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情四重奏》演繹美麗與悲傷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3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劉紫鈺綜合報導)由美籍以色列導演雅荣·兹伯曼(Yaron Zilberman)導演,克里斯托弗·沃肯(Christopher Walken)、菲利普·塞默·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凯瑟琳·基纳(Catherine Keener)和马克伊·凡诺(Mark Ivanir)領銜主演的《濃情四重奏》(A Late Quartet,又譯:晚期四重奏)將於4月下旬在台灣上映。

劇情簡介

縱橫樂壇25年的弦樂四重奏即將帶來盛大紀念演出,領導四重奏的大提琴手彼特(克里斯托弗·沃肯飾),卻在這時罹患了帕金森氏症。當他逐漸顫抖的雙手開始握不緊琴弓,四人關係卻變得如繃緊的琴弦般緊張,在這個危急時刻,多年來累積在心頭的愛恨情仇卻無預警地宣洩而出,有人要名、有人要慾、有人則心生離去。隨著演奏會的腳步逼近,原本親密的四重奏正邁向瀕臨崩解,他們是否能夠敞開心房,聆聽彼此受傷的心靈,重新奏出動人的天籟之音?

電影緣起

導演雅荣·兹伯曼:「《濃情四重奏》的靈感及結構來自貝多芬的升C小調弦樂四重奏131號作品,對室內音樂及紐約的精緻文化世界致上崇高的敬意。」

為了緊扣電影的音樂性,導演雅荣·兹伯曼選了貝多芬最具開創性、也是他最愛的升C小調弦樂四重奏131號作品,作為電影的核心元素。以音樂情感來說,131號作品就像讓我們坐上一台雲霄飛車,從內在思維的最低谷,衝向爆炸性能量宣洩的頂峰。這個作品的驚人之處在於,貝多芬指示必須「不間斷」演奏,七個樂章間沒有延長音。演奏一首樂曲近四十分鐘,中途沒有停止,此時樂器一定會走調,各樂器各走其調,完全殊途。音樂家們該怎麼辦?找個地方停下來調音,還是盡力適應各自的音調,配合全體,撐到最後?雅荣·兹伯曼試圖用四重奏做為一段長期關係的隱喻,來探討彼此關係一旦長久,無可避免的會經歷許多大小挑戰,亟須不斷重調及微調,因為在漫長的時間裡我們都會有各自各樣的各種改變。

為了緊扣電影的音樂性,導演雅荣·兹伯曼選了貝多芬最具開創性、也是他最愛的升C小調弦樂四重奏131號作品,作為電影的核心元素。

電影中以幾個著名的弦樂四重奏樂團作為原型:第一個是瓜奈里弦樂四重奏樂團,樂團演奏時間長達四十年之久。資深團員大提琴手David Soyer打算退休,於是樂團開始考慮要拆團或繼續,而因為David的門生Peter Wiley願意加入,樂團又再維持了幾年,不過最後還是拆夥了。第二個樂團是義大利弦樂四重奏樂團,他們有三男一女。聽聞這名女團員跟三位男團員都有曖昧關係。他們樂團的獨特之處在於,憑記憶、不看譜就能演奏所有曲目。他們演奏時各有詮釋,不過容易造成整體的不和諧或緊繃感。第三個是來自紐約的艾默森弦樂四重奏,樂團中兩位小提琴手會輪替位置,沒有固定的第一、第二小提琴手。這三個重要四重奏樂團的故事及主題,是電影故事的參考原型。

關於製作

《濃情四重奏》完全在紐約拍攝,拍攝期27天,並且碰上幾十年來紐約最冷的冬天。該片在紐約最具有文化氣息的地點拍攝,如佛列克美術館(The Frick Collection)、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蘇富比拍賣公司。

為了讓該片中演員演奏樂器的橋段更具真實感,製作團隊依據每個角色性格為其挑選特定且品質精細的樂器,每個演員皆親自上陣、學習演奏短樂句;每個演員至少有兩個以上的音樂老師,安排密集的演奏特訓課程,並且反覆練習、直到非常熟捻。最後在電影中呈現出來的,每一個拉弓的動作、手指撥弦、演奏時的呼吸停頓,都非常的真實精采、令人屏息。

(責任編輯:依萍)

相關新聞
新片預告 巨石強森和克里斯伊凡拯救聖誕老人
《蝙蝠俠2》導演賣力寫劇本中 2025年開拍
史嘉蕾興奮主演《侏羅紀4》 願意被任何東西吃掉
20歲時演精靈王子 奧蘭多布魯盼回歸《魔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