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泰坦尼克號 不沉的人性光芒(8)

曹長青

人氣 21

【大紀元2012年04月22日訊】第8章:《紐約時報》的半夜電訊

4月14日的夜晚,當「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上為生存而掙扎的時候,距離它幾百海哩的紐約市一片平靜。雖然紐約是個有着豐富夜生活的城市,但這天是星期天,人們玩了一個周末,多數都累了,此刻已進入夢鄉,為第二天的緊張工作積蓄精力。

紐約所以被視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不僅因為這裡是金融中心,還由於它是新聞通訊中心,這裡有世界著名的通訊社和數十家報紙,競爭非常激烈。

此刻,座落在紐約市曼哈頓43街的《紐約時報》編輯部,已不是像白天那樣人聲鼎沸、電訊川流了,過了半夜12點,第一版的要聞也已下稿,可以說是編輯們一天最輕鬆的時間了。當然,人們說,幹新聞的沒有星期天,因為「新聞」沒有休息日,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所以報社永遠要有人值班,記者永遠要處於消防隊員的狀態,隨時準備從床上一躍而起,拿起他的「水籠頭」——話筒和筆,奔赴「出事」地點,採寫報導,挖掘獨家新聞。記者其實是撰寫歷史的人,他們總是最早知道新聞,最快挖掘出醜聞,最迅速了解重大的災難和危機。

此刻,《紐約時報》編輯部執行總編輯卡爾.範.安達就遇到了這樣的歷史時刻。

創辦了一百多年的《紐約時報》,當時雖然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美國新聞界的龍頭老大,但已在紐約的報紙之林中舉足輕重。當年美國正進行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羅斯福挑戰當任總統塔夫脫,成為媒體關注報道的重點。在最後截稿時間,總編輯安達把羅斯福和塔夫脫的競選報道安排在了第一版,作為星期一見報的頭版頭條新聞,然後就發排印刷廠了。星期一的報紙一般來說比較容易編發,因為版面比平時少。對報社來說,最重要的是星期六、星期天這兩天的報紙,尤其是星期天這期。因為星期天的報紙最為讀者需要,發行最好。人們工作了一周,星期天一般都要看看報紙,找找新聞,或者看看娛樂版的消息,去觀賞戲劇或聽音樂會。星期天的報紙銷量遠比平時多。即使今天也是這樣,《紐約時報》平時發行量90萬份,星期天的發行量達160萬份,幾乎翻了一番;平時一般有90版,而星期天那期達到400版,一大疊子。而星期一版面最少,一般只有50多個版。八十六年前,《紐約時報》也基本是這樣的版面安排,所以執行總編安達很容易就把星期一的報紙版面發排完了。

《紐約時報》的新聞傳遞裝置和今天相比當然是太原始了。當時沒有傳真機,沒有電腦,只靠無線電傳遞電訊。而無線電才發明了不到20年。1901年,無線電發明家馬科尼在加拿大紐芬蘭建立了「雷斯角無線電基地」,才能比較長距離地接收到無線電信號。

位於《紐約時報》11層大樓第8層的無線電訊室,收到電訊後,要把它裝在一個木頭盒子裡,然後用繩子吊着,通過樓層之間的一個升降井,把它吊落到編輯部。如果是重要的電訊,電訊室的值班員就使勁搖晃繩子,使這個裝電訊的木頭盒子撞擊升降井的金屬壁,發出類似「報警」的信號。

安達的新聞敏感

半夜12點,編輯部一片寂靜。在1點20分的時候,突然那個木頭盒子從八樓的升降井落下來,同時是劇烈的盒子撞擊金屬壁的聲音。值班的新聞處理員一個箭步衝過去,把電訊迅速讀了一遍,然後馬上把它送給了值班的總編輯範.安達。這是一則從加拿大紐芬蘭「雷斯角無線電基地」發來的美聯社消息,電訊內容是:

