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競爭又合作 蘋果三星各自部署戰略

人氣 48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楊采華綜合報導)從蘋果最先指控三星侵權至今已近2年時間,且在加州贏得對三星的一項重要訴訟也已有6個月,蘋果想阻止三星產品上市銷售的幾率越來越小,而芯片供需的依存關係卻依然緊密。這或促使移動計算行業兩大龍頭關係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三星電子使用谷歌的安卓(Android)系統研發生產出的手機和平板電腦酷似蘋果iPhone和iPad。三星迅速攫取市場份額,損及蘋果的利潤和股價,並威脅到蘋果在消費電子市場的王者地位。然而,最近一連串法庭裁決暗示智慧手機專利戰已經趨於僵持狀態,蘋果無法證明三星的模仿行為嚴重損及自己的市場銷售。

這堪稱喬布斯(Steve Jobs)的噩夢,於是發動「熱核戰爭」( thermo-nuclear)的訴訟官司,企圖將克隆仿製產品趕出市場。

蘋果年購三星80億美元部件

據路透社報導,喬布斯的繼任者庫克最初反對起訴三星,主要是因為三星作為iPhone和iPad元件供應商發揮著關鍵作用。分析師估計,去年蘋果從三星採購了約80億美元的配部件。

三星憑藉與蘋果的關係增強對市場的洞察,生產與蘋果產品相似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更令三星得到巨大利益。

儘管兩公司在高端智慧手機市場激烈競爭,同時它們也起著互補的作用。蘋果運營主管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表示,三星是一家重要的合作夥伴,它們在產品供應方面關係深厚,但他不願詳細說明。

隨著專利戰逐漸降溫,蘋果和三星之間諸多共同利益日益明顯。它們正努力打敗黑莓等潛在競爭者。

合作抵禦市場其他競爭對手

蘋果和三星的關係與科技行業史上其他競爭案例迥然不同。1980年代,蘋果曾指控微軟剽竊麥金塔(Macintosh)系統,推出了視窗 (Windows)作業系統軟體,視窗的問世令蘋果的生存受到威脅。結果,蘋果在競爭中落敗,蘋果Mac電腦成了小眾產品,在喬布斯於1996年末回歸之前,蘋果已經接近關門大吉。是喬布斯以iPod和iPhone等產品拯救了蘋果。

然而,蘋果和三星之間卻非你死我活的競爭,呈現出亦敵亦友的關係。對諾基亞、黑莓、索尼、宏達電HTC以及谷歌等競爭對手而言,蘋果和三星是一對令人敬畏的組合。

喬布斯和現任首席執行長庫克曾向到訪的三星高管抱怨。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方面當時誤判三星將會作出「應有的」回應,修改Galaxy產品的設計。

當三星於2011年初推出Galaxy平板電腦時,蘋果擔心的最糟糕情況出現了。喬布斯和其他人都認為這款平板明顯就是剽竊iPad的設計。

早期關係深厚 開創市場規模前景

據稱,2005年時內存市場極不穩定,蘋果希望鎖定一家財務穩固的供應商,當時,三星占有約50%的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喬布斯當時說,「誰能控制快閃記憶體就能控制消費電子產品。」

該番理念導致三星提供了iPhone和iPad的關鍵應用處理器。最初兩家公司聯手在ARM的基礎上研發處理器,但是蘋果逐步全面控制芯片的發展。現在,三星在德州工廠提供零件。

兩家公司建立了密切的關係擴展到層峰:2005年雙方簽署了快閃記憶體協議後,Jay Y. Lee拜訪了加州帕洛阿爾托(Palo Alto)喬布斯的家。Jay的祖父即是三星集團的創辦人。

這種夥伴關係給了蘋果和三星洞察到對方的戰略和運營。特別是三星是iPhone處理器的獨家供應商,這給了三星洞悉蘋果估算智能手機市場規模等有價值的數據,也擴展了三星的視野。

專利權官司降溫

庫克出於對供應商關係受損的擔心,反對與三星對簿公堂。但是喬布斯已經沒有耐心了,他認為三星指望靠供應商關係來躲過懲罰。

蘋果於2011年4月發起法律訴訟,戰火迅速燃遍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去年8月,蘋果贏得巨額法庭裁決,看似有可能獲得全面禁售侵權產品的決定性勝利。若果真如此,將徹底改變智慧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

但是,蘋果未能說服美國法官支援禁售三星產品,原因大體上是iPhone的超額利潤和市場影響力令蘋果無法證明自己遭受了不可彌補的損害。

同時,三星也承受著反壟斷監管壓力,撤回了要求禁止在歐洲銷售蘋果產品的訴求。

三星和蘋果之間的專利戰對兩者關係的損害並非像一些傳言暗示的那麼大。

不過,雙方的關係也因這種敵意而受到一些影響。高盛、Sanford Bernstein以及其他投行的分析師稱,蘋果很可能轉向委託台積電製作應用處理器。但是Korea Investment & Securities和HMC Securities的分析師指出,蘋果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 chips)供應方面無法脫離三星,後者依然是這種關鍵芯片的主要供應商。

合作基礎上 各自部署自己的戰略

蘋果和三星都在根據對方的策略部署自己的戰略,以尋求維持和擴大自己的領先優勢。

三星開發了一則電視廣告,嘲笑蘋果用戶;同時,三星還大幅提高行銷和廣告投入。根據Kantar Media,在2012年前9個月,三星在美國市場為Galaxy產品投入的廣告開支躍升至接近2.02億美元,而2011年才僅有6,660萬美元。

蘋果方面則致力於投資製造環節,幫助其供應商採購建設大規模工廠所需的機械設備。這些工廠將只為蘋果提供服務。

2012會計年度,蘋果資本開支為100億美元左右,預計今年還將投入100億美元。相比之下,蘋果在2011和2010會計年度的開銷則僅為46億和26億美元。

蘋果聚焦高端 v.s. 三星滿足不同口味消費者

但是,蘋果和三星秉承迥異的產品戰略。蘋果只生產銷售一款智慧手機,總計僅有四條產品線,竭力降低差異性並聚焦高端市場需求。

相比之下,據Mirae Asset Securities資料,三星擁有37種手機產品,滿足各地區消費者的不同口味,並在價格上覆蓋從最便宜到最貴的所有區間。三星還生產晶片、電視機和家用電器以及其他產品。

蘋果產品在美國大受歡迎,三星則在印度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最受青睞。蘋果核心員工數量始終較少,全球僅有6萬員工,依靠合作夥伴完成多個製造工序。三星電子則從屬於韓國三星集團,後者擁有大約80家公司,全球雇員達36.9萬人,三星電子的縱向一體化程度很高。

正是兩家公司這種差異及其各自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才使得未來繼續合作的策略勝於全面競爭。

(責任編輯:樂慧)

相關新聞
蘋果三星對簿公堂 iPhone設計過程曝光
美主審法官敦促蘋果三星首長和談
專利官司吞敗 三星新機恐延宕
三星專利官司策略 歐盟有意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