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宣佈釣魚島國有化 中方海監船進駐 美國籲對話

人氣 1

【大紀元2012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今天日本內閣會議通過購買釣魚島決議,隨後日本政府與釣魚島地主完成簽約程序,正式將釣魚島列嶼收歸國有。而中國向釣魚島派遣兩艘海監船今天抵達釣魚島宣示主權。美國方面重申其立場,呼籲中日雙方冷靜,以對話方式解決問題。

至此,中日雙方就釣魚島的紛爭進一步加劇。中共外交部措辭強硬,聲稱一切嚴重後果只能由日方承擔。中共官媒新華社也稱,日本使得釣魚島問題將一觸即發。而中共兩最高領導人胡、溫也就釣魚島問題發表強硬講話。

日本簽訂釣魚島購買協議 更換日本駐華大使

日本政府在今天上午的內閣會議上,決定從今年度預備金裡撥出20.5億日元向地主購買釣魚島、北小島、南小島3座島嶼,隨後與地主完成簽約程序。

據日本《讀賣新聞》11日稱,日本政府11日上午正式與「島主」簽訂「買賣合同」,標誌著釣魚島「國有化」方針正式成立。

同一天的內閣會議上,日本政府還宣佈更換日美韓大使,由外務省外務審議官西宮伸一替換原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而新駐美大使由60歲的外務省事務次官佐佐江賢一郎擔任,新駐韓大使由59歲的外務省審議官別所浩郎擔任。

據中新網報導,日本更迭駐華大使,但日本對華外交戰略的定位並未改變。西宮在中國擔任過一年半的公使。並稱其不曾發表過批評中國的言論,對華形象較好。

中方派遣兩艘海監船赴釣魚島海域維權

據中共官媒環球網導稱,中國兩艘海監船「海監46」、「海監49」已於9月11日抵達釣魚島外圍海域展開維權行動,並宣示主權。日媒認為,此舉是中方對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島的對抗措施。日本海上保安廳則同時加強了「警戒監視」力度。

同時,中國公佈釣魚島領海基線,稱反制日本購釣魚島。據大陸官媒報導稱,中共政府宣佈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被認為是為中國管轄釣魚島提供了法理依據。有關部門將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開展常態化監視監測。

胡、溫就釣魚島發表強硬言論

針對日本將釣魚島推行「國有化」,9月10日中共外交部網站發表強硬聲明,認為日本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嚴正交涉,宣佈「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南小島和北小島,實施所謂「國有化」,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

聲明稱:「日本政府的所謂『購島』完全是非法的、無效的,絲毫改變不了日本侵佔中國領土的歷史事實,絲毫改變不了中國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土主權。」

外交部的聲明中還聲稱:強烈敦促日方回到雙方達成的共識和諒解上來,回到談判桌上來,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嚴重後果只能由日方承擔。

9日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交談時也發表了強硬言論稱,日方採取任何方式「購島」都是非法的、無效的,中方堅決反對。提醒日本不要做出錯誤決定。

而中共國家總理溫家寶10日在外交學院發表講話時稱,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在主權和領土問題上,絕不會退讓半步。

《朝日新聞》報導認為,胡、溫兩位最高領導人接連發表對釣魚島的強硬言論較為罕見。

新華網:日本嚴重低估事態嚴重性

新華網發表題為《日本政府在進行一場危險的賭博》的國際時評稱,日本政府和右翼勢力嚴重低估了事態的嚴重性和中國的「保釣」決心,賭博的結果必輸無疑。並稱對日本非法「購島」之舉,中方堅決反對,將採取必要的措施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

美國重申立場 呼籲對話解決問題

針對日本政府決定購買尖閣列島(中國稱為釣魚島),中國外交部發表強烈聲明提出抗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星期一在例行簡報中說:「克林頓國務卿在北京訪問期間,以及會晤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時都重申了美國的立場,美國希望雙方通過對話,冷靜解決島嶼糾紛問題。」

美國國務院說,不論是東海或者南中國海的島嶼主權爭議,克林頓國務卿在跟有關國家會面的時候,都重申美國的立場,那就是:通過對話解決,而這有利於區域穩定。

中共權力更替危機關頭 日本趁火打劫?

此外,BBC報導說,日本曾有媒體引消息來源透露中國方面曾就購買釣魚島一事與日本方面通氣。報導稱,中國提出日本如能保證購島後「不開發、不登島以及不調查」,中國願意接受由日本實際控制有關島嶼的現狀。

目前未見中共官方有這一説法,無法確認消息來源,不排除在權利鬥爭中,江派周永康外界放風,暗中攪局。

進入中共十八大前最關鍵時刻,由於王儲習近平的突然失蹤超過十天,外界流傳多種傳聞,令中共的局勢越發顯得詭異。之前分析人士認為,中南海高層評估日本此舉是趁火打劫,在中共處於權力更替,內部混亂的危機關頭,日本評估中共不敢貿然動武或將事態擴大,趁危難之機將棘手的釣魚島國有化。周邊一些國家也看得很清楚,想藉機拿中國領土。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截日大使座駕男被拘 眾議當局為漢奸
中共少將稱釣魚島若歸日 中國將被封死
夏林:北極圈與釣魚島
日本機密行動指南曝光  允許開槍阻止保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