美聯社4月14日星期天晚電訊:今晚10點25分(紐約時間),白星輪船公司的泰坦尼克號客輪向雷斯角無線電基地發出求救信號,說該船撞了冰山,急需救援。

安達立即給白星輪船公司打了電話,了解進一步的信息,同時又和《紐約時報》駐加拿大哈里法克斯和蒙特利爾的記者聯繫,要求他們迅速了解新的情況。通過各路回來的信息,安達了解到,在這之前,加拿大阿蘭航運局就收到了同樣的電訊,轉給了它所屬的客輪「維吉尼亞號」。「維吉尼亞號」正從加拿大的哈里法克斯開往英國的利物浦,臨時改變了航線,駛向「泰坦尼克號」出事地點:西經50度14分,北緯41度46分。

「泰坦尼克號」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和白星輪船公司的另一條船「波羅的海號」,也都收到了這樣的電訊,正趕往出事海面。「維吉尼亞號」最後一次收到「泰坦尼克號」的呼叫是在12點27分,可能這是它接收到的最後一個從「泰坦尼克號」發出的訊號,因為紐芬蘭的「雷斯角無線電基地」再就沒有得到「維吉尼亞號」的電訊,因為它已駛到了「雷斯角」無法接收到電訊的遙遠海面。

安達仔細研讀這些電訊,反復思考要不要撤換版面,刊發這些消息。因為印刷廠馬上就要開機印刷明早的報紙,他已沒有時間再核實等待新的電訊。他迅速地評估判斷「泰坦尼克號」撞冰山的可能性和結果。反復衡量,最後下了決心,立即把頭版的羅斯福和塔夫脫競選總統的新聞撤換到內頁,在頭版刊發「泰坦尼克號」撞冰山的消息。支持他做出這樣新聞判斷的根據是:

第一,他從氣像和航海信息知道,由於這個冬天比較溫暖,導致丹麥附近的冰山破裂,變成一座座小冰山沿着北大西洋海面向南部漂流,零零散散地漂浮在紐芬蘭附近的「格蘭德班克客輪航線」一帶。在星期天晚上,剛剛抵達紐約的康納德公司的客輪「喀瑪尼亞號」報告說,它費了好大的勁兒,才躲過幾乎堵塞了「格蘭德班克客輪航線」的一座座冰山。另一艘客輪「尼瓜拉號」,在開來紐約時撞了冰山,船底被撞出兩個洞,但它搖搖晃晃地堅持開到了紐約。

第二,近年來,已有多起輪船撞冰山的事故發生。1879年就有著名的「亞利桑那號」事件;1899年唐納森輪船公司的「康克地亞號」汽輪撞了冰山;1907年有「克隆波瑞茲威亥姆號」事件。在1911年,也就是一年前,行駛在北大西洋上的「哥倫比亞號」汽輪,船身被冰山撞得翹了起來。但這些輪船都沒有被撞沉,都維持着駛回了港口。但在馬科尼發明無線電之前,有些輪船在大西洋上無影無蹤地消失了,誰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許就是撞了冰山,但因為沒有無線電通訊設備,無法讓陸地的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著名的是1856年在大西洋上消失的格林輪船公司的「太平洋號」汽輪,無人知道它的下落。最後在海岸線發現了一個從大海漂來的瓶子,裡面有個紙條寫着:

寫在從英國利物浦開往紐約的「太平洋號」汽輪的甲板上——這條船正在下沉。船上一片混亂。船的四周都是冰山。我知道我無法逃了。我寫這個紙條,是想告訴那些掛念的親人,我們遇難的原因。發現這個紙條的人,請把它發表。WM.格雷厄姆

在當時全世界所有媒體都一面倒地誇讚「泰坦尼克號」是「上帝自己也無法使它下沉」的「永不沉沒的」巨輪時,要發表這樣一篇斬釘截鐵地確定「泰坦尼克號」撞了冰山、正在沉沒的消息,對任何一個報紙的編輯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範.安達以他的新聞敏感和分析判斷力,毅然決定,在頭版頭條位置,用通欄四行黑體大標題刊出:

