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爭人民幣中心 香港地位受威脅

人氣 1

【大紀元2012年0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隨著人民幣逐步國際化帶來龐大的商機,倫敦正急起直追香港,冀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去年倫敦當地的銀行同業及客戶存款已達1090億元(人民幣.下同), 人民幣現匯亦佔環球市場人民幣外匯每天交投量的26%。香港銀行業界坦言倫敦發展速度驚人,已威脅到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中心地位,吁業界必須加快人民幣貸款和存款業務,監管機構亦要適當放寬人民幣業務要求,才能保住香港的獨大地位。

倫敦人民幣份額 第二大市占率

根據倫敦金融城發表的報告,當地客戶存款有350億元,銀行同業存款則達740億元。挾著全球最大外匯交易中心的優勢,倫敦亦已爭取到逾四分一境外人民幣外匯交易份額,每日買賣達6.8億美元,是第二大市占率,而香港則占總體的56%,達15億美元。

「當有新產品及新市場出現,不會讓任何人悄悄地超越我們。」英國財相奧斯本(George Osborne)表示倫敦會力爭人民幣業務,「倫敦並不是要與香港競爭,而是作為補充作用,作為人民幣業務在西方國家的中心。」

恆生提議港擴大人民幣境外循環

香港媒體消息,市場認為,倫敦在不足兩年發展到現時初規模,香港不能輕視。恆生(00011)人民幣業務策略及計劃部主管顏劍文表示,香港必須擴大人民幣的境外循環,即貸款與存款活動,才能擴大人民幣資金池,「不能單靠大陸人民幣流出境外,因資金或會收縮,必須自身建立外循環。」

香港金管局發言人稱,隨著人民幣更多在跨境交易中使用,海外的個人和企業對人民幣金融服務的需求會逐漸增加,海外金融中心開展人民幣業務是自然的發展。當整體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擴大,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亦將有更多的商機。

互補各方角色 不存太大競爭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其地理位置,既在亞洲中心,又毗鄰內地,也是人民幣產品最豐富及最成熟的離岸交易中心,而更重要是,香港是現時唯一獲國家肯定其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的地區。

他又表示,人民幣國際化一定會向東南亞國家發展,當中又以新加坡背靠東盟,政治關係良好,語言及文化也相近,具有成為繼香港後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條件。而倫敦則有歐盟市場,故此也有能力成為第三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但要歐洲接受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需要較長時間。

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大蛋糕,學者都認同不大可能只由香港一家獨享,德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分析,根據人民幣最終將成為全球主要國際貨幣的大趨勢,香港、倫敦和新加坡在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立場上並不矛盾。

香港作為主要離岸中心,應該是承擔人民幣離岸的「批發」功能,而其他地區則主要是「零售」角色。

港監管繁複 不及新加坡靈活

然而,香港金管局對人民幣結算監管操作繁複嚴格,例如跨境貿易要出示貿易單據、個人客戶每人每日只可結匯2萬元、人民幣的流動性計算方法亦與其它貨幣不同等等,都不及新加坡靈活快捷,有業界人士指正有不少業務因而流失至新加坡。

相關新聞
《華爾街日報》:人民幣升值或戛然而止
澳元在中國將與人民幣直接兌換
人民幣升很大 創6年多來紀錄
宋仁:人民幣今後五年走向淺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