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傳統文化月 看加拿大華人百年貢獻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月諦多倫多報導)5月是加拿大聯邦政府設立的「亞裔傳統文化月」,今年是加國第12年慶祝該節日,全國各地都展開了各項慶典和文化藝術活動。亞裔在加拿大歷史可追溯到160多年前,當時,華裔勞工到西海岸淘金,隨後參與橫貫東西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建設。

加拿大鐵路華工基金會的主席麥達寧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最早期的華裔移民主要從事體力勞動,在魚類罐頭廠、洗衣店、餐館、菜地工作。很少有華人成為工程師,或其他技術人才。

2001年,加拿大第一位亞裔參議員利德蕙女士(Vivienne Poy)在加拿大參議院提出動議,要求確認每年的五月為「亞裔文化月」。2002年,加拿大參議院正式通過了動議,將每年的五月份定為「亞裔傳統文化 月」。加拿大由此開始慶祝亞裔的文化藝術。現在,這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節日。在加拿大,亞洲文化月活動涵蓋了中國、日本、南韓、菲律賓等16個來自亞洲不同地區的文化。

早期華人為鐵路做貢獻

麥達寧表示,加拿大於1880年開始從中國南方(主要是廣東省)招勞工修鐵路。他們的收入是其他工人的三分之一,比其他人的工作效率高兩倍。每天工作時間很長,導致4,000人死亡。
  
美國在18世紀威脅要佔領加國西部領土,也在修鐵路,一直從東部修到加州。為了確保國家安全,當時的加國總理麥克唐納決定修鐵路。若當年華工沒建鐵路,Manitoba省就可能淪為美國殖民地。鐵路使加國東岸與西岸連接,當時很少人坐飛機,鐵路是重要的運輸工具,至今仍在使用。
  
多倫多市議員魏德方的資深助理周宇平表示,華裔工人在洛基山脈一帶挖很多隧道。山很高,挖洞很消耗體力。他們連續幾年在山洞裡工作,醫療條件簡陋。很多人體力透支後病死,實際死亡人數超過4,000人。

鐵路華工基金會表示,約17,000人在1880年至1885年期間參與建鐵路,其中15,000都是華人,很不適應寒冷的冬季,數千人被埋在卑詩省的山洞裡。

養老院創始人獲表彰

盤占元(James Pon)5歲時來加拿大,祖籍廣東台山,他爺爺參與建鐵路。1922年,他父親借了1,000元,付了兩份人頭稅,把他與母親帶到加拿大。一家人花了17 年才還清這筆債。1885年至1903年期間,聯邦政府的人頭稅從50元升到500元。當年的500加元人頭稅相當於今天的50萬加元,能買一棟別墅。

他父母無法承擔他的伙食、住宿費,所以他12歲時就開始打工。當時加拿大經濟蕭條,他在餐館拖地、洗碗。隨後他去讀書,獲工程系學位, 是孟嚐會的創始人之一,參與建造首棟加國華人老年公寓,還幫助加拿大建軍用飛機。
  
盤占元於1942年獲總督獎章( Governor-General』s Medal ),2002年獲女皇二世紀念勳章,2012年獲女皇二世登基60週年紀念勳章。他於今年3月22日去世,享年95歲。
  
父母為子女做犧牲

前多倫多平權會總幹事孫嘉欣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講述華人對加拿大社會的貢獻。她表示,很多普通人都在為社會作貢獻,幾十年默默無聞,比如父母,鐵路工人、媒體人。

她父親生於香港,1959年左右來加拿大留學,在McGill大學讀生物化學系,畢業後成為有毒物質研究員,把母親接到加拿大團聚。
  
一家人移居多倫多,父親為安省政府的破案調查科學中心(CFS)工作。他喜歡這份工作,在多倫多市中心下班後帶白人朋友到唐人街吃飯、購物。
  
她母親剛來加拿大時,完全不會英文,多年沒工作。兩個孩子都入學後,姥姥從香港來照顧孩子,母親才能重返職場。為了生存,她母親做過很多工作,比如帶孩子、在家縫紉、為石油公司Imperial Oil輸入數據與整理信件。
  
父母看到孫嘉欣獲得多倫多大學城市規劃碩士學位,感到欣慰。父母退休後經常為社區做義工。
  
孫嘉欣表示:「我的母親為養活兩個孩子上學,做出很多犧牲,從事這些不很風光的工作。很多移民家庭都克服了自己的很多困難。」

=================================

第一位加入加拿大海軍的華人羅景鎏(1909-2012)

羅景鎏(William K.L. Lore)1909年出生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市的一個華人移民家庭,1943年加入加拿大海軍。他不僅是加拿大,也是整個英聯邦的第一位華裔海軍軍官。

羅景鎏精通無線電情報收集,並且非常熟悉各類武器和軍艦。他的母語是廣東話,這在當年加拿大軍中是一項難得的特長。二戰後期,他被借調到英國太平洋艦隊,做艦隊司令哈考特少將的助理。

第一位華人議員鄭天華(1924-2002)

鄭天華(Douglas Jung)的早期經歷和羅景鎏頗有些類似:出生在BC省維多利亞市,也是在二戰中加入加拿大軍隊,同樣在退役後上了法學院。戰後羅景鎏選擇留在香港發展,而鄭天華回到加拿大,後來成就斐然,一生中創下不止一個「華裔第一」。

鄭天華在一個排斥華裔的時代長大,幼時甚至沒有正式的公民身份。他為華人爭取平等權利的努力早在他進入政壇之前就已經開始。他在戰後聯合華裔退伍軍人請 願,要求加拿大政府給予華人同等的公民權利並廢除《排華法案》。這項法案在1947年被廢除,和鄭天華等華裔軍人戰場浴血及戰後的奔走是分不開的。

第一位華人參議員利德蕙(1941-)

五月份成為加拿大的亞洲文化月首先要感謝利德蕙(Vivienne Poy)。是她2001年在參議院提出這項議案。次年加拿大政府正式把五月份定為亞洲文化月。

利德蕙1941年出生於香港的利氏家族。她先後畢業於麥吉爾大學和多倫多大學,主修歷史。在進入參議院以前,她以自創的Vivianne Poy服裝品牌聞名於加拿大時尚界。幾十年來她多次轉換身份:豪門千金,全職母親,企業家,時裝設計師,作家,參議員等等。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神韻新澤西巡迴演出在即 政要致賀
約克區慶祝亞裔文化 社區感謝警察貢獻
北美台灣傳統周月底多倫多閉幕演出
神韻2010新州首演 美妙藝術傳遞中華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