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產官學合作觀測溫室氣體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4日電)台灣自2009年啟動的「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結合民間企業設備,以陸、海、空三維角度,提供抗暖化研究全面性的數據。

由中央大學主導、環保署與國科會共同支持的 「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PGGM)」,與歐洲氣候研究團隊IAGOS合作,以太平洋海域為主,長期監測並收集溫室效應氣體濃度及大氣溫度變化數據。

3年來,藉由長榮海運提供的9艘全球貨櫃輪,完成130個航次的觀測;同時,中華航空在日前提供一架商用民航機進行觀測,不但是全球第二架,也是亞洲第一架觀測機,短時間內就完成117個航次的觀測,獲得前所未有的觀測資料。

「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國英表示,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在2010 至2011年間上升1.93ppm(百萬分之一),2011年至2012年間上升2.33 ppm。

他說,以此推算,2036年二氧化碳濃度將高達450ppm,達到全球平均溫度上升2℃的二氧化碳濃度,地球環境急遽惡化。

王國英指出,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400ppm以下,一直是全球各國全力以赴的目標,一旦二氧化碳濃度飆破450ppm,甚至到達550ppm,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工業革命時的2倍,後果不堪設想。

他說,監測並發現,飛機在飛到離地10公里高度的國際換日線時,不只能監測到溫室效應氣體,還測得到原本應該是接近地表的污染物「一氧化碳」濃度高達270ppbv(每十億分之一),而這些污染物都是來自工業污染、汽機車廢氣等,由此可見大氣會將人為產生的污染物擴散至全球,產生連動效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