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因應美牛 日韓經驗可資借鏡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6日電)政府著眼兼顧國民健康及對美經貿,對美牛議題提出「有條件解禁」政策方向。日本、南韓也曾面臨同樣的挑戰,而以政經整體考量,提出因應對策開放美牛進口,他們的經驗可為台灣借鏡。

在美方期待下,政府討論是否放寬美國牛肉進口,經過多次會議專業評估,行政院在重視國民健康、尊重專業基礎上,提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政策方向,對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牛肉「有條件解禁」。

亞洲日、韓兩國在開放美牛進口議題上,雖然面臨國內壓力不同,因應之道也不同,台灣或許能參考日、韓的經驗,從中獲得啟發。

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3月號,對日、韓開放進口美牛過程做了深入介紹。內容指出,美韓在FTA(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時,美國國會就表明,如果南韓不開放美牛就不支持FTA。南韓政府的立場是,不簽FTA是鎖國,鎖國對國家招來莫大損傷,開放、交流,國家命脈才能延續下去。

南韓總統李明博上任不到半年的2008年春天,就面臨美牛議題的考驗。自從南韓與美國之間FTA談判話題浮上檯面以來,南韓境內反對美牛、反對FTA的聲浪就沒有平息過。

即使政府一再出面掛保證,人民仍一副不相信政府決策的態度,並要求重啟韓美談判且禁止美牛進口。人民示威從反對美牛進口演變成要求李明博下台的反政府氛圍。

2008年以來,南韓境內反對美牛進口而進行的示威高達2300次。在這期間,企業與商店以及交通方面遭受的損失高達3兆7000億韓圜(約新台幣970億元),同時也讓南韓政府形象受到嚴重打擊。

人民怨政府罔顧國民健康與利益,但南韓政府執意推動包括美牛進口在內的FTA,主要是因為相信FTA是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韓國生存的途徑,而且也是買一份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安全的保障,因為FTA的緣故,可進一步深化韓美兩國之間的同盟關係。

南韓人民集會遊行的情形,遠比台灣活絡且激烈,讓政府灰頭土臉,但南韓政府卻仍然堅持推行對整體國家經濟與安全有利的政策。

為解除南韓人民對進口美國牛肉的衛生安全疑慮。南韓於2007年12月頒布「牛隻暨牛肉履歷追蹤相關法律」,由主管機關農林水產食品部推動「牛肉履歷制」。

而且在2008年重新開放美牛之前,2004年開始由政府農產部門著手推動國內牛隻的「品牌經營制度」,逐步甄選出優良肉牛品牌經營體,重點輔導屠宰場、加工廠、販賣據點等設施做為示範事業,同時架設網站以利資訊公開。

至於日本國內對於美牛進口,最在意的不是瘦肉精的問題,而是在狂牛症。

日本參考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的瘦肉精(ractopamine)殘留容許標準,訂出一套標準值。牛豬筋肉標準是0.01ppm,牛豬的脂肪是0.01ppm、牛豬的肝臟是0.04ppm、牛豬的腎臟是0.09ppm,牛豬的食用部分是0.004 ppm。

2008年8月,日本的業者與農林水產省討論的結果,得出幾點結論。一、消費者對於新的物質有抗拒感是很普通的事,所以首先要讓相關人士有進一步的了解;二、日本的豬肉逐漸走向商品區隔化,對於飼料添加物的需求低;三、在政局不是很穩定的時期,這問題可能擴大,波及到豬肉的進口。同年10月,部分日本的養豬業者、獸醫師、流通業者、專家學者等成立一個瘦肉精研究會,客觀討論日本是否真的有需要使用瘦肉精。

研究會最後指出,應先讓日本民眾知道瘦肉精在海外是被允許使用的,日本也設有殘留瘦肉精的標準。日本的國內肉品禁止使用藥物、添加物,但對於進口品設有殘留農藥等的標準值,一般民眾並沒有對政府的兩套標準感到不滿,主要是日本的肉品有嚴格的標示產地規範,有關單位執法也嚴格,民眾在選購肉品時,可判斷要買國產貨或進口貨。

日本媒體幾乎沒報導有關瘦肉精的問題,最常報導的是進口牛肉是否會讓人吃了引發狂牛症(BSE)的問題。

日本思考是否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目前正與美國進行事前談判,美國已提出要求,希望日本放寬進口美國牛肉的法規。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正在規劃4月底5月初訪美,預料美日高峰會上,美方將重提這一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