新客輪泰坦尼克號撞了冰山;
船身在半夜時分下沉;
女人已上救生艇;
零點27分接到最後一個無線電訊。

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記者和老道的編輯,安達還在通欄報道的後面加上了「泰坦尼克號」乘客中的名人介紹,這些名人有:總統塔夫脫的侍從武官和密友阿奇.巴特少校;億萬富翁約翰.雅各布.阿斯德夫婦;著名慈善家和梅西百貨公司創辦人斯特勞斯夫婦;銀行世家、國際管道公司總裁本傑明.古根海姆;畫家、羅馬統一藝術學院院長富蘭克.米利特;大幹線鐵路公司總裁查爾斯.海斯;白星輪船公司總經理和國際航運公司總裁布魯斯.伊斯米。

在額外另增加的版面上,還刊登出一般乘客的名單。安達設想,這個消息和這些乘客的名字,一定會在早晨成為整個美國所有家庭餐桌上的話題。

在《紐約時報》早晨版發出幾個小時之後,安達坐在辦公室裡抽著雪茄,盤算着怎樣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無線電訊信息。他通知報社的資料室,馬上收集整理所有和「泰坦尼克號」有關的統計數字和船上乘客的資料,尤其是近年來所有撞了冰山的輪船的資料,要一氣把這個新聞做足。

事後證明,範.安達的新聞敏感,使《紐約時報》脫穎而出,從關於「泰坦尼克號」的報導開始,揭開了《紐約時報》位居美國近兩千家報紙群龍之首的領銜地位的序幕。正如美國作家溫克雷格.韋德在他的書《泰坦尼克號:夢想的結束》中所說:「範.安達的新聞處理從此給了《紐約時報》在整個20世紀國際新聞業中的領先地位。」

樂觀的白星公司

15日早晨,《紐約時報》第一版一上報攤,簡直像是一枚炸彈,把美國所有城市都「炸」開了鍋,正如安達預料的那樣,這條消息成了幾乎所有美國人談論的話題。每個人都在問同樣的問題:「上帝自己都不能使它沉沒」的人類第一艘最大的輪船,怎麼會沉沒?它是真的嗎?

其它報紙的編輯們也存在這樣的疑問,所以他們雖同樣收到了發自「美聯社」的電訊通稿,但下筆都非常謹慎。紐約的另一張大報《紐約先驅報》的大標題是:新客輪泰坦尼克號撞冰山呼救;各船駛去救援

在當天《紐約時報》的最後一版,該報更是非常肯定地報導說,「泰坦尼克號已經沉沒。」但整個美國沒有任何一家報紙的編輯敢跟隨安達這樣報導。

早晨八點,各報記者雲集位於曼哈頓百老彙九號的「白星輪船公司」辦事處和「國際航運公司」總部,但「國際航運公司」副總裁和執行總經理查爾斯.富蘭克林非常樂觀,他回答記者說,即使「泰坦尼克號」撞了冰山,也會在水面上漂浮好幾天,絕不可能沉沒。那些報導說「泰坦尼克號」撞了冰山的無線電訊號,可能是由於線路問題出現的偏差或「氣候的干擾」導致的信號誤傳。

富蘭克林信心十足地對記者保證:白星和國際航運公司「絕對地滿意」泰坦尼克號巨輪的質量,沒有任何理由現在對船上乘客的安全發出警報。結束時他再次強調:泰坦尼克號是一條「實用的永不沉沒的輪船」。這話和「泰坦尼克號」啟航時英國的《造船者》雜誌的讚美之詞一模一樣。

無數的問詢電話打進「白星公司辦事處」。到了中午的時候,一批批乘客家屬和朋友親自跑來「白星公司辦事處」打聽消息。他們中有本傑明.古根海姆的太太,阿斯德太太的父親福斯,摩根的兒子,他不知道父親因為感冒沒有搭這艘輪船。還有幾百或上千的沒有人知道的無名的面孔。他們都焦急地想得到親人的消息。但他們得到的是富蘭克林那張永恆的笑臉和他早晨時告訴新聞記者的那些話:「泰坦尼克號」絕對不會沉沒,乘客的安全更是不用擔憂。一切都沒有問題。而且他特別強調,那些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都是傳言,現在有很多無線電業餘愛好者,可能是他們打錯電碼發生的誤差。

