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驚人!網傳中共要員若干敏感問題談話紀要

人氣 15

【大紀元2013年02月14日訊】日前,一份題為「關於若干重大問題的談話紀要」文章在網絡流傳,文章註明是盧德之與某要員談話記錄,內容涉及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信仰與法治、政治體制改革、經濟狀況等敏感話題。大陸知名社會人士李銀河在財新網博客轉發,並表示,「這篇談話心平氣和,許多觀點都同意,特此轉發。」

談話紀要中關於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稱,當前,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已經不表現為落後的社會生產力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而表現為官民矛盾和貧富矛盾。

談話中把富分為正義的富和非正義的富,稱非正義的富實際上是通過尋租方式,或者說通過權力來獲了不正當的經濟利益,勢必引發人們的不滿和仇恨,這就導致產生了貧富矛盾。如果不正當致富的人,再憑藉自身優勢繼續擴大財富分配差距,就會導致貧富矛盾不斷激化。

關於社會信仰與法治,談話紀要中承認,到底有多少人真信共產主義,不要說普通百姓,就是中共的高級幹部也真的說不清。一個沒有信仰和理想的時代,是非常可悲的,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一樣。並表示,很多人認為沒有普世價值,也許完全普世的做法確實沒有,但普世價值是有的,比如西方社會強調的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東方社會強調的和諧、中庸等,東西方文化中都承認的大愛、博愛,就應該是「普世價值」,或者換一個說法叫「共同價值」。

關於法治問題,談話紀要表示,需要提倡法治精神,既包括立法,也包括依法治理。比如關於領導人的住房,要有法律、有規矩,然後依法治理,就不會出現動輒把幾百萬、上千萬的房產變為個人所有的情況。如果美國總統總佔著白宮不走,也許,華盛頓就出現好多個「白宮」了。

談話紀要中反思當前中共體製表示,從表象上看,有幾大問題難以克服。一是以黨為核心的體制,讓很多人不舒服,或者說大多數沒有幸福感。二是不能有效地防止野心家的產生。薄熙來之流是被揪出來了,黨內是否還有一個又一個的「薄熙來」?」可以這麼說,在當今的社會制度中,很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體制,這麼容易產生這麼多野心家、陰謀家。」三是不能讓最優秀的社會精英脫穎而出。四是不能有效地防止腐敗。

並表示,對以上現象,如果做一個政治學分析,會發現現在的權力既缺少優越性、又缺少監督性,更缺少競爭性。讓三性做到三位一體,就更難了。

關於經濟狀況的分析,談話紀要表示,中國經濟如果出了大問題,肯定是政治體製出了大問題,即出現了暴死的狀態。蘇聯體制暴死後,還可以休克療法,中國現有體制暴死,連休克療法的機會也沒有了,可能出現長期的分裂動盪;並承認中共國企死守著經營得一塌糊塗的金融工具不放,而金融市場又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務。

關於國企改革,談話紀要表示,問題是這些年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太大了,而且要害的資源全都控制了。國企與民企在幾乎所有政策待遇上都處於極不平等的狀態,不管是銀行貸款,還是資源開發等等。現在的國企領導人,大都是由掌握權力的官員或官員的家屬轉換而來的,導致這些企業與權力之間形成了特殊利益連接,搞成了人們痛恨的所謂「利益集團」。並表示,隋朝的時候,國富民窮,皇帝隨時可以調動大量資源,但政權沒有幾天就亡了。希特勒統治時期,德國的GDP不如美蘇,但通過所謂的國家社會主義,把資源集中起來,甚至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了世界性的災難。

關於盧德之

百度上關於盧德之的介紹:盧德之,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倫理學博士。1962年出生於湖南省桃江縣碑磯村。大學畢業後擔任過基層行政職務,後就職於湖南省民政廳、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20世紀80年代中期,積極參與和組織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城市社區服務的探索及實踐。20世紀90年代初期,擔任國有企業領導並參與國企改制工作。20世紀末,投身民營經濟大潮,為民營企業發展和維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以及社會公益事業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盧德之是華民慈善基金會法人代表,理事長。

盧德之現除擔任企業職務外,還擔任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中外企業誠信聯盟副理事長、中國跨國公司促進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曾發展經濟學、倫理學、管理學等領域的論文數十篇,著有《交易倫理論》。

(責任編輯:肖笙)

相關新聞
胡錦濤警告亡黨危機加劇
甘泉:亡黨危機加劇 還不率眾退黨?
外媒:中共的整個制度都充斥着腐敗
德媒:中共欲抹除「精英腐敗民眾抗暴」社會記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