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峽 .紅河谷越嶺古道(熊空段).加九嶺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37
標籤:

紅河谷越嶺古道,或稱「紅河谷-熊空越嶺古道」(或「熊空-紅河谷越嶺古道」),是昔日烏來加九寮與三峽熊空兩地泰雅族人往來的聯絡道路,古道以越嶺鞍部為界,可分為「紅河谷段」及「熊空段」。

我曾走過兩次紅河谷段,雖然都沒走至越嶺鞍部,不過加九寮溪上游的美麗杉林及溪谷,已令人感到驚喜而流連忘返。至於熊空段,我從未曾走過,嚮往已久。

今天終於帶著興奮及忐忑的心情,踏上了熊空段的古道之行。從北二高下三鶯交流道之後,經三峽市區,一路往滿月圓的方向。過湊合橋,進入北114鄉道,一路經金敏、插角、有木,抵達樂樂谷,左彎過東峰橋。熊空橋位於北114鄉道的終點,就是紅河谷越嶺古道的起點了。

古道入口有二,一在熊空橋旁,一在熊空橋往回走約一百公尺的道路旁。上午九點,我踏上古道之旅。從熊空橋旁的溪畔土石路進入,不久即看見右側一條小徑陡上,入口有登山條,爬上之後,與另一入口進來的古道會合,古道與溪谷平行,往上游方向而去。

古道一路平緩好走,溪谷在左下方,沿途流水淙響,林間蟬聲高鳴,宛如水與蟬爭相熱情相迎。路況好,又有天籟美聲為伴,我心情因此放鬆,愈走愈自在。古道景致怡人,可以媲美烏來的哈盆古道。

前行約半個小時,遇熊空溪支流,河床有落差,形成小瀑,水淺,但河床亂石崎嶇。古道沿途會越溪六、七次,所以我今天有備而來,穿雨鞋,輕鬆踩踏而過。續行不久,遇熊空溪主流,水深約在腳踝與膝蓋之間,雨鞋可以輕鬆應付。


紅河谷越嶺古道熊空段,走於溪畔山腰。

古道沿途須多次越過熊空溪,穿雨鞋較方便。


古道杉林(往加九嶺鞍部途中)

過了溪,繞到溪岸高處,隨即又下至溪岸,又涉水回到這岸,不久之後,又涉溪至對岸。短短十來分鐘,連續三次涉溪過熊空溪的主流。

過溪後不久,開始爬坡,沿途漸多人工造林的柳杉,有不少鳥巢蕨攀附樹幹,增添幾許原始山林的氛圍。

不久古道又趨於平緩,路旁出現一塊空地,為獵寮遺址。在此休息片刻。續行,古道又越過溪流,愈到上游,溪水愈淺,輕易涉溪而過。越溪之前有一條左岔路,山徑可直登加九嶺。古道越溪後,沿途出現成群的鳥巢蕨,各據樹而棲,形成奇觀。

不久,又再次越溪,對岸有幾棵芭蕉樹。一、二分鐘後,又越過溪流。這是越嶺前最後的一次越溪,此處已接近熊空溪的源頭,僅剩小小溪澗而已。

接著開始連續爬坡路,山路漸陡。溪淙匿聲,蟬聲已息,古道氛圍變為寂寥。上行十幾分鐘,抵達稜轉折上支稜處,這裡有一塊礦務課七四一號基石,又稱「第一涼亭格」。不知為何如此稱呼?這裡並無涼亭,就一塊基石而已(註1)。

從熊空橋來到這裡,已花了一個半小時。循著支稜山徑續爬向越嶺鞍部。沿途以杉林為主,路況不錯,後段漸陡。走了四十分鐘,終於抵達越嶺鞍部十字路口。鞍部海拔912公尺,是古道最高點,有十字岔路,右往拔刀爾山、逐鹿山,左往加九嶺;直行,越嶺往紅河谷。


越嶺鞍部往加九嶺的森林小徑

今天的古道行程,預計走至越嶺鞍部而已。由此而下,往紅河谷還有兩、三個小時的路程。路遠,我的時間不足,而我的體力也不可能走完古道全程,再越嶺回到熊空。

原本打算在鞍部休息午餐,忽然耳際翁翁作響,發現是一隻蜜蜂。雖然只是小蜜蜂,我急忙從背包取出「克蟑」,拿在手上,備而不用。

我的心情反應之所以緊張,是因為中秋節前後是虎頭蜂活躍的季節。七月間,有山友通報紅河谷越嶺古道熊空段有蜂訊,提醒登山客要特別注意。以我的經驗,一個人獨行山林,不會喧嘩,不會吵鬧,其實並不會引起蜂群的緊張或生氣,不過蜂心難料,蜂針無情,還是小心為妙,遇見偵察蜂時,快閃才是上策。

於是趕緊離開鞍部,提早踏上回程。我的回程路線計劃從越嶺鞍部爬往加九嶺,然後循著山路返回熊空橋。出發後,隨即穿入雜樹森林裡。小徑穿梭於密林,毫無視野,稜線又有起有伏,時而上爬,時而下行。我跟著登山條,默默獨行於山林裡。

途中陸續遇到兩條右岔路,分別通往加九嶺東鞍及廣興,仍取直行。在寂靜山林中,前行約四十分鐘,終於抵達加九嶺。加九嶺,海拔989公尺,山頂無展望,山頂的空地比越嶺鞍部大了許多,更適合在此休息。山頂也有一條岔路可直下熊空溪,但海拔落差近四百公尺,山徑陡峭,常苦登山客。