很快,《紐約時報》就處於很不利的地位,因為陸續來的電訊說,「泰坦尼克號」撞了冰山,但沒有任何問題,正駛回紐約。當時無線電在美國還是一個新玩意,很多人都想玩玩它。美國當時也不像英國那樣有規定,必須註冊才可以使用,所以誰都可以發送無線電電訊。

在中午時分,通過加拿大蒙特利爾轉來的紐芬蘭「雷斯角無線電基地」發出的電訊說:所有的乘客都是安全的;「維吉尼亞號」正拖着「泰坦尼克號」到哈里法克斯港。白星輪船公司為了表示他們一向的服務乘客的精神,特意宣布,將租用一列特快列車,從紐約趕去哈里法克斯港,迎接安全歸來的「泰坦尼克號」乘客。這個列車立即就出發了,上面還有一些著名乘客的家屬,如慈善家、梅西百貨公司創辦人斯特勞斯的女兒,國會議員休斯,他的女兒在「泰坦尼克號」上。同時,白星公司還發電給加拿大政府航運部,租用他們的汽輪「勞里斯女士號」去接應「泰坦尼克號」,並幫助它駛進哈里法克斯港。

紐約保守的晚報《紐約太陽報》刊登出大字標題的報導:所有「泰坦尼克號」乘客都已獲救;巨輪正被拖往哈里法克斯港。

這家《紐約時報》的死對頭,同時還刊登出文章,指責《紐約時報》報導說「泰坦尼克號沉沒」是不負責任。美國的其它幾家大報,如《巴爾的摩太陽報》和《沃賽斯特晚間新聞報》的頭版大標題,都和《紐約太陽報》差不多,一片樂觀。《華爾街日報》還發表了一篇熱情洋溢的社論,盛讚「泰坦尼克號」所體現的人類不可戰勝的科技發明和創造精神:

「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輪船受到損害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重要的一點是,它沒有沉沒。它的水密艙是真正的不透水艙。這艘船的船首部分一定已經進水了,但並不令人驚訝的是,它只是船頭下沉,還保持在水面上漂浮,即便最鎮靜的人,也會被這樣驚心動魄的經歷所震驚。人類是地球上最脆弱、也是最不可征服的創造物。人類的身體保護和進攻能力都在發展,但人類有着非凡精神的大腦。人類用智慧戰勝了大自然的障礙,這種智慧是最偉大的力量,整個宇宙沒有任何其它力量可以比擬。」

下午2點,從大西洋中又傳來一個消息,說是從救援的「卡帕西亞號」轉來的。這個消息更令人樂觀:所有的「泰坦尼克號」乘客都獲救,並被轉到「巴黎人號」客輪。海面已經平靜。「泰坦尼克號」正被阿蘭公司的「維吉尼亞號」拖向港口。由於「維吉尼亞號」和「巴黎人號」都是開往紐約,那就意味着「泰坦尼克號」的乘客不是去了哈里法克斯,而是回到紐約,因此那輛正緊急開往哈里法克斯的特快列車也掉頭往回開了。

英國和歐洲大陸,當時主要依靠美國這邊的無線電基地發出的電訊獲得消息。這些好消息,使開始非常慌亂的英國也平靜了很多。股票市場也開始回升。

在《紐約時報》早晨刊登出「泰坦尼克號撞冰山沉沒」的消息後,在紐約的股票市場,「泰坦尼克號」上運載貨物的保險費率,一下子狂漲50%,然後又漲到60%。隨着這些樂觀的消息不斷出現,工商界又有了信心,倫敦股票市場的貨物保險費率跌了50%,然後又下滑到45……30……最後以25%收盤。

