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基因病 會受生活方式影響

人氣 465

【大紀元2013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天儀牛頓市報導)文協(GBCCA)23日舉辦「癌症知多少」講座﹐由龍俐麗醫師主持﹐主講醫師為胡涵婷及齊多佳。數十人參加講座並提問查詢。

聖家醫院(Holy Family Hospital)腫瘤醫師兼醫療主任胡涵婷指出﹐癌症是基因病(不等同於遺傳)﹐細胞的基因突變(mutation)造成癌症﹐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質被稱為致癌物質(如香菸﹑輻射等)。要將正常細胞轉化成惡性腫瘤細胞可能需要許多次發生突變﹐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過程受到干擾。

小孩如果患癌症﹐很可能是血癌(基因突變較少)﹐而成人患癌症時身體內通常已經積累了許多基因突變﹐例如肺癌或大腸癌。所以對成人而言﹐癌症的發生通常有一個過程﹐因此診斷及治療不但有可能﹐而且應該越早越好。例如大腸癌﹐定期照大腸鏡不但可以檢查﹐身體更有治療效果。因為大腸上生出來的息肉有可能將來造成癌﹐如果除去息肉就不會有大腸癌。

胡涵婷表示﹐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基因圖庫的建立成為可能﹐記錄人體所有基因所需時間從以前的數十年減少至現時的數週。

胡涵婷還談到了乳癌。具有BRCA1及BRCA2基因的人群患乳癌的機率高達80%﹐其中多為猶太人。胡醫師以美國著名影星安吉莉娜(Angelina Jolie)為例﹐她是猶太人﹐具有BRCA基因﹐母親及其他家族成員有患癌症的歷史﹐所以她將來患病的機會很大﹐為了預防患病﹐已經生育過的安吉莉娜動手術切除了乳房及卵巢。

胡涵婷指出﹐由於卵巢製造女性荷爾蒙﹐割除卵巢後﹐也可減少乳癌的發生。但不要盲目地做該手術﹐因為卵巢割除後將不能生育﹐身體亦將不再產生女性荷爾蒙﹐人體會加速老化﹐還會產生心血管和骨質疏鬆等其他問題﹐沒有BRCA基因者應三思。

乳癌病患以美國人最多﹐歐洲人其次﹐日韓人士較低﹐華人比例更低。但以日韓人士(其人種較為穩定﹑受外來人種影響較少)為對象的研究顯示﹐日韓人士患乳癌比例近年有所上升﹐唯一的解釋就是其生活方式越來越西化﹐由此可見生活方式影響患病的機率。胡涵婷建議大家要定期運動及採用健康均衡的飲食﹐少用化妝品等。她還建議給患病人士贈送小狗﹐因為有狗的人士運動相對較多﹐於身心有益。

聖伊麗莎白醫療中心(St. Elizabeth’s Medical Center)腫瘤醫師齊多佳((Dr.Dorcas Chi)的講題為「非小細胞肺癌」﹐因為80%肺癌都是非小細胞肺癌。她指出87%的肺癌來自吸菸(包括二手菸)。 調查發現﹐成年華人有53%吸菸﹐其中40%受過高等教育(包括醫生)。72%華人受二手菸影響。過去30年華人死於肺癌的比例增加了465%。

肺癌不容易發現﹐如果發現通常已經是晚期。早期的病徵為咳嗽/慢性咳嗽﹐呼吸困難﹑咯血﹑胸部或肩疼痛﹑經常發燒﹑經常有呼吸道感染等。晚期的病徵為骨痛﹑脊髓壓迫症﹑胸痛/胸緊﹑吞嚥困難﹑頭部和頸部水腫﹑視力模糊﹑頭痛﹑體重下降等。

齊醫師還談到如何針對不同階段治療肺癌的方法﹐如化療﹑輻射﹑靶向治療(針對性強)等。

不抽菸者或很少抽菸者卻罹患肺癌的華人可能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可對此基因做篩檢﹐針對治療的藥物是服食藥物替尼(erlotinib)/吉非替尼(gefifinib)。

聖伊麗莎白醫療中心放射腫瘤部主任龍俐麗醫師介紹了癌症治療方式。科技的發展令腫瘤位置診斷越來越準確﹐也縮小了治療範圍。◇

相關新聞
牛頓台灣日5/4舉行 台灣十鼓擊樂團演出
台商會財務規劃講座 實現個人輕鬆理財
承認販運大麻及洗錢 波士頓華男遭判監2年
耶魯華生被殺案 前MIT學生潘勤軒獲刑35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