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GDP數據如霧裡看花 20天消失五萬億

人氣 5

【大紀元2013年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中共的經濟數據歷來水分多多,僅GDP這一項,大陸各省總量、增速均超中共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結果。隨著公佈的省份越來越多,在過去的20天總量數據竟消失5萬億,令人覺得是在霧裡看花。

公佈省份增加 數據消失5萬億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於中國政局、經濟動盪束手無策的中共當局,試圖以經濟的增長來掩蓋其執政的非法性,但看似靚麗的數據卻一再被曝造假。經濟學家稱不能以此判斷中國經濟好壞,中國實體經濟已經病入膏肓。

即使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也是相互矛盾。中共喉舌《新華網》11月26日報導《31省區市前三季度GDP出爐總和超全國總量》稱:「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全國31個省(區、市)前三季度GDP數據。天津和貴州以12.6%的增速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31個省份的前三季度GDP總和為43.9533萬億元,超出全國GDP總量5.2771萬億元。」

但同樣是《新華網》11月2日報導《30省經濟總量相加超統計局數據10萬億28省GDP增速超全國》稱:「截至今天上午發稿時,除甘肅外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曬出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29個省(區、市)的GDP數據相加,總和共計434862.18億元,遠超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近10萬億元。」

由此可見中共自己公佈的GDP數據也是本糊塗賬,且不論地方統計總量超國家統計局統計總量,僅在20天的時間就變化多多,隨著公佈省份的數量增多,GDP總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就上述報導比較就消失了5萬億元。

數據水分多如霧裡看花

中共官方統計各地GDP數據總值,總會出現一個怪異的現象:各地增量之和與GDP總量數據衝突。其實,地方GDP之和高於中央GDP總量的現象一直存在,並一直各界被質疑含有水分。

歷史數據顯示,自從1985年中共中央和地方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始終高於中央統計的GDP總量,而且有遞增的趨勢。中共官媒曾報導稱「不管有多少因素,高出中央統計數據的GDP便都是注水GDP。」

此前,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在大陸無錫「郎眼看錢荒」主題講座上表示,大陸上半年經濟數據從GDP到通脹到外貿到順差,全是假的,尤其是外貿數據,摻水十倍。

交通銀行高級分析師唐建偉表示,政績考量等局部利益出發而導致高報的衝動,地方數據虛高會產生經濟過熱的假象,從而得出應繼續實行經濟緊縮政策的誤判。

中共高層似乎也認識到「含水」的經濟數據產生的危害,11月3日至5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表示,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一味以生產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各級都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生產總值。

稅負太重 民眾收入跑不贏GDP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7%,而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為6.8%,大陸民眾收入實際增速跑輸了GDP增速。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清傑表示,民眾收入沒跑贏GDP,說明一點就是稅費太重。中國的稅收增速都是超過GDP的,這就使得國家的收入增速高於企業,也高於民眾收入。周清傑認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減輕企業和居民稅賦。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經濟蕭條稅負不減 大陸企業苦不堪言
中國企業稅負高達40% 官員承認其阻企業發展
大陸取消貸款利率下限 中小企業稱給銀行打工
三油企日賺7億 五大行賺25億 民企稅超利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