「國際航運公司」的股票在早晨大跌了一陣子後,現在也開始回升。而發明了無線電的專家馬科尼的無線電股一路飛漲,兩天之中從55點一路升攀到225點。

憤怒的乘客家屬

紐約的百貨商店大亨約翰.沃納梅克為了推銷商品,在他的紐約和費城的商店都安裝了當時被視為非常時髦的收音機,他還宣布要安裝無線電,讓兩個商店在不同城市用無線電聯繫,顧客不出他的商店,就能和他的另一個商店聯繫上。沃納梅克雇了21歲的戴維.薩爾諾夫做商店的無線電報務員,在安裝那天,還特意讓薩爾諾夫表演給顧客看。在這一天的下午4點35分,充滿活力的薩爾諾夫突然從微弱的電波中偵測到一個信號,是從距離紐約1400海哩遠的大西洋上航行的「奧林匹克號」發來的,這個電訊非常簡潔、細致並具有權威性,電訊內容是:

在紐約時間凌點47分,發現「泰坦尼克號」沉沒。有675人獲救,正由「卡帕西亞號」運往紐約。

這個電訊把整個美國都震驚得呆傻了!一個「上帝自己都無法使它沉沒」的巨輪,現在居然真沉沒了,船上有近兩千名乘客和船員都淹死了,這是人類從沒有過的巨大海上災難!

《泰坦尼克號:夢想的結束》的作者韋德感嘆道:「接近兩千名乘客和水手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水上災難。這是那些無辜的乘客無法想像的一場『批發性』的大屠殺。多少年之後,即使20世紀的任何戰爭,也不能和泰坦尼克號船難造成的全球震驚的廣度和悲情的深度完全等同。」

接收到這個電訊的《紐約時報》報務員薩爾諾夫後來說:「很多人問我當時接到這樣的電訊是怎樣的感覺。我懷疑我在接到這個電訊之後的72個小時還有感覺。我把這個電訊給了新聞機構和報紙,然後那就像打開了所有的精神病院大門。所有的電話鍵盤都在旋轉,另外的電話上在哭泣。巨大的人群圍住了報社貼出的每一個消息板……」

這時白星公司的辦事處正被全美國各地打來的潮水般電話轟炸,還有全世界發來的電報。一群群的乘客家屬和朋友從四面八方趕向白星公司辦事處。至死樂觀的富蘭克林解釋說,「卡帕西亞號」可能裝運了一些獲救人員駛回紐約,但至今還沒有從「巴黎人號」得到任何它發來的電訊。言外之意,可能「巴黎人號」上還有更多獲救的人。

到了晚上7點鐘的時候,富蘭克林挺不住了,他喃喃地對記者說:「那些說所有乘客全部獲救的報導可能不準確。」半夜的時候,富蘭克林結結巴巴地對仍然等候的記者們承認說:「我深感痛苦地告訴你們,泰坦尼克號已沉沒,生命損失驚人。我先前所以那樣對你們說,是建立在一流專家的分析判斷上,我無法明白現在的一切。」

在半夜一點鐘時,在《紐約時報》大樓外的消息告示板前,圍着四千多人。雖然其它一些報紙也貼出了消息板,但《紐約時報》已用它早晨的報導證明這是唯一讓公眾信任的報紙。美國《時代》周刊曾稱《紐約時報》是「人類最後一張偉大的報紙」(本書作者註:這個說法值得探討)。而《紐約時報》的升起,正是在「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之際。

在白星輪船公司紐約辦事處門口,聚集的人群越來越大,一片哭聲。億萬富翁阿斯德的弟弟文森特.阿斯德走進了白星辦事處,不一會兒就出來了,他雙手捂着臉,抽泣着離去。霍伊德先生也來到白星辦事處,他的兄弟和兄弟媳婦都在「泰坦尼克號」上。他出來後,向外面聚集的人群哭喊着:「我的上帝,我們被毀了,他們都死了!」

當一名記者打電話給阿斯德妻子的父親福斯,告訴他這個消息時,這位老人在電話中哭着喊道:「啊,我的天啊!別告訴我這個,不管你在哪裡得到的這個消息,它都不是真的,不可能是真的!」

