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農漁村當家自主 打造富麗新生活(2)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小敏台灣高雄報導)縣市合併後,偏遠社區要爭取經費更是得之不易,農委會水保局的培根計畫,讓不願被邊緣化的社區多了一份希望。台南市七股區篤加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邱英哲一再強調「過去政府從未對農漁村好過,只有農村再生計畫對農漁村幫助很大」。

邱英哲在2005年就已加入社區營造工作,他指出,過去社區申請建設經費,都需透過議員或向縣市政府爭取,但常以財政拮据為由,拿到有限的補助經費,甚而只有二萬元,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可一次給足,每年有2000萬元的經費預算,才能更有效的規劃建設,體現出農村再生條例是利民良策。

創村200多年,早年以掛網捕魚維生,盛產虱目魚為主,現在則改以養殖全雌烏魚(烏魚子),專區養殖面積超過 250公頃,烏魚子的產量約達全台30%以上。

邱英哲談及篤加社區的核心價值,是保命、保存文化、保綠保育與創新。讓社區蛻變發展的關鍵人物,在於有遠見的篤加社區理事長邱秀雄與熱忱有衝勁的邱英哲等人,在一群人的努力下,促成篤加社區日漸蓬勃發展。

具宗族特色的單一姓社區

篤加社區全庄頭的人都姓「邱」,目前是台灣保存最大、最完整血緣關係的單姓聚落。早期,篤加祖先要求子孫要「視村為家」,堅持「宗族治村、永不分家」代代相傳,致使篤加成為宗族特色的單姓社區,社區推崇倫理價值,以輩份來維持秩序。

乾隆年間開基祖邱乾成,由福建漳州府渡海來台。開基至今,現已傳到第11代,子孫達7200人。家族每年舉行冬至祭祖活動,全村族人都會返鄉,已近200年的歷史。這裡有4間古厝、保存良好的三合院,常住人口有460人,土地有38公頃為全村家族共有,其中部份做魚塭出租。

篤加社區保存完好的三合院。(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台灣首座聚落型態文物館

邱英哲說,農村再生計畫在於農村文化的保存。因歷史淵源與文化,社區民國九十三年成立篤加聚落文物館,亦是台灣首座聚落型文物館,館內陳設歷代祖譜、古文物、文獻、照片、捕魚及生活器具等具有歷史軌跡的文物。其目的除建立地方文化之根基,激發居民對聚落認同感,並重視聚落珍貴文化與積極參與地方文化事務,同時也呈現篤加聚落文化的多樣面貌。

篤加聚落文物館風貌。(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汙水淨化 再生利用

花費20萬,設置全台唯一的蚵殼加布袋蓮簡易型汙水處理系統,把家庭汙水收集後再導入淨化桶,利用蚵殼、布袋蓮過濾,水質淨化後可用於澆花、澆菜,讓村民省下一筆水費,改善居住環境;但是1年要負擔2萬元的電費。

自創品牌串連社區產業

運用當地養殖虱目魚與烏魚子,以在地生產,即時鮮製的理念,自創品牌行銷農特產,創造居民收益。

限量純手工製作的「篤加阿嬤魚脯」,完全不添加豆粉和防腐劑,採用七股鹹水魚塭養殖的虱目魚,在清晨現撈處理後,用大蒸籠蒸熟,再放到大炒鍋用小火不斷翻炒4小時,口感彈牙、新鮮度百分百。

體驗翻炒魚脯的辛勞。(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篤加社區發展協會向社區漁民購買烏魚,自製烏魚子並自創品牌「篤加烏魚子」,採當天剖製、取卵加工,相對新鮮度自不在話下,2008年曾獲選為台灣燈會10大伴手禮,所得做為社區維護基金。而邱秀雄養殖的烏魚子,亦獲頒100年臺灣十大烏魚子地方評選獎。

另社區建置一間環境優雅的民宿,酌收清潔費,提供遊客Long stay,對繁忙的都市人而言,下鄉體驗有人情味的農村生活環境,真的很不一樣。

社區改造的困境與難題

屏東縣高士社區發展協會致力推動社區營造已6年多,由於協會理事長或村長改選制度的替換,常因易人使進度延宕或計畫受阻,為此令主辦單位傷神。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農業組表示,對此,他們只好尋求外力,藉由其他宗教人士(無關信仰問題)去協助他們,使計劃得以延續與進行。

台南篤加發展協會邱英哲表示,農村再生計畫推動困難在於土地問題,居民擔心做了建設變成政府的,這是他們不願意配合的因素。

另偏遠社區所居住者大部分多為老年人,而早已搬離篤加社區住在台南佳里區的邱英哲表示,偏遠鄉鎮的生活機能、醫療設備與子女教育問題,都是讓年輕人不願搬回社區的主因。因此,農業再生政策其中的培根計畫與撰寫提案,都需要有許多人共同參與,更需要有前瞻性的年輕人來進行與溝通協調,這也是促使農村再生計畫得以實現的要因。

社區改造非短時間能成果見效,而農村再生計畫重點是希望能提供在地人就業機會,讓更多年輕人返鄉工作,居於時下的年輕人多半在外地求學、工作,鮮少再回鄉從事傳統農漁事務,如何在社區創造就業機會,足以讓居民增加收入並能持續與穩定,才能促進人才返鄉或減少年輕人口外流,以達到農村再生的目的。◇

(責任編輯:杜文卿)

有古意的篤加社區房子。(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筏舟要進行掛網捕撈虱目魚。(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南部中心農業組張耀仁體驗下水捕魚,拉起漁網裡的虱目魚。(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篤加理事長邱秀雄(左)示範解說將大尾的虱目魚自漁網孔拉出有訣竅。(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篤加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秀雄(左)與南部中心副執行長田清益(右)抓起捕獲的虱目魚。(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篤加聚落文物館內陳列捕魚及生活器具等具有歷史軌跡的文物。(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這本記事簿記載著74年臺灣碼文字。(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簑衣是農業社會時代的雨衣。(攝影:楊小敏/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