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六四燭光會 可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人氣 5

【大紀元2012年06月07日訊】持續23年的六四悼念活動,已經是香港別具風格的一大景觀,令港人驕傲,也令大陸人士為此震撼,悲壯傷感,可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金氏世界記錄大全);然而畢竟23年了,已經是一代的變遷,今年的活動,令人親眼目睹了「薪火相傳」,反觀當年曾憤然譴責中共血腥的那班人及為學生討冤的熱血愛國人士,現在的裝聾作啞、耍手擰頭的醜陋,足以讓全華人領略了什麼是「小人得志」。

香港蘋果日報多篇評論及東方日報的專欄文章也各自發表六四感言文章。摘錄如下。

後任特首梁振英 「變鵪鶉了」

蘋果報的沙膽虹手記專欄,以「甚麼東西!」斥責香港媒體六四事件23年後香港媒體的變臉。

他說每年六四都會打開珍藏的當年六四屠城的新聞報紙、特刊逐一翻閱,哀悼一番。「今年也不例外,打開箱子,一本一本特刊去翻,一頁一頁舊報紙打開閱讀,二十三年前的事,總是覺得那麼近!」

包括親共的《大公報》主編的《歷史的見證》、《星島》出版的《北京學運歷史—的見證》和《明報月刊》,又打開親共的《文匯》、已經停刊被指世俗的《天天日報》、和所謂文人愛閱讀的《明報》。

其中《明報》八九年六月六日的報章,裏面有三大張共十二頁聲討中共屠城天理不容血債血償的廣告,當中有國華銀行(十三行未合併入中國銀行前之一)員工的聯署譴責聲明、其中包括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及眾多親中人士。這班人跟候任特首梁振英一樣,「變鵪鶉了!」

作者接著更氣憤的是,第二天早上路過報攤,看到《明報》頭版是甚麼?見到雅居樂樓盤廣告,心想這甚麼東西呀!

李怡:六四「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向敢言的蘋果專欄作家李怡,日前在其專欄寫下,六四燭光集會延續了二十三年,在高空拍下的維園萬點燭火的悲壯景觀,已成為這個城市的重要標誌。這活動參加者之多,對中國對世界影響之大,吸引大陸人和遊客之廣,以及每年必有的慣常性,不但中外古今絕無僅有,可入健力士大全,而且也應該夠資格申請聯合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他逐一詮釋了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條例,包括「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燭光集會是香港人的社會實踐,有一定的儀式,是固定日期舉行之「節」,只是並非「慶」而是「悼」。它絕對是港人珍重的六四文化,較之被中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大坑舞火龍」,肯定更廣為人知。

東方:港90後 已成六四生力軍

東方日報的一個專欄就每年六四悼念活動對比中港兩地,「一國兩制」與內地一個最為顯著的差別,就是香港每年都可以公開悼念六四事件,每年都可以有燭光集會,悼念死難者,「追究屠城責任」。而內地這個時候,年年如臨大敵,天安門廣場軍警密佈,隨時大肆抓捕「可疑人士」;在整個公共輿論平台上不能涉及六四話題,連六四這兩個字都不能出現,社會主義的內地和資本主義的香港對六四有天壤之別。

在香港,六四紀念活動不絕,「薪火相傳」經過二十三年的接力,現在也大有所成。這些年維園燭光晚會的參加者多了不少「八十後」、「九十後」,他們在八九年六四事件時還在襁褓中或尚未出世,但如今已是悼念六四的生力軍也。

無論回歸前後,六四事件對香港的政治生態環境,對香港的世道人心影響都是極大的,可以說超過任何事情。朝廷這些年總是抱怨香港「人心回歸」問題沒有解決好,其中就是六四事件至今沒有平反昭雪!

(責任編輯:樂慧)

相關新聞
89六四紀念館今天在香港開幕
香港葵青區會拒議六四遇抗議流會
香港城大學生絕食悼六四23週年
香港勿忘六四大遊行  眾多陸客駐足觀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