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難生根 盤點澳洲華人的特色職業

人氣 904

【大紀元2013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澳洲墨爾本採訪報導)目前很多中國人都在考慮移民澳洲,但對於沒有在澳洲當地受過正規教育,有語言障礙的華人,真正在這個社會扎根還是不易。由於在國內的學歷和經驗得不到認可,中國大陸背景的華人從事專業工作的難度要勝過香港、臺灣和馬來西亞移民。為了討生活,他們集中在幾個很典型的行業裏,靠辛勤的勞動經營一個小生意,體驗著移民生活的酸甜苦辣。

奶吧——眷戀之情難擋Milk Bar經營頹勢

在澳洲,奶吧(Milk Bar)曾是各個社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20世紀中後期,它的發展一度如日中天,移民澳洲的很多華人都是從Milk Bar起步再轉行做其它生意。目前墨爾本地區的milk bar早已被「中國化」,推開一家Milk Bar的大門,十有八九都是一位華人老闆笑臉相迎。

Sam 陳1990年從上海來到墨爾本,身份解決了之後想要買個生意,朋友便向他推薦了Milk Bar。Milk Bar之所以如此受到華人的歡迎是因為它的幾大特點: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看小孩;店舖和住房在一起,省下房租和上班的交通時間;盈利還不錯等等。

自從1980年代後期澳洲政府開始允許milk bar之外的商店在週日照常營業後,milk bar的經營便遭遇了滅頂之災,時代報報導的數據稱,僅在維多利亞一省的數量就從30年前的約6,000家下降到2012年的約1,500家。

「其實當我們1999年買生意的時候,Milk Bar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有很多店都關門了。」Sam說,「超市附近的Milk Bar是最先關的。所以我們選生意的時候就特別要遠離超市,選擇人口密度大的地區。」

另外,Sam介紹說,選Milk Bar有很多竅門,比如房租不能超過收入的5%。牛奶、麵包、報紙和香煙這四樣被稱作是Milk Bar的「四大金剛」,這是Milk Bar的基本收入,如果它們在總收入中佔的比率越低,這個店的利潤就越高。相反,如果這個店的大部分收入都是「四大金剛」帶來的,那就不賺錢,因為「四大金剛」的利潤率都很低,比如報紙賣一份才掙2毛。

千挑萬選之後,陳先生夫婦在墨爾本東南區海邊選了一個較大的Milk Bar, 夫妻倆共同經營,「這份工作雖然辛苦,時間很長,每天早上6點半到晚上9點。每週7天,天天如此,但盈利情況還不錯。做Milk Bar就是要苦熬。」Sam說。

在這個過程中,陳先生夫婦早已計劃好倆條腿走路,在經營生意的同時買房投資。9年後,當他們決定從Milk Bar中脫身出來的時候,手上已經有了好幾套房產,可以不用再工作,靠投資房的租金生活。Milk Bar可以說是他們通向財富自由的重要一步。

Sam的經歷是比較典型的,當時墨爾本很多華人都是靠Milk Bar走過原始積纍的那段過程,接下來再做更大的生意。然而如今,那樣的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形勢變得越來越艱難。隨著連鎖店、大型超市、大賣場等的快速擴張,樸素溫馨的社區milk bar也逐漸被現代都市的大潮所吞噬。它的衰落正在給一個時代畫上句號,也不禁令人徒增許多「世易時移、盈虛有數」的傷感。

墨爾本地區的milk bar早已被「中國化」。(陳明/大紀元)

淩女士在結束繡花廠的工作後,便想著買個milk bar做生意。她買的Milk Bar以前很紅火,但隨著附近開起來大的超市,生意就一落千丈,前任店主迫不及待的把這個店出手。淩女士接手後,發現顧客少的時候一天沒有幾個人,最初的投入完全沒有回報。

這種情形是當今milk bar經營現狀的真實寫照,這種相對分散的經營模式根本無法和具有規模優勢的連鎖超市,如Woolworths、Coles、ALDI 等在價格上競爭。

