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擬禁查上市公司董事信息

人氣 4

【大紀元2013年02月23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喬龍報導)香港當局在中國有地方政府禁止個人查詢房產業主的同時,也考慮實施相關政策,擬修改法律,取消公眾以往擁有的查閱上市公司董事及相關資料的權利。香港輿論認為,一旦實施,民眾即使登錄境外網站查閱香港上市公司的信息,也可能遇到與大陸網民相同的防火牆阻擋。

近期,北京,福建等地政府出台新規定,嚴禁以姓名(名稱)為條件查詢個人名下有多少套房,這一規定受到民眾和媒體的批評之際,香港特區政府也在醞釀類似規定,引起各界反彈,認為是香港法制的倒退,「一國兩制」方針漸行漸遠。

近期,香港私隱專員公署以「保護私隱」為由,擬修改相關法律,取消數十年來公眾享有在網上或直接向政府部門查閱上市公司董事身份證及相關資料的權利,如通過,日後港人登上包括境外網站查閱有關信息,也可能受阻止。

香港公眾知情權正被剝奪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委員潘嘉偉表示,這反映了香港政府的政策越來越「大陸化」:
「因為原來這些資料都是公開的,透明度很高。現在如果這樣做的話,很多東西變成非常神秘了,市民特別是記者或者公眾知情權,會受到侵犯」。

有人認為,特區政府企圖以涉及「個人私隱」為名,禁止公眾查閱原本公開的公司董事資料,與當前中國大陸部份城市嚴禁個人查房產業主資料,非常相似。潘嘉偉說,很多人對此表示擔憂:

「如果有一些公司做一些甚麼動作,某些公司跟政府,如果有一些勾結,大陸某些公司是不是本地人的,我們是沒辦法知道的。如果只是以所謂的甚麼隱私的理由,不讓公眾知道,是非常莫名其妙的,跟我們的社會理念是非常不一樣的」。

《蘋果日報》上週引述香港股市小股東權益維權人士David Webb稱,外國傳媒曾透過在香港查冊,揭發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及溫家寶家族的身家,現時港府修訂《公司條例》,限制公眾查冊已成國際新聞,「我們還有機會阻止」。他本週三致函香港私隱公署,批評公署說法等於信息封鎖:在香港圍起信息防火牆,離內地的防火長城僅一步之遙,若公署說法成立,港人經相關網站收集資料,即受私隱條例規管。內地封鎖敏感網站的荒謬情景將會在香港出現,日後海外網站或須篩選瀏覽者的IP地址,專門封鎖港人併發出警告」。他要求公署儘快澄清。

獨立中文筆會香港會員武宜三說,當局正在加強對資訊的控制:

「公眾都有監察的權利。我想是不是他們與大陸有很多資金流入香港,裡面可能有些是權貴或太子黨(資金)在裡面,他想不讓你知道這些董事的資料,跟大陸利益集團是有關係的,說明香港的『一國兩制』在喪失」。

港「內地化」「兩制」打折扣

從電視上看到這一報導的深圳獨立評論人朱建國評論說:

「首先表明香港進一步『內地化』,香港的獨立性、『一國兩制』打折扣了,這個措施就是呼應大陸的禁止『以人查房』。大家都知道,很多大陸的高官、權貴,不僅在大陸買房,更多的是在香港買房,有的甚至是大的國企在香港開很多公司,董事長是誰,他們實際上是把貪污的錢,在香港買房」。

他說,如果港府繼續讓公眾查閱董事資料,將對權貴階層構成資金被曝光的威脅:

「香港能夠這麼快的順應大陸貪官的要求,說明香港現在已經倒退了。能夠在香港以公司董事長身份買房的肯定都是『老虎』,或跟老虎有聯繫的。這就說明,大陸的反腐實際上依然是『打蒼蠅』」。

香港記者協會三週前發表聲明指出,當局在修訂新的《公司條例》時,沒有直接諮詢受限制查冊影響的新聞界,僅以召開記者會和諮詢公眾「走過場」,極不全面,以致出現通過的新例損害市民到公司註冊處,查閱公司董事個人資料的權利,亦窒礙信息自由,對此表示極度遺憾。

而來自工會、商業團體及律師行的回應也反對新措施,認為身份證號碼能有效辨別個人身份。目前在香港註冊的公司超過九十萬家,在公眾記錄冊披露至今亦沒出現嚴重濫用問題。

(責任編輯:徐亦揚)

相關新聞
香港空氣微懸粒子密度超標
團體斥「核能洗腦」灌輸錯誤信息
BBC:香港急需填補的大「黑洞」
香港收緊查冊挨轟 議員倡資訊自由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