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景氣差打房狠 預售屋漸失風采

受歐債、證所稅衝擊 預售房市下挫 加上因應國際會計準則與政府打房 建商轉趨保守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宇台北報導)房市329檔的願景,在520檔期完全落空,加上歐債、證所稅衝擊,預售房市頓挫;而為了因應2013年上路的國際會計準則,包括長虹、華固等大型上市建商,未來2年推案都將改為先建後售,紛紛以保守態度因應低迷的市場氛圍。

分期付款 預售屋讓買房變輕鬆

房地產預售制度,即以預售方式行銷規劃中的房屋,最早可追溯到1970年代,預售屋市場開啟了台灣房地產的經濟奇蹟。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表示,消費者買預售屋,可以分期付款,減少買屋壓力;對於喜好的產品,有優先購買權;而且買大坪數產品,建商可依據客戶喜好,量身訂做室內格局。當然預售屋更是投資者最愛,可於房價上揚後售出獲利。

對建商而言,採先售後建方式可先集資再蓋房,有利資金輪動、減少風險。另外,興富發建設副總經理廖昭雄說,預售屋像一張訂單,可依照訂單數量作為下一個推案指標,避免供需失衡。

樣品屋勾勒虛擬實境 預售屋暗藏隱憂

但預售屋並無實體存在,靠代銷公司包裝,完全靠樣品屋或3D圖示展現,買家的財務風險及實體風險高,最容易被消費者忽略的,即是高價建造的樣品屋成本,不知不覺中完全轉嫁到買家頭上。

高雅豪華的樣品屋,他的使命就是為消費者勾勒出未來家的想象藍圖,存活數月至1、2年不等,房子賣掉就拆;而真正的家,卻要等到實體蓋好後,購屋者才能比較樣品屋和實體屋的相似度,給建商的誠信度打分數,難怪預售屋的接待中心和樣品屋被比喻為都市中的幽靈地景。

打房奏效 預售屋風采不再

台北地狹人稠,預售屋因賣相佳、建材設備新穎、低頭期款等,頗受消費者青睞,尤其過去9年的房市多頭期,大批建商購地搶建預售,但去年奢侈稅實施迫使投資客退場,造成短期投資客最愛的預售房市大失風采。

知名建商長虹預計在今年第三季推出預售的「世紀長虹」,將延後到2013年完工後才開始銷售;華固建設原本預計明年要推的松江路都更案,及大台北華城別墅案等,都將在拿到建照後就先動工,視情況分批銷售。

從奢侈稅到豪宅稅,及豪宅限貸等一連串的打房政策,廖昭雄表示不予置評,「無法評估對建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甲桂林廣告副董事長曹瑞濱則說,「很在意政府的動作」,影響建商程度可見一斑。

建商做多 自住客無力追價現泡沫

如今自住客當道的房市,卻因薪水不漲反降、購屋痛苦指數持續上揚,使得一般自住市場追價力道薄弱,泡沫危機隱約呈現。

《住展雜誌》統計,2012年520檔期北台灣總推案量1,180億元,創下2008年以來第二大量,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這可充分顯示整體市場應已出現超額供給。

其次,分析近年買賣移轉棟數,2011年較2010年減幅達11.06%,今年4月與去年底相較又再減少30.36%,莊孟翰認為整體市場確實已呈低迷走勢。

綜上所述,未來2年房市,會因全球景氣不明朗,加上政府打房動作不斷,一些資本雄厚的建商,必將改先建後售或邊建邊售方式以減少風險,已習慣於預售制度的民眾,或許也會調整儲蓄購屋的方式,購屋的糾紛也會相對減少,整體來說,先建後售應該是有利於市場及消費者的。◇

(責任編輯:趙姿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