加九嶺(山),海拔989公尺。

加九嶺有一顆台北州稅務課基石,基石的後方,有一明顯略呈圓狀的凹陷地,外圍有土壕殘跡,而更後方也有一略如方形的土石殘堆,已被樹根攀附,外觀較不明顯。

這些地貌不像是天然形成的。是什麼人工遺構呢?以我在鹿窟尖(白石鞍山)探訪福元山隘勇監督所的經驗,我猜測這可能是一處隘勇監督所遺址。

查看日治時代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1916),可看到一條道路由獅仔頭山通往竹坑山,過竹坑山後,道路一分為二,一往加九嶺,一往熊空山而至有木駐在所,這條稜線山路,應是獅仔頭山隘勇線的延伸,以保護日本商社在這片山區開採樟腦的利益,而也有可能是日本人為加強對大豹社的鎮壓而開闢的警備道路。加九嶺居高臨下,日警可能選擇在此建立隘寮,設置山砲陣地,如今僅剩殘跡。

事實是否如此?文獻不足徵,我也不敢斷定。百年前的《蕃地地形圖》,一條虛線劃過加九嶺,通往越嶺鞍部,證明了加九嶺稜線山路是一條擁有百年歷史的古道。

《蕃地地形圖》則標示今日的熊空溪為「加九嶺溪」,熊空當地人曾說「熊空」地名是日治時代才出現的。熊空,地名的由來,或說衍自於「熊硿」(熊的洞穴),然而大豹溪上游一帶的許多地名,多為泰雅族語的漢名,我覺得熊空地名可能也是如此。或許日本人以「熊空」的日本音相似而命名。熊空,聽起來也有點日本風味。這只是我的猜測而已,並沒有任何文獻的佐證。


由加九嶺走往熊空橋登山口的稜線山路

由加九嶺續行,循著稜線,山路穿梭於林間。百年前的古道,如今已成荒涼的山林小徑。

前行不久,山林聽到人聲,遇見了兩位山友。他們是從熊空橋走稜線山路上山,走了幾個小時,辛苦爬到這裡。

今天沿路只遇見蜂蚊及蜘蛛而已。走在幽僻的山林裡,難得遇見同類,倍覺欣喜,彼此寒喧及交換山路心得。道別後,續行山路。

約十分鐘,抵達往竹坑山的岔路。由岔路而去,山路通往竹坑山及獅仔頭山,是昔日的隘勇線。岔路口另一邊指標寫著「往熊空橋,90分鐘,」路途還遙遠,繼續前行。稜線山路,起伏不定,部份路段,一邊緊臨深壑,另一邊為緩坡,有樹木枝幹可攀扶,路況並不算危險,但須專注行走,以免有所閃失。若跌錯方向,就會雲深不知處了。

獨行山林,專注於腳下的每一步伐,心無雜念。記得以前曾嘗試打坐,想讓思慮空明,卻難以做到;此念稍息,彼念又起,腦海裡總是念頭轉個不停,豈能一念不生?靜坐之中欲求心思淨空而不可得,獨行山林時,專注走路,卻常能於動之中而無想無念。走累了,停下腳步,看錶時,才驀然發現時間轉眼已過了半小時。

一個小時過去,抵達一處小空地,有登山團體在樹幹掛牌寫著「700m,休息一下,再加油!」。若從熊空橋起登,來到這裡,已爬升將近海拔300公尺,當然得好好休息一下。由這裡爬向加九嶺,還得再爬升海拔近300公尺。由熊空橋登加九嶺並不是一條輕鬆的登山路線。

下山走至這裡,漸聞溪谷水聲。續行約十分鐘,忽見左側樹枝掛著不少登山條,才發現須從左側陡下往登山口。左側卻見一層樓高的陡峭崖壁,得手腳並用,接繩抓樹,猿攀而下。接著就沒有險路了。又續行十五鐘,忽見前面一棵大樹,山徑從樹旁而過,下方有一條橫向的土石路。我終於返抵登山口。從加九嶺鞍部起算,回程也大約走了2.5個小時。

續行這條小產業道路,約四、五分鐘,返抵熊空橋。走到終點,身體才感疲憊,來到熊空溪的溪谷,讓清涼的溪水好好慰勞我的雙腳。

旅遊日期:2011.09.06


旅行地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北114鄉道終點(12.3K)熊空橋。


從熊空橋俯瞰熊空溪。


古道入口之一。熊空橋旁的溪畔土石路。


右岔路小徑陡上,接上古道主路。


古道平緩上行。


俯瞰熊空溪。對岸為加九嶺稜線。


過支溪,有小瀑布。


古道路況佳,又平緩好走。


鳥巢蕨。


進入杉林區。


熊空溪上游,鳥巢蕨成群。


古道漸離溪谷,山路漸陡,沿有不少杉林。


礦務課七四一號基石,又稱「涼亭格」(第一涼亭格)


續行。爬往越嶺鞍部。


費時2.5小時,抵達古道最高點-越嶺鞍部(912公尺)。


又續行40分鐘,抵達加九嶺(山),有一台北州稅務課基石。 山頂有疑似隘寮遺址。


沿著稜線山路下山。


陡峭的崖壁,攀降而下。


抵達登山口。下方有橫向的土石產業道路。


續行產業道路約四、五分鐘。


返抵熊空橋。環狀一圈來回總計五個小時。

相關新聞
高雄紀行(二)光榮碼頭.旗津海岸.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宜蘭大同 .九寮溪生態園區.玉蘭茶園.明池神木.森林浴步道
宜蘭大同 .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園
陽明山 .擎天崗大草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