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泡沫還是供不應求?

——倫敦高端房市年中回顧

逸銘倫敦

【大紀元2013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逸銘倫敦報導)任何走過泰晤士河邊的人,都會注意到巴特西電站(Battersea)那四根高聳入雲的煙囪。這所歐洲最大的紅磚建築在1983年停止發電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能孤獨的矗立在河邊向遊人訴說著往日的輝煌。不過現在這所能夠俯瞰泰晤士河的龐然大物已經迎來了新生,更成為很多人羨慕的居家所在。

飛漲的倫敦高端房市

但是,想要生活在巴特西電站亦代價不菲,雖然樓盤距離完工尚需時日,而且43平米的一居室公寓就要50萬英鎊,但僅有最快速的買家才能得償所願。據倫敦的房產代理估計,巴特西電站的買家中約有60%來自海外。而在這其中又有3/4的單元作為購房出租的投資而租給了倫敦人——這僅是倫敦高端房市的冰山一角。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中,倫敦市中心高端房產(Prime Central London,PCL,100萬英鎊以上的房產)維持著顯著而穩定的增速。增長至今,其平均價格已經超出2008年峰值的18%以上。而高端中的高端——1000萬鎊以上的房產,也已反超峰值10%以上。

蜂擁而至的海外資金

大量湧入的海外買家是倫敦高端房市的主要推動者。在2011~2012年中,歐元區危機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動盪,使得很多海外的高淨值人士都在尋找資產避風港;而英國政治、經濟體系的高度穩定性再加上走弱的英鎊匯率,就使得大量的海外資金湧入了英國,注入到倫敦的磚瓦水泥中。

據高檔地產代理萊坊(Knight Frank)公司的研究,從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200萬英鎊以上的PCL買家中,一半以上來自海外。而200萬英鎊以上的PCL買家中,六成以上並非英國居民。而且海外買家,尤其是亞洲買家對於新建房產更為青睞。2012年,約有七千餘所新建PCL售出,其中七成以上被海外買家收走。

黃金之地,抑或高端鬼城?

不過,隨著這樣大量的非本土買家湧入倫敦房市,也相應的為倫敦帶來了一些問題,甚至對當地的經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破壞。因為對於海外買家而言,大多數人一年中僅有幾個月會住在這裡。根據物業代理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的研究,在PCL的買家中,僅有不到一半的買家會將其作為長期居所。

另一方面,飛漲的房價使得出租的收益率極低,例如85萬英鎊的房產,年租金的毛收益率僅為3.6%,更昂貴的房產收益率則更低。這樣低的收益率使得PCL業主對於租房意興闌珊。因此,很多房產在買家購入之後都長期處於無人居住的狀態。相應的,這也會對周邊地區的商業、服務業和社區設施造成不利的影響。並可能最終使得這些地段房價下滑。

緩慢的漣漪效應

雖然在英國歷史上,PCL的價格上漲通常會擴散開來,帶動更周邊地區以至全國的房價回升,這被稱為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但是在PCL這一輪的房價上漲中,漣漪效應僅僅在倫敦市內擴散,人們看到的只是倫敦與全英國其他地區房價間越來越大的鴻溝。

而現在倫敦置業的平均首付達到了8.4萬英鎊,但由於收入並沒有跟房價同步上漲,因此,很多倫敦人都面臨著辛勞一生卻居者無其家的境地。據住房慈善機構Shelter的去年的一項研究,65%的倫敦家庭預計他們將永遠無法買到自己的家。因此,高漲的房價也把許多收入不夠的人擠出了倫敦市中心。

不過,隨著英國的經濟從「救助轉為恢復」(英國首相卡梅隆語),以及政府的房市刺激計劃逐漸發揮效果,英國的買家信心正在日益恢復。倫敦高端房市的本土買家也逐漸增多。

穩定的繁榮,還是虛幻的泡沫?

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PCL價格的未來走勢。對此,萊坊研究部門的主任連姆.貝利(Liam Bailey)認為這並非泡沫,而是供不應求造成的結果。倫敦房市在近幾年來的供應一直不足,再加上海外買家高漲的熱情,因此PCL的繁榮並非人為的脆弱泡沫。事實上,萊坊還預測2013年內的增幅將達6%,在未來5年內(下屆大選前)平均每年還會上漲4%。

但Fathom諮詢公司的分析師則對PCL的未來繁榮持懷疑態度,他們指出,歐元區的危機已經有所緩和,因此PCL的避風港地位也有所削弱,而海外買家的需求也會降低。如果事情順利,待到其他經濟體的危機完全消失的時候,PCL的價格可能會下降10%。

不過無論如何,對於高端買家而言,PCL仍被公認為還會增長一段時間,因此仍是可以考慮的資產避風港。但是投資者也應該綜合考慮到房租收益率不高,以及高漲的房產稅費的問題之後,再行定奪。

 

相關新聞
爹有房 兒買房不愁 地產財富代際傳承成趨勢
西澳為增加出租房源出新招  建房出租項目土地稅減半
西澳投資性房產貸款額升至17年最高水平
為緩解住房供應 西澳政府獎勵空置房業主出租房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