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逢低買進?國際基金:中國經濟泡沫在破滅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9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中國金融官員9月中旬即展開全球巡迴說明會,遊說海外基金通過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渠道,勸說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股市。但許多國際大型投資業者已經認識到,中國經濟泡沫正在破滅。

據《金融時報》一篇報導中國A股的文章中提到,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創始人戴利奧(Ray Dalio)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很快會下降至4%或5%,遠低於中國政府所定的7.5%目標水平和多數投資者的預期。

這位管理資產規模達到130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老闆上週在紐約的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表示:「中國已經形成了泡沫,現在他們的泡沫正在破裂。」他稱:中國的內需出現問題,出口存在問題……資金分配方面存在效率問題。」

中國國內股市過去四年的持續下跌令許多外國人感到困惑,但這也是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非一切良好的最明顯跡象之一。

瀚亞投資(Eastspring Investments)費雷斯(Nicholas Ferres)表示:正如標普500指數是美國社會情緒的風向標,上證綜指(Shanghai Composite)也是中國社會情緒的風向標。瀚亞投資是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中國股價「便宜」 大型企業盈利能力不斷下滑

費雷斯補充稱:在中共政府最近宣佈新的基礎設施支出計劃和寬鬆政策之後,上證綜指沒有上漲,就很說明問題。

與中國境內上市公司一樣,在香港、紐約等境外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也表現不佳,股價跌至傳統上被認為「便宜」的水平。

部份廣為人知的問題在於嘉漢林業(Sino-Forest)等民營公司遭到欺詐指控,但更大的問題在於中國企業整體盈利能力不斷下降,包括規模龐大的國有企業。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代表艾哲明(Jamie Allen)說﹐還有些中國公司能夠利用國家保密法來使自己的賬目免受審查。

他說,國家保密法與針對上市公司進行獨立審查的必要性相互衝突。「如果審計機構無法對一家公司進行審計,這家公司還應該獲準上市嗎?」

上述報告與知名做空者、Kynikos Associates負責人查諾斯(Jim Chanos)對中國公司和政府數據提出的嚴厲批評不謀而合。

查諾斯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他認為中國經濟數據不準確﹐且常常被篡改﹐公司數據也同樣不可靠。這與一些投資者長期以來存在的批評聲音相同。

查諾斯說﹕「我可以對中國幾乎所有公司的會計做法提出異議﹐情況就是這麼糟。」

觀念誤區:中國共產黨政府「非常強大」

《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的作者侯偉(Fraser Howie)告誡投資者要謹慎。他表示,一個最危險並且仍在流行的錯誤觀念是,中共政府「非常強大,他們管理經濟的能力多少強於西方政府」。

這種信念出現於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那時候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都陷入停滯,而中國經濟迅速復甦,並在這個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

中國經濟迅速復原主要得益於大規模的政府指導性放貸和支出狂潮,而許多投資者直至最近才意識到,這種情況不可能、也不會持續,最起碼不會在不進一步扭曲經濟和造成更大破壞的情況下持續。

全球金融與國際風險管理倡議的蘇裡說:「從基本面來看,我們發現了中國經濟進一步惡化的跡象。」

他說,中國的貿易平衡狀況一直在惡化,企業利潤轉為負值,新屋開工數量大幅下降,工業產出增長正在放緩,GDP增速繼續放緩。

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的金融學教授、加州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梅羅(Philip Romero)說,刺激政策將會緩解但不會消除中國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的狀況,代價是未來財政政策的靈活性受限。

他說,中國的規劃中的許多細節沒有詳細解釋,所以很難區分真正的需求和被誇大的成分。

中國悲觀情緒大幅上升

全球基準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目前的預期市盈率大約為9倍,距離其歷史低點已不太遠。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為14倍。

中國股票市淨率((Price to book ratio即P/B))也大幅下降。H股(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目前的市淨率為1.3倍,而2007年為4倍。中國各大國有銀行的表現尤其糟糕,因為投資者預期銀行將大幅減記資產負債表中的貸款價值。

交易員們表示,中國最近幾個月悲觀情緒大幅上升,對喜歡逆勢而動的投資者來說,這在戰術上可能是一個買進中國股票的短線機會。

但瀚亞投資的費雷斯表示,從一些結構性因素來看,投資者在中期內有必要謹慎看待中國股市——近幾年中國企業盈利能力指標大幅下降,同時槓桿率上升。

他表示:「我們擔心,這反映出某些經濟領域存在過度投資和資本配置不當的問題。」

更糟糕的是,過去10年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許多因素如今都已消退:人們不再認為人民幣低估;人口增長放緩;投資增長似乎已達到極限。中國目前的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

報導最後稱,可以確定的是,投資者已清醒地認識到了中國的現實狀況。有關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不可阻擋的神話已經破滅。

相關新聞
專家聚焦 中國正步入「經濟危機」危險區
中國8月PMI初值創新低 製造業連續10個月收縮
外媒:中共刺激經濟工具只剩「宣傳了」
央視紅人芮成鋼公開承認中國經濟面臨嚴重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