儘管如此,許多澳洲人仍然對milk bar念念不忘——不是因為它售賣的那些商品,更多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歸屬感,Milk Bar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

清潔——容易上手的小生意

清潔生意是低投資,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經過簡單培訓後,很容易上手。不少華人將它作為「落地工作」,即在海外一落地就能幹的活兒。留學生在澳洲的第一份工作通常不是餐館就是清潔。清潔行業工會——聯合之聲(United Voice)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也指出,海外學生已成為墨爾本清潔業「看不見的中流砥柱」。

清潔生意很像「自己給自己買個工作」,尤其是當規模小的時候。華人移民在生意剛起步階段,通常是加盟大的連鎖清潔公司,成為旗下的一名經銷商(Franchisee),由公司統一提供培訓和分配合同。

李女士9年前一來到澳洲就是做清潔工作,「我先給別人打工,做熟了以後,就跟連鎖清潔公司買了一個合同。」與其它「拴人」的生意正好相反,清潔生意時間比較靈活。「我們主要是下班時間做辦公室清潔,白天可以自由安排。每個工作要求不同,比如有的辦公樓保安到點要鎖門,一定要在固定時間內完成,這就比較緊張,有時需要請人;有的則不限時間,半夜做都可以。一般每天工作5、6個小時。」

李女士建議新入行者在起步時,找澳洲一些大的公司買合同,這樣能比較有保障。通常加盟清潔公司,加盟費要2-3萬,這是一次性的費用,公司會提供一些培訓和簡單的實習。然後再談買合同的錢,看你要買多少合同,保證2年。管理費是持續的費用,為13-15%不等,這將從日常的收入裏扣掉。

小李說:「在澳洲生活有個體會,這裡不像中國有明顯的高低貴賤之分,不管幹什麼都是在為社會做貢獻。社會像一個大棋盤,每個人是其中的棋子,被擺在哪個位子上就要在那個位子上發揮好的作用,做好自己該做的服務。」

Tom施也是看中清潔生意的靈活性而從事這一行的,他是典型的上海男人,非常顧家。3年多前,他的兒子Justin被澳洲歌劇公司選中做簽約歌手,Tom便改行做了清潔,因為經常需要載9歲的兒子去各地演唱,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或是特別花時間的生意都不太適合他。「對我來說家庭和孩子是最重要的,做清潔能比較好兼顧家庭。」

Tom開始時也是跟清潔公司買個合同,做熟了以後,就自己找客戶。他說:「清潔公司安排的活兒有好有差,有時東邊一個工作2小時,然後西邊一個活兒3小時,這一天就都在路上跑了。自己找客戶有一個好處,可以比較集中在一個區,路上浪費的時間少,效率高。」

剛入行的新手可能對找客戶有些摸不著門道,但來澳洲20多年的Tom很熟悉當地人的做事方式,一切顯得輕車熟路。「澳洲人做什麼都要有人推薦,如果公司不瞭解你一般不會用你。所以你要一開始就把活兒幹的好,客戶對你滿意,願意給你做推薦人,那麼你的客戶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當然自己也要到各公司跑跑,介紹自己,發發單張什麼的。」

Tom認為清潔生意的收入還不錯,比打工強,根據工作的難易程度,每小時25元至40元不等。所以只要勤快點,養家餬口是不成問題的。

魚薯店 ——簡單利厚的快餐生意

不少在中國從來沒吃過炸魚薯條的華人來到澳洲後也當起了魚薯店老闆。(陳明/大紀元)

週五晚上光顧炸魚薯條店(Fish-n-Chips)是英國社會的傳統,主要因為羅馬天主教不在星期五吃肉,而以吃魚代之。這一傳統在曾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澳洲也沿襲了下來,魚薯店成為澳洲較受歡迎的小吃店。因為其操作比較簡單,成本也不高,不少在中國從來沒吃過炸魚薯條的華人來到澳洲後也當起了魚薯店老闆。

