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將被25級大壩分割 專家擔心引山崩

人氣 129

【大紀元2012年05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量綜合報導)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落差3300米,將被25級水電大壩分割成一段段靜水,成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級水庫的世界超大水庫群。專家擔心,由於該地區一些重大的科研問題沒有突破,水電站群可能造成特大山崩,甚至阻斷河流形成堰塞湖。

金沙江將被25級水電大壩分割成一段段靜水

金沙江為長江的上游,全長2308公里,流域面積近50萬平方公里,其干流落差3300米。

如今,金沙江就要被規劃建設中的25級水電大壩分割成一段段靜水。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成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級水庫的世界超大水庫群。

根據最新資料,這個超巨型水電站群,總裝機超過18,000萬千瓦,是三峽工程裝機容量的4倍。

「這種開發意味著金沙江將被分割成一段段靜水。」橫斷山研究會首席科學家楊勇對金沙江失去自由奔騰的形態感慨。楊勇還是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獨立探險科考者,長期關注西南地區特別是金沙江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專家擔心:水庫引發特大山崩阻斷河流

楊勇向《東方早報》表示,金沙江地區的地質活動規律和地震活動規律的研究沒有突破,水電站群的科學依據是不足的;還有生態問題,上游河流的生態功能,包括水源功能、生物多樣性功能、瀕危物種的生態聚集區功能等等,在建設規劃中,能否保留下來,都是問題。

據瞭解,金沙江河谷地區處在中國中樞大地震帶和滇藏強震帶上,從上游到下游,近現代以來多次發生強烈地震,引發山體崩塌和一系列重力地質現象,形成巨大欲崩危巖體以及惡劣的地質環境。

「水庫誘發地震是一個科學命題,只不過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其規律,誘發機制還在探索爭議之中。」楊勇認為,金沙江中下游、尤其是處在大斷層和欲崩體包圍之中的烏東德、白鶴灘電站,誘發地震的風險值得高度警惕。

楊勇擔心:烏東德蓄水之後,隨著庫區水位的抬高,開裂的山體如果整體倒入金沙江中,電站設施將被埋沒,引發水庫浪湧甚至漫壩;特大山崩阻斷河流形成堰塞湖。

楊勇稱:「遺憾的是,整個中國的地質權威集體失語。」

金沙江「環評風暴」

學者分析,金沙江流域梯級開發影響範圍廣、週期長,累積效應明顯,有些影響甚至難以逆轉。 但由於水電運營成本低、收益快、回報高,很快成為各大銀行追捧的優質投資項目。

此外,隨著生態補償和移民要求的逐步提高,為減少外部成本投入,大陸水電巨頭又開始了「違規競賽」,「水電項目超前發展」、「先佔先得」、「未批先建」的現象屢禁不止。

據《東方早報》報導,2005年,金沙江向家壩、溪洛渡兩座超巨型水電站因未批先建,在「環評風暴」中受到懲處,被迫停工。次年,金安橋水電站也因未獲核准擅自截流,被勒令「不得開工」。2009年,魯地拉、龍開口電站的業主依然沒有吸取教訓,直到大壩完成截流,才向環保部遞交了環評報告。

不過,「環評風暴」過後,這些違規上馬的電站交完數額極小的罰單(溪洛渡被罰款20萬元),無一例外地「復活」了。其中,金安橋水電站2003年開建至2010年才被核准,核准後僅8個月,即開始了蓄水發電。

大陸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總工程師陳凱麒等人認為,「跑馬圈水」、「未批先建」、「遍地開花」的無序開發,對局地環境造成嚴重干擾,天然江河被渠道化,生態日益破碎,水資源問題更加突出,水庫淹沒和移民安置不當還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和次生環境災害。

水電站群以發電為主

《東方早報》稱,金沙江梨園、阿海、金安橋、 魯地拉、白鶴灘、溪洛渡等工程環評和規劃資料,鮮有「兼有防洪、攔沙、改善下游航運條件等綜合效益」的描述,至於「供水、灌溉」,幾乎隻字未出現在上述工程的評價資料中。

「眾所周知,西南地區是中國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但近年來頻發罕見的旱情,各省特別是雲南一直在強調,這是水利設施嚴重不足導致的『工程性缺水』,現在金沙江要建這麼多電站,為甚麼就不考慮供水、灌溉?」資深環保人士、「綠家園」召集人汪永晨則對金沙江梯級開發未充分考慮供水、灌溉等需求深感不解。

專業人士認為,金沙江水電站群另一個無法迴避的後果是大量的投資浪費和一觸即發的「搶水大戰」。

每年的10月份,長江水量只夠三峽一座水庫蓄水的需求,屆時,長江三峽及其上游(主要是金沙江流域)各水電巨頭爭搶水資源的狀況可想而知。專家預計,為保證各自的發電利益,這些巨型水電站可能爭相將蓄水時間提前。

大陸知名的水資源保護專家、原長江委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擔心,金沙江流域集群式的水電建設狂潮,將對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等地區造成無法預測的疊加影響,洞庭湖、鄱陽湖近年來持續的旱情可能更加嚴重。

三峽工程啟示

黃順興先生是台灣知名的農業及環境保護專家,1988年以來任大陸全國人大常委。1992年3月,人大表決三峽工程提案後,黃順興先生表示:「凡事涉地球上的大河大川,都不可輕舉妄動。它們是地球的動脈,一條河川從形成、固定,到維持,要歷經幾億年。中國人口如此密集,核電站也好、河流上的大壩工程也好,一旦為害,非同小可。對這類『大』動作,我原則上根本反對。一個國家,經濟要發展,這誰都知道。但發展經濟,第一,是不是非要那麼多的電能? 第二,有沒有替代方案。第三,就算無可替代,也必須把對環境對人類的局限放在第一位考慮。三峽工程當然也不能脫離這三層考慮。」

目前,三峽工程的負面影響日漸明顯,儘管三峽庫區已先後進行了三期地質災害治理,但形勢依然嚴峻,最新消息顯示,又有約10萬人因地質災害面臨移民搬遷。

「當年我們只建了一個三峽,就引起那麼大的爭議。現在(金沙江)建設勢頭這麼凶猛,可以說始料未及。難道說,三峽的上馬意味著長江上游包括金沙江的(水電站)都能上?」翁立達說。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三峽重大水電工程停工環評說法不一
王維洛:三峽工程是世界上發電效益最低的巨型水電站
中國金沙江溪洛渡電站爭議中開工
違規工程今重開工 背後玄機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