憤怒的人群包圍了白星公司辦事處,大批警察也趕到這裡,防止發生意外。無法遏住悲憤之情的人群,對着白星公司辦事處大門高喊:「你們對我們撒了謊!」「為什麼要騙我們!」

譴責的潮水

著名美國小說家、《嘉麗姐妹》和《珍妮姑娘》的作者西奧多.德萊塞原來準備乘坐「泰坦尼克號」從英國返回美國。臨行前他改變了主意,決定乘坐比較便宜的紅星輪船公司的「科隆蘭德號」客輪。當他在正行駛在大西洋上的「科隆蘭德號」上聽到「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他寫道:「大家都去了船尾,注視着前方那一片無際的黑暗。人們能聽到那嗖嗖響着的海水,那斷斷續續的輪船號角的深沉鳴響……我回到房艙,想到兩千被淹死的人的痛苦和我自己的倖存,心裡感到絞痛。」

美國總統威廉姆.霍華德.塔夫脫下令海軍派遣兩艘最快的巡邏艦從維吉尼亞出發,全面搜尋「泰坦尼克號」出事地點的海面。同時迅速和「卡帕西亞號」聯係。塔夫脫這樣積極,不僅是出於人道情懷,還因為「泰坦尼克號」上有他的侍從武官阿奇.巴特少校。巴特不僅是白宮的高參,還是他的助手和密友。

由於拿不到進一步的準確消息,各報就刊登航海專家、學者的評論和造船工程師的分析。這些專家的評論幾乎都是尖刻的批評。航海工程師斯坦利.鮑德勒把「泰坦尼克號」上的乘客死亡說成是「為墮落的奢侈做的犧牲」。他說,這個被譽為在海上漂浮的皇宮的「泰坦尼克號」,「在規模上,是墮落;在為她迷狂上,是愚昧;在速度上,是犯罪。」

《華盛頓郵報》引述海軍元帥杜威的話說:「從此以後,無論是哪個乘客過大西洋,每次都要提心吊膽地把命攥在手裡。」「對於我自己來說,我寧可繞地球一圈兒坐最好設備的交通工具,也不會坐橫渡大西洋的輪船。」

海軍造船師羅勃特.斯托克研究了「泰坦尼克號」的結構,和她在海上漂浮的時間,然後做了最刺激大眾的評估:「泰坦尼克號一定是全速前進正面撞到了冰山上,她的水密艙一定從船首一直被撞癟到船尾。」

當一個消息說船長史密斯身亡之後,美國大小報紙都是史密斯的照片。幾年前,史密斯船長曾在接受紐約一家報紙採訪時說,他的航海生涯都是一帆風順,沒有出過任何意外,連一次別人的船難也沒有見過。史密斯曾打趣地對記者說:「你看,我是一個沒有好的素材供報紙報導的人。」現在,史密斯成了所有報紙報道的對像,成了最好的「素材」。

在其它報紙大挖史密斯的資料渲染報導時,《紐約時報》又獨樹一幟,安達挖掘出「泰坦尼克號」的大部分乘客沒有獲救的原因:船上只有供一半人用的救生艇。這下子輿論大嘩,人們紛紛譴責白星輪船公司草菅人命。但白星公司解釋說,英國貿易委員會的規定是,一萬噸以上的客輪配備16艘救生艇。而「泰坦尼克號」上的救生艇比規定的數量還多。但白星公司忘了提的是,「泰坦尼克號」是六萬五千噸,是規定的一萬噸的六倍多。

美國的報紙幾乎一面倒批評英國的這種救生艇政策。《費城北美報》激烈地指責白星輪船公司為了利潤不顧乘客死活,是「謀殺者」:

「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前的最黑暗的幾個小時裡,甲板上展開了一場人權和利潤的衝突。嚴重的代價付出了,但除非整個國家禁止那些特權階層用男人和女人的生命來計算他們的經濟利益,否則代價就要一直付下去。這是那些被謀殺的男人女人們在海底深處給我們的沉默的告誡。」