Jenny是從北京來澳洲20多年的老移民,她與先生一起開魚薯店已經十幾年。即使搬家賣掉了,再去買一個,一直做這行。「當時我們這批「六‧四」的留學生都沒什麼錢,買不了大生意,而且解決身份後都到了成家帶孩子的年齡了,所以想做這個小生意,既能掙點錢,又能兼顧家庭。」

與奶吧相比,魚薯店的營業時間不是那麼長,而且在小生意裏算很好做的。用Jenny的話講,「東西都在凍櫃裏,早上來了把火一開,油加熱,東西擺好,客人點什麼就做什麼。只是做土豆餅花些時間、魚要一片一片切下來費點功夫。」

Jenny說,魚薯條店最「靈魂」的東西是麵糊的配料,這個特別關鍵,買店的時候前任店主會教給你。其它的沒什麼難度,以中國人的聰明,什麼都可以摸索出來。

相比其它生意,魚薯店的盈利還不錯,但地點選擇很關鍵,主要看當地居民的飲食習慣。Jenny的店是在墨爾本北區Essendon,這是傳統的英國人集中的地區,很多英國老移民保留了原來的生活習慣,「從平民百姓到大法官,一到星期五晚上,不吃別的,就吃炸魚薯。忙得不得了。」

目前澳洲經濟不太好,普遍生意都不好做,但Jenny根據十幾年做過來的經驗說:「經濟不好的時候,外賣店的生意反倒越好。因為澳洲人都喜歡方便,全澳的經濟再不好,既要方便,又不想花大錢,那就吃炸魚薯或中餐外賣。經濟好的時候都去餐館了。」

Jenny對魚薯店未來的前景並不看好,「主要是食品的性質決定的。人們越來越喜愛健康食品,像這種純炸魚、炸土豆餅,英國人愛吃這個,但如果在移民區,不一定吃這口。健康食品的快餐店看好,我曾經試著把食品改良一下,增加一些健康品種,比如用烤魚,配沙拉和米飯,加一瓶礦泉水,結果很受歡迎。」

中餐館——海外華人的傳統行業

中餐館是澳洲華人的標誌性行業。(陳明/大紀元)

中餐館是澳洲華人的標誌性行業,早期澳洲人對中國的認識和瞭解就是通過中餐館。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澳洲華人所從事的工作領域中,餐飲業仍然是吸收華人勞工最主要的行業,受雇率約占華人勞工總數的17.6%。

自從澳洲商業移民163轉892簽證(臨居轉永居)的規定實施後,有大批中國大陸背景人士來澳洲經營生意,希望2年後能獲得永久居留權。昆士蘭華人區總商會主席(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Precinct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曾先生說,從他接觸到的商家來看,華人比較集中於兩個行業,一個是中餐館,另一個是雜貨店包括2元店。 「在墨爾本,加油站幾乎是印度人一統天下,而中餐館和2元雜貨店幾乎都被中國人包了。」

曾先生認為目前墨爾本中餐館的經營狀況比較艱難,因為「太扎堆」了。一個原因是移民政策引起的,使得市場上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華人想移民,小的生意不符合條件,大生意又做不了,餐館這種規模正適合,造成市場上的餐館數量急劇增多,一時之間難以消化。」

「從餐館的上座率來觀察,目前很多中餐館最多只是維持,有的虧損很大,需要不斷從國內調資金過來支持,但為了移民,也要苦苦撐著。只要堅持兩年,移民局對經營狀況滿意,就能辦下身份。」

曾先生的父母就是經營中餐館的,他從小就在自家的餐館裏幹活,屬於在餐館中「泡」大的人,他說:「經營餐館是一種實力,看著容易,其實很難。怎樣選址、主打哪個菜系、目標客戶群是誰、他們需要什麼、怎樣適合當地人口味、去哪裏買材料等等,經營的方方面面。這些不在社會中浸泡是很難瞭解清楚的。初來乍到的新移民會遇到很多困難。」

