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合唱世紀風貌

臺北世紀合唱團簡介

曾建元(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臺北世紀合唱團團員)

人氣 16
標籤:

臺北世紀合唱團原由臺北世紀音樂基金會支持,於1986年5月成立,由臺北世紀音樂基金會創辦人廖年賦教授擔任團長,王恆為首任指揮,12月,創團後初試啼聲的第一個音樂會《世界民謠之夜》,於臺北縣立文化中心舉行。1989年本團以「四季合唱團」名義首度參加合唱比賽,於第一屆保力達杯合唱比賽中獲得第四名。

1990年,本團聘請甫自美國學成返國的林舉嫻擔任指揮,有《歌之秋響》音樂會之演出。1991年,自奧地利學成返國的陳雲紅出任指揮,為本團擬定短中長程發展規劃,團務與音樂行政乃隨之配合強化,年度音樂會之舉辦從此常態化,音樂類型與演出形式不斷推陳出新,並有《臺北世紀合唱團團訊》之出版。此後12年間,本團音樂會之內容乃益加多元而豐富。

西方合唱音樂因基督教禮拜儀式的大量運用而發達,故而宗教主題音樂為其大宗,本團即多次配合節慶,推出《耶誕傳奇》、《世紀耶誕頌歌》等基督教聖誕歌曲主題音樂會,亦曾推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韓德爾神劇─彌賽亞》、《巴赫聖誕神劇》等合唱傳世經典音樂會,既有《中外民謠之夜》、《世界風情話》等民謠主題之演出,亦有《英美經典合唱之旅─西城故事》音樂舞臺劇名曲,以及《千年合唱音樂之巡禮》、《巴洛克與浪漫》等學術性主題的演繹。

至於深受國人喜愛的本國合唱作品,以及富有實驗性的臺灣當代創作,本團自也經常安排為演唱曲目,以帶給聽眾不同的感受。本團演出極重視與聽眾之共鳴,導聆、舞蹈和不同樂器的穿插伴奏,使音樂欣賞進化為視聽組合和兼具知性的心靈饗宴。

本團對於合唱之推廣具有使命感,演出足跡早已跨出臺北市,而遍及臺灣各縣市。1995年則曾受邀到西班牙參加第十四屆阿拉瓦(Álava)國際合唱節演出,以臺灣各族群民謠風靡阿拉瓦省各城鄉之間。1999年陳雲紅赴美深造,本團則一度聘請留美之翁佳芬教授擔任客席指揮。

2003年,本團脫離臺北世紀音樂基金會獨立,由企業家洪光浩出任團長,改聘留學美國的陳麗芬教授擔任指揮。本團團務與演出水準皆日臻成熟,多次受邀與臺北世紀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國立實驗合唱團、英國倫敦交響樂團合作,並多次參與臺北國際合唱節之演出,其中,《貝多芬合唱幻想曲及第九號交響曲》、《發現馬勒系列之三─生命的回答: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發現馬勒系列之十─千人歡頌:馬勒第八號交響曲》、《二二八安魂曲》、《普羅耶誕經典系列─死與少女》各場音樂會皆為合唱與交響樂團合作之大型傳世鉅作。

由本團獨立策劃之演出,如《新聲心聲》、《相約在巴塞隆納─吉他與人聲的詩歌對話》、《臺灣歌、鄉土情─李忠男合唱作品展》等,以及近年饒負比較文化趣味與文學性的規劃,如《大風起兮,對酒當歌》、《飛揚在風中》、《一世紀的故事》、《星空下的舞會》等,大量引介當代中外合唱佳作,包括本團前鋼琴伴奏張舒涵之作品,為臺灣樂壇帶來不同的聽覺經驗,深具新意,而普遍獲得佳評。2007、2008年本團則分別邀請翁佳芬、潘宇文教授擔任客席指揮,演出《雅典娜之歌》、《相見歡、世紀情》音樂會。

本團亦有豐富國際合唱比賽經驗,藉以觀摩國際合唱發展,兼以推廣臺灣合唱音樂,於團員之音樂素養與文化視野之提升而有相當的幫助。1997年,本團於義大利第三十六屆塞季奇(C.A. Seghizzi)國際合唱比賽獲得總冠軍、最佳指揮、最佳布拉姆斯合唱音樂詮釋等八項大獎,乃得獲邀參加1998年義大利主辦之第十屆歐洲六大合唱比賽總冠軍聯合音樂會。2000年於奧地利舉辦之第一屆國際奧林匹克合唱大賽獲得混聲室內合唱藝術金牌與無伴奏民謠合唱銀牌,2002年獲得愛沙尼亞巴倫(Parnu)第四屆國際合唱音樂節冠軍。2004年,本團在國威爾斯獲得蘭歌連艾斯特福德國際音樂節(Llangollen International Musical Eisteddfod)傳統民謠和改編民謠雙料冠軍,2010年則在德國主辦第一屆歐洲之心(Heart of Europe)國際合唱比賽榮獲世俗歌曲和民謠組第二名和第三名。

臺北世紀合唱團於民國100年起由資深團員郭英調教授出任第三任團長。在歷任指揮專業而嚴格的激勵與訓練,以及團員志願奉獻的團務行政服務中,世紀團員秉持對合唱的熱愛,克服參與練唱與演出的種種障礙,滿心歡喜接受各種音樂的挑戰,期許自我能在音樂與生命的舞台上精彩演出,並願以音樂美感的共同體驗,邀請聽眾一起參與創造美好和諧的人生風景。

8月10日晚上七點半,臺北市信義學堂,陳麗芬教授的講座〈音樂與生活:唱遊人生的快樂天地〉,臺北世紀合唱團將示範演出合唱精緻小品,誠摯歡迎愛樂者蒞臨聆賞。@

相關新聞
曾建元:博士論文謝辭
追求真相必須尊重司法遵守程序正義
誠信立國,從制度改革做起(上)
曾建元: 誠信立國,從制度改革做起(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