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縮失靈 歐元區困境加劇

【大紀元4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30日專電)荷蘭遵守財政協議規定刪減預算赤字的內閣總辭,法國總統大選主張檢討財政協議的候選人首輪勝出,歐元區仍持續陷入衰退,緊縮財政並未使歐元區脫困,反陷入更沉重困境。

去年底,歐洲聯盟峰會通過德國力主的新財政協議,以完善歐盟會員國的財政制度,否則歐盟可介入、要求遵守成長暨穩定公約相關規定,即預算赤字不得超過國民生產毛額(GDP)的3%,公債不得超過GDP的60%。

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事實證明,歐洲國家採取財政緊縮政策並未提振市場信心,顯見緊縮政策並未達成預期效果,解決歐元區的難題不能單靠緊縮政策。

以荷蘭為例,這1套由德國力主的制度獲得荷蘭力挺,總理呂特(Mark Rutte)甚至協助德國遊說財政吃緊的南歐國家,支持以完善制度為導向的財政協議。

諷刺的是,呂特與國內政黨協商縮減赤字以符合歐盟規定時卻踢到鐵板而喬不攏,只得黯然向女王遞交辭呈,國會提前至今年9月改選,呂特則繼續維持過渡政府至國會改選結束。

歐元區經濟規模僅次於德國的法國,尋求連任的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也因主張財政協議不公投陷入苦戰,在總統大選首輪投票落後社會黨候選人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

歐蘭德主張重新協商財政協議、寬鬆預算支出、擴大社會保險等,與歐盟力主的財政緊縮背道而馳,這使得歐盟感到緊張。

在同時,最新公布的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3個月走跌,4月份降至47.4,創下5個月來新低。這項指數以50為界線,低於50表示產業陷入低迷或衰退。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上週調降對西班牙的信評,由A降至BBB+,並預測歐元區衰退風險高達40%,對陷入債務困境的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與義大利,造成嚴重衝擊。

如何在緊縮與促進經濟成長之間尋求平衡,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指出,歐洲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要鞏固財政和降低政府債務,同時也得避免過度財政緊縮。

財政協議有如兩面刃,雖有助於建立制度規範歐盟各會員國財政,但又損及經濟發展與復甦,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歐盟正面臨嚴峻挑戰。

相關新聞
德總理:希退歐元區將是災難
經合組織呼加大火牆救助歐元區
強化防火牆 歐元區意見分歧
歐元區防火牆升至7千億 市場質疑足夠紓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