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榮 : 上街與上站

—簡論民主運動啟動之方式

武振榮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20日訊】任何一場民主運動都由自己的啟動方式,與此同時,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民主運動都有著自己啟動的特徵和特點,但是,大致說來,民主運動的啟動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要求民主的人拿著選票走進投票站,這叫上站;另一種是要求民主的人走上街頭,這叫上街。

做了上述大致區分之後,事情並沒有結束,在通常情況下,上站與上街兩種行為是互動的,有的是交相出現,連為一體。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上站與上街有著完全的不同。此一篇文章不是研究一般的或者常規的民主運動之啟動問題,而是想為蟄伏了許久的中國民主運動提供一點說明;也許此種說明在當前的情況下涉及一些糊塗概念,不用說也包括一些批評的內容。

我先得說明,如果要我在上街與上站之間選擇的話,那麼,我可以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而撇棄前者,但我同時也相信更多人的選擇會和我一樣。投票站是公民走進民主的一條道路,在此一條道路暢通時,誰可以組織得起街頭上的烏合之眾呢?在上街的事件中,必然存在著魚龍混雜的現象,更不用說會伴隨著大量的無序因素,隨時都會出現混亂。

進一步的研究會發現,這個所謂的「站」並不是個人行為或者一般團體行為可以建立的,它是一個國家的「政府行為」,是一種有意識的「設置」和「建立」,如果說它是這個國家民意的「高速公路」的話,那麼,它有著政府的規劃和實施行為,就如一條交通的高速公路建設的情況一樣,有一張可以直觀的「建設藍圖」。

不能說中國現在沒有這樣一張「藍圖」,如果這樣說的話,那一定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只是這張「藍圖」標出的「選舉」僅僅是「村一級」,也就是說,在偌大個中國,只有「村官」是出於選舉(姑且不論真假)。「改革開放」搞了30多 年,「胡溫新政」也在10的時間裏被磨得「老掉牙了」,中國人也只是享有選舉「村官」的「自由」。就此「藍圖」提供的時間線索而言,中國選舉國家主席的事情應該在500年以後。

我在此前寫作的一篇文章中,做了這樣的一種假設:如果1998年,中國民主黨成功註冊了,那麼,民主黨人們應該如何行為——不就是令人深思嗎?如果要搞選舉,那麼像秦永敏這樣的組黨領袖是不是要到一個鄉村去,「贏得選舉」呢? 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麼,新成立的民主黨就只能選擇發動民眾的傳統方式了。到人多勢眾時,走上街頭,以街頭政治的方式向當權派們施壓,迫使他們實行國家領導人的直選……。質言之,他們必須搞街頭政治,其政治能量也必須由街頭顯示。進一步的假設認為,他們即就是一些「選舉方面」的專家,最大的本事是搞「選票」,可也不得不搞街頭政治。

我個人雖然從來都沒有反對過用「選票」的方式爭取民主,亦從來沒有否認過它是最好的方式,可我對之不抱希望。因為我知道整天說「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澤姿粉黛,則倍起初」。

現在中國民主運動不能啟動的關鍵是最高當權派「禁錮」民主運動(見鄙人《論鄧小平的三「不」套》一文)。他們「一手」死報著「中國再不搞政治運動」的鄧小平「遺詔」,把所有可能導致民主運動的事情都歸結為「文革式的動亂」,都企圖「消滅在萌芽狀態」(江澤民語);「另一手」用「村官自由選舉」的一套來麻痺人民。他們這一套其所以能夠騙人,原因是大批的御用文人們為之包裝和大力推銷之,除了這些情況外,西方某些發達國家以投票的方式走向民主的歷史(它是以「世紀」為單位計算的)也被中國學者們做了歪曲的解讀後推銷給國人。

中國的「百年民主革命史」本來是一筆很豐富、很有價值的民族財富,可它在今天,被「不革命」甚至「反革命」的中國共產黨給「毀」了,所以,「立即民主」的事情被換置成為100年以後民主。

以我之見,街頭政治、街頭運動其實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遺腹子。所以,在今天,當統治的當權派在宣佈它「非法」時,我們原本是有充足的反對理由的,可是我們人民自己也被「不革命化」了,因此,我們所出示的反對理由就顯得蒼白無力。

縱觀近60多年的民主運動歷史,在經過了「文化大革命」之「革命精神與革命情懷」之濫觴後,現在到了革命的全民恢復階段。在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脫化為「不革命、反革命黨」之後,中國人民只能用革命的方式對付它,而未來之 民主,也只能靠革命之方式建立起來。

職此之故,中國人民不應當再一次對中共「十八大」報之希望,就如同16大時,人們對胡錦濤抱希望那樣。在民主的問題上,最可靠的方式是抱希望與自己,而最終的民主也只能夠建立在國民相信自己能力的基礎之上,所有各國的民主, 概莫例外!

──原載《民主論壇》

相關新聞
魏京生:紀念1989年的民主運動
[歷史今日]七一遊行香港在黑白搏擊中震顫
韓梅:希特勒的和平保證與毛澤東的民主承諾
彭濤:什邡人民雄起來了!中國人民雄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