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汪洋—中共制度測試下的改革派

人氣 28

【大紀元2012年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被西方許多人視為政治改革的明燈。今年早些時候,他鼓勵記者曝光盜版商品問題,作為他打擊盜版偽劣產品運動的一部份。但是響應他號召的幾名記者被撤職。其他人的報導被封殺。《路透社》9月25日報導說,這件事情提醒人們中共改革的有限性。汪洋是常委的有力競爭者,這說明中共政治制度內改革派面臨的困境。

汪洋57歲,在中國最富裕和最自由的省份,他最初抱著改革熱情,擔憂社會沒有跟上三十年經濟快速改革的腳步,他遊說社會和政治改革,但是這使得他容易遭受保守派的反彈,並推動他回到更熟悉的控制和懲罰的方法上來。

「人們說,他將是共產黨新領導層裡新的溫家寶。」威斯康星-史蒂文波特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tevens Point)政治學教授王建偉說。「但是你必須記住,汪洋是一個中國共產黨官員。他不是西方自由派。」

汪洋改革凸顯打破中共政治結構局限的困難

汪洋因為去年麻利處理存在潛在暴動風險的烏坎土地紛爭而贏得讚譽,觀察者說,汪洋的經歷凸顯了任何戈爾巴喬夫式的人物打破中共殭化的政治結構局限的困難。

「在這個國家和這個政權下,沒有真正的改革派。」南方都市報一名前編輯說,「所有一切都是作秀。」

汪洋出身卑微崛起迅速

汪洋出身於安徽省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在父親死後,他高中輟學幫助養家,17歲進入食品加工廠工作。這段經歷似乎讓他更包容,包括推動「幸福廣東」發展模式來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汪洋的卑微出身跟所謂的「太子黨」包括薄熙來和習近平,形成鮮明對比。

「這非常重要。」布魯金斯研究所中國專家李成說。「從背景上來說,這就像是克林頓跟喬治-布什之間的不同。」

1979年,汪洋在中央黨校學習政治經濟。那之後,他迅速崛起。1982年,他被任命為安徽省共青團宣傳部部長。當溫家寶成為總理之後,他任命汪洋為國務院副秘書長。2005年,汪洋被任命為重慶市委書記,兩年後,他被任命為廣東省委書記。

在這個任職期間,汪洋常規性跟一群學者舉行座談會討論改革。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肖彬說,他曾經參加兩次座談會。汪洋讓廣東省幹部抽出一天時間來閱讀書籍諸如托馬斯•弗裡德曼(Thomas Friedman)的全球化。

嚐試推動深圳直選失敗

汪洋一頭灰色頭髮和說話直率的方式讓他區別於許多其他官員。他成功的減少某些領域的政府部門數量,但是他在深圳推動直選和獨立司法的嚐試失敗。肖彬說,北京對於政治改革並不熱心。

前廣東省官員郝文元(音譯)說,「沒有人可以打破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

嚐試用高科技取代勞動密集型企業

報導說,雖然廣東省的經濟在汪洋治下翻番,GDP達到5.3萬億元,等同於印尼的水平。不是所有他的經濟改革都取得成功。廣東省的增長一月份減緩到7.4%,這是十年來最疲軟的時期。

汪洋尋求把廣東省的低端工廠用高端工業來取代。但是在東莞像昌平創新技術中心這樣的地方在開張四年之後仍然有一半是空的。「我想方向是好的,但是他們不應該在短期內趕走所有那些勞動密集型工廠,而應該做出一些長期計劃,給予高科技人們更多的刺激。」一名在昌平開設工廠的外國企業家說。

汪洋的長處是他對廣東人民表現出開放的能力。廣東從香港吸收了自由的風氣。權利活動家郭飛雄說,「他在烏坎事件當中沒有抓人並允許選舉,說明他是開明的。」

汪洋改革舉步維艱

報導說,三名來自不同刊物的記者說,汪洋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允許廣東媒體撰寫批判性報導,「但是阻力非常大。」一名前南方週末專欄作家說。「在他宣佈廣東省媒體可以批評廣東之後,不到一個月他就收回成命。內部負面的影響太大了。」

在強硬派打壓南方報業集團的運動中,因為被保守派視為猶豫不決,汪洋成為替罪羊。強硬派攻擊出版社和汪洋,說他們是「賣國賊,反黨,反華」。

今年的打壓,勞工組織讓人質疑汪洋的社會改革說,他似乎在容忍工人特別要求和勞工群體有組織抗議之間劃上了一條線。

去年,廣東發佈開創性的規則,允許非政府組織在民政部門更容易註冊而不需要附屬於政府機構。一年之內,深圳八個維護民工權益的非政府組織被迫離開住所。

牛津大學中國政治學教授冉納-米特(Rana Mitter)說:「汪洋相信這個制度,而這個制度現在已經不可持續,迫切需要改變。但是那些改變需要保證經濟制度能夠減少不平等,提供更多中國人從經濟大餅分得一塊的機會。」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胡警告亡黨 習談「黨建」憂患 李汪「雙簧」挺習
港媒:汪洋奪得七常委最後一席
港媒最新報導:常委9變7 文宣和政法不入常
汪洋被指繼承胡、溫衣缽 18大陞官在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