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的「黑色13分鐘」 關掉手機為妙

人氣 3787

【大紀元2013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曉言綜合報導)開著手機,就能讓飛機掉下來嗎?顯然,很多人認為是不可能的,美國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乘客承認在飛機起降時沒有關閉自己的電子設備。但是專家認為,還是關閉手電子設備為好,尤其在飛行員操縱飛機最為緊張繁忙、被稱為「黑色13分鐘」的起降時段。

美國電子消費者協會日前發表了一項有關乘客在飛機上使用電子設備這一習慣的調查研究。

調查發現,99%的乘客在乘坐飛機的時候都攜帶有電子設備,其中第一大類就是手機。在被調查的乘客中,有70%的人會在航班飛行過程中習慣性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當乘務員要求乘客關閉電子設備的時候,59%的人會照辦,20%的人則會把手機或者帶有無線通信功能的設備調成飛行模式。在全部被調查者中,有30%的人坦言,曾在航班起降時沒有關閉電子設備。

目前各航空公司對乘客使用電子設備的法律法規基本一致:在飛機爬升到離地3000米之前,全面禁止乘客使用個人電子設備。

然而,越來越多的乘客對「關閉所有電子設備」的規定提出了質疑,他們堅信,開著手機不會讓飛機掉下來。

雖然,在飛機上使用手機等電器時,它們發出的電信號是否會破壞航空器,至今無法獲得證實。但是,一些專家聲稱,禁用一切可能干擾航空器的電信號,還是正確的做法。

飛機上的「黑色13分鐘」

飛機起飛時6分鐘和降落時7分鐘,被稱為「黑色13分鐘」。此時是飛行員操縱飛機最為緊張繁忙、精力高度集中的階段。飛機上的儀錶設備要同時接受地面航向台、下滑台、信標台等的引導信號,飛行員除了要始終與指揮塔台保持無線電聯絡,聽從塔台的指揮,保持規定的飛行數據外,在下滑進近階段飛機的安全完全由機上儀錶的指示準確程度所決定。

起飛和降落是飛機最不穩定的時候,飛機的狀態在短時間內劇烈變化,一旦出現其他干擾,飛行員很難在短時間內控制住飛機,航向、高度稍有偏差,就可能飛出進近安全保護區,與地面障礙物相撞或著陸失敗,造成空難事故。

據統計,世界上超過一半的空難發生在「黑色13分鐘」之內,而中國統計資料顯示,高達65%的國內空難發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3年前波蘭總統專機墜毀和最近剛發生的韓亞航空難也都發生在「黑色13分鐘」裡。

為何必須關閉手機

飛機上為何一定要關掉手機呢?業界人士作出了解釋。雖然飛機上的大部份電子設備都採用了「屏蔽罩」,但仍不能保證可以100%的屏蔽一切電子干擾。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飛行利用機載無線電導航設備與地面導航台保持實時聯繫,控制飛行航線。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需要啟用儀錶著陸系統進行降落,也就是利用跑道上的盲降台向飛機發射電磁波信號,以確定跑道位置。

而手機不僅在撥打或接聽過程中會發射電磁波信號,在待機狀態下也在不停地和地面基站聯繫。在它的搜索過程中,雖然每次發射信號的時間很短,但具有很強的連續性。所以手機發出的電磁波就會對飛機的導航系統造成干擾,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影響更大。飛機在平穩飛行時,距地面6000米至12000米,此時手機根本接收不到信號,無法使用,在起飛和降落過程中,手機才有可能與地面基站取得聯繫,但此時干擾導航系統產生的後果最為嚴重。

手機使用的頻率和飛機與塔台聯繫的電磁波頻率有一段是相近甚至疊加的,可能被當做是塔台發來的指令信號,造成誤操作,這樣可能就會發生重大事故。即使產生的干擾只造成很小角度的航向偏離,也一樣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的後果。

電子設備曾引發的飛行安全事故

據長沙晚報報導,2013年4月23日,長沙飛往溫州的MU2641航班準備在溫州機場的21號跑道降落,突然飛機的導航設備接收信號顯示異常,五邊進近(指飛機降落對準跑道貼地飛行過程中,需從5個角度對牢跑道)不穩定,機身的中軸線一直無法對準機場跑道。當時機組人員在排查異常信號源時,發現機上一名乘客的手機恰好響起。機組人員懷疑是手機信號干擾了設備正常運行,當即讓該名乘客關閉手機。之後,機組讓飛機爬高重新調整飛行姿態,並再次執行降落程序,在延誤近20分鐘後,飛機才安全著陸。
  
2011年國際航空運輸管理協會(IATA)的一份報告顯示,2003年至2009年,根據125家航空公司的統計數據,至少75起航空事故可能與乘客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信號干擾有一定聯繫。其中一起案例稱,一架波音737在一次夜航著陸時,定位器突然發生了大幅度偏轉,且沒有任何提示。當機長察覺到這個嚴重事件時,飛機已偏離航線1英里,當時的飛行高度很低。在報告中,這位機長抱怨塔台沒有及時提醒他偏離航線,並且非常肯定地說,客艙有手機干擾了定位器。

波音公司的專家布魯斯•唐納姆,從事飛行器電磁兼容性研究已經長達10年。據他回憶,波音確實收到過幾例這樣的事故報告,比如說在巡航過程中,自動駕駛系統會偶爾莫名其妙地關閉或偏航。還有一些航空公司報告說,乘客使用手機,對艙壓、磁向、導航和地空通信等系統都造成了影響。

在一些早期飛機上,使用移動設備的風險更大,如黑莓和iPad。早期飛機在設備信號和輻射信號屏蔽上做得不夠完善,使用移動電子設備會干擾機艙內敏感的電子設備。

雖然至今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手機可以引發空難,但是飛行員的飛行數據記錄了大量因乘客使用手機造成導航和控制系統受到影響的事例。

美航管局擬放寬機上使用電子產品禁令

近期有消息稱,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正考慮放寬乘客在飛機低空滑行、起飛和降落期間使用電子設備的禁令。像電子閱讀器等設備甚至可以在飛行所有階段中使用。但預計仍不放寬手機通話禁令。不過,FAA近日表示將推遲解除起降期間的禁令。FAA稱,他們還需要用數月的時間對多款飛機和電子設備進行測試後方能出台具體的規定。

業界預計禁令取消後將為航空公司帶來許多商機,它門都爭相滿足客戶對空中快速網路連接、更多無線網娛樂和商務應用的需求。預計未來10年內,多達2萬架新型波音(Boeing)和空中客車(Airbus)飛機將改裝,以向乘客們提供空中網路連接。一些專家估計,這項服務在全球市場已接近每年30億美元。

儘管如此,全球航空業對於電子設備還是頗為忌憚。兩年前,國際航空運輸管理協會(IATA)曾表示,電子設備對飛行安全的潛在威脅要比人們想像得要高得多。該協會甚至將iPad和iPhone列為飛機上最危險的兩種設備。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惠斯勒北兩飛機相撞 4人死亡
韓亞客機墜毀前7秒才發現問題
阿拉斯加小飛機墜毀 10人死
一架美國航空777客機突發故障返航北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