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榮景之下 沒看見的壓力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7月24日報導】韓國專題(中央社記者蕭保祥台北24日電)韓國近年來的經濟成長讓世界驚訝,但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韓國社會內部的壓力也在加重,只是不為台灣民眾所熟知。

韓國流行文化和商業品牌逐漸打入國際的同時,國內物價、房價雙漲,貧富差距擴大,許多民眾苦不堪言。

韓國人口在今年6月底超過5000萬,去年的國民平均所得達到2萬3794美元,排名世界第31,象徵進入已開發國家。

不過,韓國一般民眾對於成為「世界大國」反應冷淡,因為韓國國民平均所得早在幾年前就已超過2萬美元,而且人口增加未必代表國力強大。如何在收入增加和生活變好之間劃上等號,才是韓國民眾最想知道的答案。

中華民國國民平均所得為2萬1592美元,在全球排第37名,不過若是比較國際貨幣基金人均GDP算出的購買力平價(PPP),台灣為3萬7720元,在全球位居第20,超過韓國的3萬1714元,也比日本的3萬4740元高一些。

政治大學韓文系助理教授陳慶智表示,韓國許多年輕人如果不能進入大企業工作,薪水可能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如果還要租房子等等,確實是沉重的負擔。

在韓國某大企業上班的吳先生告訴中央社記者說,他的年薪大概在新台幣120萬元左右,不過韓國物價很高,「幸好公司有宿舍,不然租房子會是不小的開銷」。

韓國甚至出現「88世代」,即月薪只有88萬韓圜(約合新台幣2萬3045元),這在物價指數比台灣高一倍的韓國,光要讓自己吃飽,恐怕都是個難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自殺率統計,韓國在2011年成為自殺率最高的國家,韓國去年有1萬4779人,平均每10萬人有32.1人自殺,遠高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的平均數字。

根據這份資料,光是2011年,韓國每天有42.6人自殺,可見社會壓力之大,並非外人可以想像。

陳慶智認為,除了物價上漲的經濟壓力之外,社會風氣帶有「封建」色彩,民眾過度在乎他人眼光,年輕人迫於壓力無法自由地表達意見,導致內在壓抑,也可能是自殺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學生課業競爭的壓力,也讓台灣民眾難以想像。幾乎每1名韓國高三學生都有補習或家教,不少人補習超過晚間11點,還可能有家長跟著「陪讀」,隔天還要上班的窘境。

在韓國念書的唐小姐說:「雖然法律規定,補習不能超過晚上10點,不過,似乎大家都沒有遵守規定。」

工作時間長也可以反映韓國的壓力,根據OECD今年5月的資料,韓國平均每人每年工作2193個小時,一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是家常便飯。

在韓國漂亮經濟數據的背後,社會的壓力在逐漸上升,這也是目前韓國政府關心的問題之一。大企業壟斷造成社會分配不均,韓國政府因此在這兩年來持續關心中小企業的發展,培植「中堅企業」產生良性競爭,希望紓緩貧富不均的社會問題。

相關新聞
韓國經濟增長遲緩 出生率持續下滑
分析:韓國生活水平接近發達國家
韓國小型住宅和地方公寓供給劇增
經濟慘淡加天災 韓國人「捂緊口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