇烈災變,導致地球上許多物種的滅絕。地球在歷史上遭受過頻繁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殘存的100多個大型撞擊坑就是證據。

而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小行星撞地球的事件,恐龍可能是在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後的幾週內全部死亡的。2002年6月6日,一顆直徑約10米的小行星墜入地中海,它在大氣層中引爆燃燒時釋放出的能量大約相當於2.6萬噸三硝基甲苯(黃色炸藥),與中型核武器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

2008年,一顆直徑只有幾米的小行星墜落到了蘇丹,碎片散落到了努比亞沙漠;1994年7月16日至22日,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與木星迎頭相撞,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直接觀測到的天體相撞。

天文學家研究認為,直徑大於1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為每10萬年1次。而直徑接近10米的天體撞上地球的概率僅為每3000年一次。一些科學家認為,小行星撞地球的風險被嚴重低估了。科學家估計,即使是一顆直徑僅200米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就足以毀滅地球上的一個國家。

據美國國會1998年的一項決議,美國航空航天局實施名為「太空衛士」的計劃,力求定位地球周邊90%以上直徑不小於1千米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並確認哪些小行星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威脅。「太空衛士」計劃已經完成,地球周邊約有1000顆符合上述條件的小行星,其中93%已被定位。

目前,美國主要用PS1天文望遠鏡負責監視地球附近直徑300米到1千米的小行星。該天文望遠鏡每隔30秒就會對36個月球大小的天空範圍拍攝一張1400 兆像素的照片,每天夜裡收集的數據足以裝滿1000張DVD,而每張照片都可以打印成一張足以覆蓋半個籃球場的300-dpi圖片。

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方案

2007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在行星防禦會議上提交了自己的報告,在該報告中提出了多項計劃,包括使用核爆炸產生的力量使小行星遠離地球,認為它比其他非核爆炸更有效。美國航空航天局認為,使用一系列對峙爆炸可能是使小行星偏離地球的最有效的方法。

至今已有許多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方案被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用核武器炸毀可能撞擊地球的近地小行星;發射導彈或航天器猛烈地撞擊近地小行星,用機械力使其改變軌道;用太空鏡群或激光所產生的能量把近地小行星推往新的軌道;發射引力航天器靠近對地球有威脅的近地小行星,然後通過自身引力使該小行星脫離原來的軌道;用質量巨大的繩索套住近地小行星,採用改變其重心的方式來改變小行星的軌道;讓航天器登陸小行星,並且使用電馬達逐漸地改變小行星的軌跡和給小行星上安裝「太陽帆」或一台大型火箭發動機,把它從地球的軌道上推開。

據美國航空週刊今年3月2日報導,美國正在開發新型「軟推動」技術。它先是藉助無人探測器盤旋於近地小行星上空對其表面進行噴塗,以改變其反照率,然後影響它吸收太陽光和熱量,通過熱能的變化來改變其軌道等。

但這些方案設想各有利弊,究竟哪種最好,目前還沒有定論。

(責任編輯:李平)

相關新聞
美國實驗室研發禽流感疫苗 防治H5N1現希望
小行星近距掠地球 望遠鏡伺候
罕見小行星週二晚近距離通過
200年來最靠近 巨大小行星掠過地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