但他對墨爾本中餐館的前景並不悲觀,他認為這一行業不會衰退。在墨爾本,餐飲業是一種文化,已經融入人們的血脈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整個行業會有所起伏,但無論怎樣都不會倒的。只是當前中餐館正在經歷殘酷的「優勝劣汰」。

墨爾本中餐館正在經歷殘酷的「優勝劣汰」。(陳明/大紀元)

阿煇做廚師已經有30多年的經驗,他說:「當前墨爾本的中餐館,我不敢保證100%,但80%-90%經營都很差。不過我現在工作的這家餐廳生意特別紅火,光父親節週末,兩天接待了3,000名客人,我都累趴下了。」

這家餐廳是在酒店裏(Roxburgh Park Hotel)經營自助餐,有中餐和西餐,加上甜品大約30-40種。中餐就是阿煇做大廚。

阿煇認為這家餐館成功的原因是經營的好。現任老闆是意大利人,當時他買生意的時候,這家店都快經營不下去了,沒有客人,大廚在睡覺。但他接手後很快就把它做上去了。

這位意大利老闆非常懂經營,首先這家店的選址比較成功,選在福特汽車附近,周圍有一大批工廠,主要客戶是這些工廠的工人,避開了激烈的競爭,佔據了地利的優勢。尤其到了11月份,周圍所有工廠的聖誕聚會都被它一家包攬了。食物價格走中低檔路線,主要賺的是酒水飲料錢。周圍的工人覺得非常實惠,在餐館裏點一份菜的錢在這裡可以吃3、40樣,所以都是一家一家的來。

經營餐館有個規律,忙一週,下一週肯定會淡。在經營策略上,老闆就推出半價,買一贈一,但把比較貴的海鮮去掉,這樣在淡季也能有足夠的客戶量。因為酒店裏還有其它的娛樂設施,比如孩子的遊戲場所,很受家庭的歡迎,也幫助它招攬了不少客人。

建築裝修——逐漸興起的行業

目前澳洲華人從事建築裝修這一行的越來越多。(陳明/大紀元)

華人移民來到澳洲後的第一份工作最難找,據澳洲統計局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 華人新移民的失業率為11%,遠遠高於當年5.4%的澳洲平均失業率。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中,男性往往承擔了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當找不到工作時,為了養家,什麼活兒都幹。男人至少還有一身力氣,可以幹力氣活兒。目前澳洲華人從事建築裝修這一行的越來越多,尤其是當礦業走下坡路時,澳洲政府正在扶持包括建築在內的其它行業作為替代產業。建築業屬於上升行業,人們對它的前景普遍看好。

顧先生在墨爾本從事建築業已有20多年了,他說自己屬於半路出家,就是為了養活一家老小。「要吃飯嘛,有什麼活兒都幹,鋪瓷磚,油漆。」「一天幹下來經常滿面灰塵,有時累得腰痠背痛,但好在工作不斷,一個工程結束了下一個就會接上來。」

顧先生認為,做這一行要把生意做大的關鍵是:「工程一定要幹得漂亮,價錢便宜,老主顧會不斷來找你,否則生意會一單單斷掉。」

James 王作為電腦工程師移民澳洲,在多次嘗試找專業工作失敗後,他改行做了裝修,從3年前自己單槍匹馬的幹些小活,到現在已經承接比較大的房屋翻新工程,還聘請了幾位工人,他承認這一路走來最大的感受是:「在學會做生意之前,先學習做人。」

「我不是專業的技術工人,很多事我不會,我是一邊做一邊學。我認為做這一行為人很重要,如果一個人誠實、守信、負責任,那麼這種品質自然會體現在工作中。澳洲人對房子都很重視,他們不會把很重要的工作交給不瞭解的人,都是先給你點小活兒試試,看你做得好才會逐漸信任你,給你大的裝修和翻新工程。」