《舊金山探詢報》把英國貿易委員會罵成是「雜種」,說這種救生艇政策是「對現代文明的嘲諷。」海軍造船工程師雨果.菲利爾在報上撰文指出:「如果泰坦尼克號是在美國政府監管下,它的擁有者會被要求給這條船至少配備42條救生艇。這42條救生艇可以承載2,237人。英國的這種規定,完全是落伍的,沒有隨着時代發展而改進。」

人們不放心本身的缺陷

經過早期的樂觀報導,現在看到事情是這樣,整個英國都驚呆了。英國國會議員亞歷山大看到報紙上的「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大標題,向身後一仰居然死了。尤其是南安普敦港,「泰坦尼克號」的大部分船員來自這個港口城市,更是被巨大的悲痛淹沒。到了下午,在英國的報紙版面上,憤怒取代了悲痛。《編年報》激憤地寫道:為什麼開始是那樣樂觀的消息,「一定是美國有些人就在那裡不負責任地制造電訊。」這張報紙呼籲:「再也不要發生這種事!」另外一個編輯寫道:「是誰制造了這個假新聞?什麼動機?這裡是不是有些馬虎的美國記者在那兒把一半傳說、一半想像的東西,寫成煽情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商人為了影響保險費率而故意編織假消息?」

美國司法部下令調查是誰發出了「泰坦尼克號全部乘客獲救」的假消息。儘管管理無線電的官員懷疑這種可能性,但司法部認為,可能是有人想利用這種假消息,拖延時間,以使「泰坦尼克號」運載的貨物的保險費保值,或從中獲利。

當美國的報紙在譴責英國貿易委員會的「大人物」玩忽職守、草菅人命、制訂那樣荒唐的救生艇政策時,英國的報紙指責美國的「小人物」——那些亂發電訊的無線電業餘愛好者和亂發報導的新聞記者。

但不管大西洋兩岸的報紙怎樣互相抱怨指責,但雙方的報紙都承認,以大西洋攝氏零度的氣候,落進海裡的乘客倖存的機會微乎其微。同時兩地的報紙也承認,損失是巨大的,除了近兩千條生命,經濟損失也是空前的。

「泰坦尼克號」建造時,激烈地反對建造這艘船的英國《經濟學人》月刊的編輯早就警告過:「這種魔鬼般的巨船,將會使世界上眾多的富豪和名人高度集中在一個船艙,它超過了當今世界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承受能力。」據保守的估計,它的經濟損失就有1,200萬美元。僅船上的珠寶,就買了500萬美元的保險。華爾街股票市場一片暗淡,十幾種被視為美國經濟中流砥柱的股票都驟然降到一位數。

但「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對華爾街的打擊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打擊了人們對科技的信心和生命的信念。《芝加哥論壇報》做了這樣的結論:「在大洋上旅行絕對安全已成神話。」《巴爾的摩太陽報》發表文章說:「盡管人類做了所有努力,危險仍然存在。在大自然的野性力量面前,人類經常像無助的嬰兒。」

在隨後的幾天中,從美國到整個歐洲大陸,幾乎每個國家的人都在談論一個話題:「泰坦尼克號,這艘被所有的造船工程師和航海專家都一致認為絕不可能沉的巨船,竟在幾個小時內沉沒到大西洋底。如果這樣高超的科技成就,竟是如此脆弱、轉瞬即逝,那別的東西又會怎樣?如果在一個晚上,人的財富和生命轉眼皆空,那麼人的生命時光又有多少意義?什麼是人生存的價值?活着的意義在哪裡?」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使人們更加醒悟的是,人們不放心的並不僅是物質成就和對科技的可信賴程度,而是人本身的缺陷。不是挑戰大自然、追求科技成就而導致的災難,而是人為的一系列失誤……

相關新聞
法廣採訪曹長青談韓寒作品真假
曹長青:敘利亞人民書寫壯麗的歷史
曹長青:海明成桑蘭案葬禮的第一具屍體
曹長青:方舟子把曹長青罵倒了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