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蘇黎世的白鸛保育地

作者:劉佳麗 撰文、攝影

人氣 8
標籤: ,

瑞士蘇黎世湖附近的小鎮烏茲納赫有一處白鸛保育地。在春暖花開的四月,正是欣賞這些大型禽鳥的好時間。白鸛的分佈跨越歐洲和亞洲。由於人類對棲息地的破壞,種群正在減少。白鸛高約100公分,體羽白色,具黑色飛羽,嘴暗紅色,腿淡紅色。嘴長而直,形似白鶴。

棲息地

這些鸛有的選擇屋頂,有的選擇樹頂築巢。

白鸛一般在每年4月產蛋,每間隔兩天產一次蛋,每窩產3~6枚蛋,平均只能有兩枚孵化出幼雛。從產下最後一枚蛋到孵化出最後一隻幼雛需要30-34天。雌雄白鸛共同孵卵,主要以雌性為主。雛鳥從孵化到離巢需要 58-64天。雛鳥開始試飛前進食減少,因此體重減輕,加速雛鳥的「獨立性」。會飛的雛鸛覓食後會返巢,在巢裡過夜。長到2個半月後,雛鳥可獨立覓食。

白鸛不挑食,它們在越冬區吃它們能找到的任何動物性食物,比如昆蟲及其幼蟲、蚯蚓、蝸牛、老鼠、蜥蜴、青蛙、小型蛇、魚或蝗蟲、甚至腐肉,或者到垃圾堆尋找食物。

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在消化道裡積存成小團,白鸛會吐出來。白鸛體重三至四公斤,每天需要進食其自身重量的10%即約300-400克食物。在特殊情況下,鸛可以不進食而存活數日。

南遷

白鸛利用上升熱氣流飛行,它們只在溫度最高的幾個小時飛行。它們利用熱氣流上升,而不需要扇動翅膀。然後,滑行到下一個熱氣流區。對於這些體重大的鳥類,這是最節省能量的運動方式。

從7月中旬起,白鸛會集合起來一起南遷,以避開在冬季的危險飛行。因為上升氣流只出現於地面,不在海面上出現,白鸛會利用最短的跨海路線,即飛越直布羅陀海峽進入撒哈拉以南的熱帶非洲。在1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之間,它們從越冬地返回,雄性通常飛行在雌性前面。築巢選用去年的舊址。會擺出防禦姿勢併發出聲響恐嚇競爭者。

在烏茲納赫鎮有40只左右的白鸛是長期住戶。其它白鸛南遷時也喜歡在這裡暫時歇腳。但如果天氣不佳,白鸛逗留的時間長且數量大,也會引起當地居民的煩惱。四年前,150餘只白鸛在烏茲納赫鎮足足停留了兩週。壞天氣使白鸛難以繼續南遷行程。一次猛烈的暴風雨甚至使一隻白鸛的腳卡在了一處房頂的定雪夾裡,烏茲納赫鎮的消防隊員必須出動來搭救它。

烏茲納赫鎮不是所有的房主都歡迎這種大鳥。有人在房頂上安裝了金屬尖柵。防止房頂和露台上遭到白色糞便塗料的污染。

烏茲納赫鎮白鸛協會表示,這些防禦措施對白鸛不構成干擾,該鎮有足夠多的空間可供白鸛使用。該協會認為,但是無論如何還是應該為鸛提供良好的棲息地。

白鸛的保育

30年前很難相信,在瑞士會重新有數量穩定的鸛群。1976年,在瑞士有38對鸛,全部圈養繁殖。1976年布羅甚(Max Bloesch)在索羅敦州的奧特魯成立了鸛第一個保育區。這些鸛後來分散到瑞士各處保育區,逐漸進行野化。隨後十年,自由孵化的鸛增加到120對。在1976年以前,雛鳥會被人工養育,至1986年約30%的雛鳥可以野化。在隨後的10年鸛數量進一步增加至167對,在這時間只有少數鸛由人工養育和野化。人們發現,野放的雛鸛能夠進行冬季南遷,並且返回瑞士繁殖。在1994年瑞士決定不再野放雛鸛,也逐步減少人工飼養鸛直到完全不再人工飼養。2006年瑞士的鸛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20對。

對此的解釋,一種是全球變暖,溫度較高時孵化和育雛成活率也會高。瑞士人工繁育的鸛在秋季不向非洲遷徙,而是選擇了鄰近的西班牙。旅程縮短了,危險也減少了。遷徙行為的改變的原因人們並不清楚。猜測可能是由於氣候變化,也可能因為人工養育然後野放改變了遷徙行為。

未來這一趨勢是否將繼續,瑞士鸛保護者能否達到設定的目標給300對鸛夫婦提供安全和永久棲息地,還要靠時間來驗證。南部國家越來越乾旱,使得鸛能找到的食物減少。這種趨勢會再次大規模降低鸛的數量。

[[5]]

[[1]]

[[3]]

[[7]]

[[9]]

[[13]]

[[15]]

[[17]]

[[19]]

[[21]]

相關新聞
安徒生童话: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德國出現神秘藍鹳
新墨西哥州 翺翔天空的熱氣球
巴伐利亞鄉土新鮮事(2011/2/28-3/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