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域萎縮1/6 江蘇段水位低於正常通航1米

人氣 2

【大紀元2013年08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最近幾年,淮河水位逼近歷史最低點。今年入夏以來,大陸持續高溫和乾旱天氣,致使淮河水位持續下降。近日,淮河江蘇段水位降至12.50米,低於正常通航水位(13.50米)1米,而淮河水域面積比正常時減少近六分之一。專家預測,到2030年淮河中游的安徽北部缺水量將超過33億立方米。

淮河流域水資源短缺逐年加劇

江蘇省水文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8時,淮河江蘇段水位降至12.50米,低於正常通航水位(13.50米)1米。衛星遙感監測圖顯示,淮河水域面積比正常時減少近六分之一,27萬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萎縮了4萬餘平方公里。

據陸媒《瞭望週刊》2012年5月28日報導,近年來,水資源的短缺在淮河流域逐步加劇:流域內大於1平方公里的60多個湖泊有兩成萎縮消失,地下水嚴重超采,土地沉降面積不斷擴大。

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大陸東部,跨鄂、豫、皖、蘇、魯五省40個市,169個縣(市、區),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1.7億,人口分佈密集、生產活動頻繁。最近幾十年來,淮河流域旱災頻發,1958年至1959年、1966年至1968年、1978年至1979年、1994年至1995年、1999年至2001年等特別乾旱年份,缺水範圍廣、乾旱損失重、社會影響深。

淮河流域人口總量占中國大陸12.7%,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00,為大陸各流域之首,人均和耕地畝均佔有水資源不足中國的1/4。

據介紹,淮河流域1956年至本世紀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794億立方米,可利用總量445億立方米。淮河流域水資源開發率已達53%,超過了國際公認的40%的合理限度。據中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副總工儲德義介紹,淮河流域淺層地下水利用率達到69.8%。淮河流域萬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是國際先進水平的3倍以上。

據儲德義介紹,近20年,淮北平原、豫東地區及山東省自然水資源明顯減少。1956~1979年與1980~2000年兩個時段水文系列相比,淮河流域水資源量減少了10%。在未來較長時期內水資源量仍存在下降趨勢,流域內原已十分緊張的水資源供需形勢將更加嚴峻。

污染威脅水生系統安全 皖北缺水量將超過33億立方米

近幾年,中國大陸廢污水年排放量均超過600億噸,並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中國水資源公報》資料顯示,淮河流域長期受到污染,水環境惡化和水質污染已到極為嚴重的程度。

淮河流域污染物入河排放量嚴重超過水域納污能力,近一半流域河流的水質達不到水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特別是淮北主要支流污染嚴重。全流域394個重要水功能區五類及劣五類水占34.2%;51個跨省河流省界斷面五類及劣五類水占43.5%。水污染使部份水體功能下降甚至喪失,威脅城鄉供水安全,加劇了淮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矛盾。

據儲德義介紹,淮河流域上世紀80年代湖泊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有62個,其中有11個小湖泊萎縮消失,湖泊水面面積年萎縮量為0.18%。造成淮河流域湖泊萎縮的原因主要是過度用水、盲目圍墾等。根據水生生物調查結果,流域內一些中小湖泊因長期水質污染出現水生生物銳減或藻類繁多的現象。

據儲德義介紹,綜合自然水資源減少、水環境污染、用水效率不高等多種因素,到2020年,一般乾旱年份,安徽省淮河中游缺水達16.6億立方米,2030年缺水將超過33億立方米。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河北張家口煤灰飛舞 果樹長黑蘋果
北京水荒將限供 劣五類水入京 民恐飲糞水
大陸污染觸目驚心  多年財政收入不夠治污
大陸淮河沿岸遍佈「癌症村」 十年治淮一場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