James對建築業的前景非常樂觀,「這一行的工作有的是,只要澳洲的房子不倒,活兒就幹不完。」

老人護理——澳洲社會老齡化推動的行業

隨著澳洲社會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老年護理成為社會上緊缺的行業之一。這個行業具有入門快,工作穩定等特點,華人新移民經過3-6個月的培訓就可拿到資格證書,開始工作。這行收入比較普通,不屬於高收入的行業,起薪一般每小時20澳元,夜班或週末加50%,達到30澳元一小時。用一句話形容:「門檻低,容易找工作,對英語要求不高,收入中等。」

小胡來澳洲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老年護理。他說:「主要是因為這行好找工作,能討個生活,另外我自己的性格特點比較適合護理老人,沒有心理障礙。」

老人護理的課程是政府免費提供的(如果學生之前沒有接受其它免費培訓),因此學習課程的華人很多,但真正從事這一行的並不是那麼多,不少人中途就放棄了。小胡說:「主要是對這個職業心裏準備不足。照顧老人需要換尿布,照顧老人個人衛生等,工作條件比較艱苦。」

小胡說,這個行業要分班次。早班比較緊張,因為早上要淋浴,老人動作慢,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他們的起床、穿衣、個人衛生、早餐,送他們去活動室活動。這一切不但要做到,還要滿足職業質量和標準。當同時要照顧好幾個老人時,心理壓力很大。

下午班是下午3點至10點,一來要先幫他們換尿布,長期臥床的要幫他們挪動位置,避免生褥瘡。然後是準備晚餐,晚上活動少許就要換睡衣睡覺。

做老年護理還有很重要的一步:護理人員所做的一切要記錄下來,交接的人員能夠瞭解這個老人的進展情況,護理的過程和變化,方便進行下一步護理的計劃安排,發生糾紛時也能有據可查。

小胡說:「這個職業有兩大挑戰:一個是要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工作;另一個是員工之間的磨合。這行業大多數員工都是外籍,亞非拉背景的人,英語都不行,大家還必須用英語交流。多元文化之間的磨合和溝通對華人來說是很大的難度。」

作為多年堅持從事這一行的小胡說:「因為我天生就對老人比較關心,這是我自然的個性,所以我喜愛這個工作,這使我能夠面對壓力。能否長期堅持從事這一行就要看最初的動機,因為喜歡而做就會比較長久,如果只是為了生存,肯定會跳槽。澳洲經濟再不好也是寬鬆的社會,機會很多。」

由於職業的差異,來源不同的華人新移民經濟收入懸殊較大。(陳明/大紀元)

由於職業的差異,來源不同的華人新移民經濟收入懸殊較大。(陳明/大紀元)

結語

華人移民澳洲後,從教育背景和從事的職業來看,近年來自香港、台灣的華人,受過專業訓練,英語流利,教育資格得到澳洲政府的承認,他們逐漸進入專業與白領職業範疇。而來自中國大陸及印支華人因相對英語較差,有些學歷又得不到澳洲政府的承認,他們往往要重新獲取學歷,才進入高新技術性行業,或從事技術性不強的職業。由於職業的差異,來源不同的華人新移民經濟收入懸殊較大。

華人新移民的整體就業率和工資收入水平還不高,呈現兩個極端:一方面從事高級白領職業者佔有了較高比例,如在醫療、財會、管理、審計、計算機等專業崗位,華人新移民就業者較多。但在另一方面,又有很多華人在從事低收入的藍領職業,如餐飲業仍是吸收華人的傳統的主要行業。華人新移民的失業率遠高於澳洲的平均失業率。

(責任編輯:陳明)

相關新聞
西澳大選在即 選舉委員會促華人選民註冊
華人為2013年澳洲房屋市場最大買家
獨家報導:華男抵澳10小時殘殺澳籍女友
華人成2013年澳洲房屋市場最大買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