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妥:俄羅斯推行管控政策——日本印度兩翼挑戰中共空軍

羅士妥

【大紀元2012年04月25日訊】中共試圖在弱空軍的基礎上發展空天一體化,但是遭遇了難以克服的技術瓶頸。俄羅斯回歸歐洲的趨勢進一步加重了此種技術困境。

俄羅斯調整了中東政策,對巴沙爾當局嚴厲批評,稱「敘利亞領導層在走向正確方向,但為時已晚」。俄外長拉夫羅夫還對媒體表示,莫斯科不會向巴沙爾提供政治避難。

俄羅斯之所以出現西方認為的「積極變化」,是因為普京已經贏得總統大選,沒必要再對西方示強以爭取民心。相反,普京要展示一套回歸西方、影響西方乃至於主導西方的新戰略,因此,中國棋子的作用大大下降。中共此前實施圍繞俄指揮棒而轉的中東外交政策,在絕大程度上是為俄當「炮灰」,而不是維護本國的石油安全。給俄國當中東「炮灰」,目的在於獲取其先進航空技術,但現在普京對這一點已經非常反感。

購俄「蘇-35」遭沮議

中國購俄「蘇-35」戰鬥機的說法在兩國軍工界及世界軍評界流傳有時。普京當選的第二天,當地時間三月六日,俄媒就以「保護蘇-35戰鬥機防止中國仿製」為題,援引軍工專家的話說「莫斯科堅持要求再單獨簽訂一份保證知識產權的協議」。不言而喻,這是針對中國大肆仿製俄式戰鬥機的反制措施。對此,中國沒當即做出反應。半個月後,則以「蘇-35僅屬三代半戰鬥機,技術不夠先進」為由而放棄購買,暗示中國已經瞄準第五代戰鬥機。

俄國的反制意圖在價格方面也有明確反應。其「蘇-35」對國內的報價是每架五千萬美元,而對中國則是每架八千五百萬美元,相當於每架收取三千五百萬美元的「知識產權關稅」。如果按意向中的四十八架計,則意味著中國要承擔十六億八千萬美元的「知識產權關稅」。

更多的情況下,中國購買俄製戰鬥機不在於提高空軍戰力,而是要在國際市場上銷售便宜的仿製品。中國的「FC-1梟龍」戰機是俄「米格-29」的複製品,每架比俄原版機便宜兩千五百萬美元。正是基於這個事實,俄才對中國開徵「知識產權關稅」,儘管他們沒有使用這種名稱。當然,仿製俄式戰機來提升戰力也是中國要考慮的因素,但在實際運行中遭遇了技術瓶頸。如「殲-11」是「蘇-27」的仿製品,整體技術水平卻比原型落後了半代,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在大拆原機時,沒注意地面工作環境,以至於許多技術參數發生錯誤。

「技術轉向」或引發諜戰

俄羅斯對中國的航空技術限制逐步向航天方面發展,俄國有關人士透露:在二〇二五年之前,俄國不會與中國談太空空間站的維護技術合作問題。對於俄羅斯的雙重限制,中國採取了積極轉向戰略,開始追蹤西方最尖端的戰機。英國對此有所警覺,其高階國安官員向媒體披露:中國網絡間諜入侵了英國最大防務公司BAE。BAE是西方最先進戰機「F-35」的研發者。

對於網絡入侵事件,中國駐英使館予以否認。英國情報部門進一步指出有中國的臉譜(Facebook)使用者,冒充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塔夫里迪斯的好友,對英國的高級軍官與國防官員進行「釣魚」式邀請。無論英中兩方誰的說法更真實,毫無疑問的是中國雜牌軍式的海空偵察體系是靠英美技術支持的。現有「運-8」海上搜索體系源自英國「空中霸王(Sky Master) 」系統,反潛偵察系統則是中美撞機事件後對美「P3-C」的仿製品,而一如對俄的仿製存在技術缺陷一樣,這個仿製品達不到「PC-3」的全部功能——機身比前者要小許多。

鑒於英國「空中霸王」體系的基礎支持,中國要想跟蹤西方最先進戰機,必然會爭取優先獲得「F-35」的雷達系統情報。換言之,只有日後爆出兩國在該方面現實(而不是網絡)間諜案才能最後證實網絡入侵以及對雷達系統的情報竊取。

「東西夾」情勢攪動亞太

中國周邊國家除巴基斯坦與朝鮮外無一盟友,而巴朝兩國政治長期不穩也讓中共當局焦慮不已。在此情形下,日印聯盟趨勢明顯,對中國形成了「東西夾」之勢。兩國不僅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採取一致立場,而且在空軍發展方面亦有協調。可靠消息指出:日本開發超越「F-35」的稱為「i3」的第六代戰機,其技術成果將與印度共享,至少是成機之後優先售予印度。

一代戰機足以觀亞太戰略格局。因此,印度面對中國三月份在西藏舉行的大規模空軍實彈演習不以為意。一方面,該次演習使用的戰機主體全系「蘇-27」仿製品,對印度擁有的原版機「蘇-30MKI」構不成實質威脅;另一方面,印度繼續推進前沿政策,在印度洋至南中國海一線對中國的海上遠程軍事活動進行反制。

更為重要的是,印度在臨近克甚米爾的北阿肯德邦建立新的機場。一些情報資料表明:該機場基本戰力是「蘇-30 MKI」戰機中隊,正在準備引進「F-35」戰機,且也準備成為日本「i3」戰機的實驗基地。可以預見:不僅中日印三國之間會出現新一波的空軍戰力競賽,而且與南中國海利益有關的東南亞國家也會緊跟其後。即便日印度第六代戰機合作完全繫於猜測,那麼,印度經過十年談判,購得法國「陣風」戰鬥機多達一百二十六架,其空軍戰力完全超過了中國。

「陣風」戰鬥機升空後而不用進入中國境內就可以用「風暴影」空地遠程導彈,摧毀針對印度的貢嘎與日喀則兩個機場。中國最先進的「紅旗—9」空地導彈卻達不到對等射程。

「空天中美」暗中大較力

空天戰力一體化已經是亞太、北約兩大區域的必然趨勢,因此,中國在強化航天技術開發同時,正力圖連接兩端。中國官方媒體也公開披露了「空軍飛向太空」的計劃,其基點是反衛星武器的使用,繼而是空天飛機的研發。美國在空天戰力方面遙遙領先,其「X-37B」型空天飛機可以壓制中國暫代號「神龍」的空天飛機二十年。但是,美國軍方推出研究報告稱:到二〇二〇年,中國空天戰力將成型,對美國在亞太及太空的利益構成威脅。

事實上,中國所有的高性能戰機均脫自俄羅斯技術,不太可能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之前形成空天綜合戰力。反衛星威懾仍是殺手鐧。快速發展的重要外部條件是歐盟對華軍售解禁,或者俄羅斯完全向中國開放太空技術。但到目前為止,這方面均無任何跡象。

——轉自《動向》

相關新聞
【歷史今日】蔣中正捍衛中華彪炳千秋(下)
【網聞】美大使揭方勵之投奔美國大使館始末
大變將至 重慶事件與林彪事件驚人相似
【新紀元】胡溫圍剿毛左 意在薄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