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大學學雜費拔河 台教部左右為難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7日電)台灣大學學雜費已經凍漲多年,各大學資金缺口逐年增加,希望教育部放手給漲,但是什麼都漲,家長、學生和教師團體大動作陳情,左右為難的教育部,只好從善如流,決定凍漲1學期。

高等教育是社會未來發展的基石,但是高等教育是高投資成本的教育,需賴充足的經費支援,才可以看得到成效,而大學學雜費因遇到金融海嘯、天然災害等各種原因,近3年學費都沒漲,這也是為何各大學口徑一致要喊漲。

畢竟如果以99學年度世界主要國家學雜費占國民平均所得比率及賦稅負擔率來看,台灣低於美國、日本和韓國。

台灣公立學校學雜費1學期平均新台幣2.9萬元,占國民平均所得比率為11.31%,私校則平均為5.5萬元,占21.18%;美國公立學校占22.59,私校占73.97%;日本公立學校占13.13%,私校占55.01%;韓國公立學校占17.46%,私立學校占31.38%。

由於學校人員調薪要各大學自己埋單等各項成本支出,各大學資金缺口越來越多。台灣大學教務長蔣丙煌就說,綜合各項支出,資金缺口達2億元,如果學費不漲,必定會影響教學品質。拿了最多政府補助的台大都如此了,其他學校更是苦哈哈。

支持學費調整的人說,什麼都漲,就學費不能漲,這是說不過去的。

只是油價漲,許多民生用品跟著漲,但薪水沒漲,民眾受不了,實在很難接受學費也漲,各團體頻頻到各地陳情,希望部長承諾「學費不漲」。

兩邊都有道理,教育部左右為難。

熟悉教育人士分析,原本今年沒有意外和選舉,是很適合調高學費的時機,但卻遇到什麼都漲,各種反彈聲浪強烈,相較於其他聲音,各大學算是好說話的一群,加上漲幅又不大,所以教育部向大學「摸頭」是可以理解的。

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有套基本調幅公式,參酌學校教學成本及受教者負擔能力,依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30%)、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35%)和受雇員工薪資年增率(35%)或其他相關指標,核算公告每年學雜費基本調幅,並且不得超過2.5%。

依據公式的計算,101學年度學雜費基本調幅為1.76%,如果以公立學校1.5萬名學生來算,學費收入最多增加250萬元左右,所以教育部決定做出要學生「安心穩定」的方案「凍漲1學期」,也就是今年不會漲,學校有困難,教育部承諾會補助。短期的爭議總算解決。

長期來說,問題還是沒解決。校長出身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很清楚,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各大學立場實在很為難,在立法院他還為台大辯護,要立委不要為難台大校長李嗣涔。

為了不要每年這時候為學費雙方拔河1次,蔣偉寧堅持,半年內學費政策將出爐,學費調整常態化,過程公開透明,廣納意見,相信這也是全民所期待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