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知福感恩的孩子感覺更好

人氣 89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圍繞青少年感恩情況,美國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初步調查發現,感恩的生活態度是可以培養出來的,而且感恩可以幫助孩子更加積極樂觀,相比那些不太感恩的青少年,他們的平均成績更高、更不容易沮喪和嫉妒 。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將於2014年發表在《學校心理學評論》(School Psychology Review)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一個由122名小學生組成的小組在接受了為期一週的有關付出的課程後,感恩心態有所增強。增加的感激之情轉化成了行動:參加課程的孩子在觀看一個家庭教師協會(PTA)的演示後,有44%的孩子選擇了寫感謝信。而另外一組未接受付出課程的學生寫感謝信的比例為25%。

懂得感恩的人更樂觀

感恩是由內而外的主動表達,它能幫助人們在遭遇壓力和挫折時,堅守積極的心態,樂觀地看問題,更努力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針對1,035名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相比那些不太感恩的青少年,具有強烈感恩之心的學生,比如對自然之美心存感恩,或很感激其他人的人,他們的平均學習成績更高、不容易沮喪和嫉妒,也更為積極樂觀。該研究論文於2010年發表在《幸福研究雜誌》(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上。

2008年發表於《學校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的一項研究報告對221名六年級和七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分析,他們被要求在兩週時間裡每天列出為之心存感恩的五件事情,而另一批學生被要求每天列舉五件為之煩惱的事情,結果顯示,那些心存感恩的孩子在三週後對學校的看法更積極,生活滿意度也更高。

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裡發表的一篇研究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心理學教授埃蒙斯和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心理學家麥卡洛(Michael McCullough)證明,「知福」確實可以讓人感覺更好。

埃蒙斯博士說,感恩聽起來簡單,實際上它是一個需求很高的、複雜情感,要求人們進行自我反省,要有能力承認個人依賴於其他人的幫助,並要謙卑地意識到一個人的侷限性。

感恩還讓人們克服心理學家所說的「負面傾向」,即焦慮、惱怒和對不公平的怨恨等情緒。當針對受911恐怖襲擊事件以及卡特裡娜颶風影響的人們進行研究時,發現注重正向思維,可以幫助抵禦憂傷情緒,並在有壓力、悲傷或遭受災難的時候增強堅韌性。

物質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

《幸福研究雜誌》中的同一論文也針對將購買和擁有事物與成功和幸福聯繫起來的青少年進行分析,發現這類學生成績較差、情緒更低落、也更為悲觀。上述研究的聯合作者、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心理學助理教授弗羅(Jeffrey Froh)說,對物質主義的最佳療法之一,是讓人對其擁有的東西充滿感激。

2013 年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的一項研究在1976年至2007年期間跟蹤調查了35.5萬名高中高年級學生的物質主義傾向,結果發現,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學生們想要很多錢的願望大大增加,而通過努力賺錢的意願則下降了。在接受調查的孩子中,2005至2007年之間有62%的人認為有很多錢和好東西很重要,1976至1978年有此看法的孩子比例為48%。

台灣專欄作家劉育志在他的《刀下人間》中記述了他念幼稚園的小女兒在學校慶生時發生的事情。當他女兒告訴他,小朋友的生日願望是「變得更有錢」時,他大吃一驚。他認為:「身在高度物質化的世界裡,很容易錯將『慾望』當成『夢想』。」若孩子們唸唸不忘的「夢想」是擁有一部電玩主機、一台智慧型手機,我們得要非常小心。 因為經由物質慾望所獲得的快樂是短暫且虛幻的,而物質慾望所帶來的痛苦卻是真實且深刻的。

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

德國古典哲學家費爾巴哈說:「同情心、感恩心、愛心,使你成為一個人。」可見,感恩是人的基本情感。它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據大陸媒體報導,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閆鞏固無奈地說:「現代人不懂感恩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如今,人們在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難免會過分強調純理性、自利性,尤其是面對具體事務,總希望實現利益最大化,如此一來,人際關係就變成了簡單的動物式的『生存淘汰』,顧不上感恩了。」

閆鞏固認為,一個人不可能單打獨鬥、完成所有工作,必須要和別人合作,這就要求人必須具備感恩之心。因為感恩的基礎是尊重,這是人際交往的核心。它具有相互作用力,即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就會獲得怎樣的對待。

同樣的,採取樂觀的思維模式也可以激發感恩。不要跟朋友一起發牢騷或表示憤怒,而要試著分享你感恩的事情。為了避免聽起來像是自吹自擂,你要注重於讚揚其他人。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另一研究發現,使用負面、貶損的語言,即使你對自己說,也會使你的心情變糟。然而,在頭腦裡裝滿積極的思想,大聲表達感謝和鼓勵,尋找周圍可以感恩的事情,將會使心情變好。紐約精神病專家拉姆齊(Drew Ramsey)說,這是度過困擾的基本方法,他說,感謝他們幫你應對日常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煩心事。

父母身教有利於培養孩子感恩

研究人員說,父母的日常行為可能比花大力氣去說教孩子更為重要。 霍夫特斯拉大學的弗羅說,向你的另一半表示感謝。同時也要謝謝你的孩子們。弗羅表示,實際上,通過這種強調方式,孩子會將這一想法內在化,然後自己學著做。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心理學教授埃蒙斯(Robert Emmons)說,有句老話叫美德重在身教而非言傳,在這裡也適用。父母需要以身作則表現出感恩,才能讓孩子也學會感恩。埃蒙斯說,關鍵不在於父母想聽些什麼,而是你自己都不具備的品質不可能傳授給孩子。

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很多人就是懷著所有人都欠他這樣的心態走向極端,走向犯罪,最終走向毀滅的。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和理由值得我們感恩,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親人的關愛,朋友的幫助,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慷慨賜予等等。也許我們從不對孩子奢望什麼,但是我們一定要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感激生活中的每一點關心和幫助,感念社會的每一點給予。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世華婦女會歲末感恩  歡慶佳節
漫漫救夫路 感恩無數人
就職8週年   劉政鴻:不畏橫逆  堅持做對的事
台檢察長遭免職 陳守煌「感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