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簽訂服貿 中共控台跨一大步

兩岸服貿協議不對等開放 存在諸多弊端 恐衝垮台灣產業鏈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9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6月21日以「先簽訂,再公布」的方式進行,據協議內容,台灣將對中國開放64大項服務產業,所涉及業別近上千種,範圍涵蓋食衣住行,幾乎無所不包,從商業、通訊、運輸、醫療、配銷服務等,皆步步算計,以便全面掌控台灣。

尤其整個協議內容,台灣對中國完全沒有限制,反觀中國對台項目,大多設有但書,例如到中國必須採取合資,或是配合中國12個五年計畫策略發展,將台灣投資據點僅設於福建省等「假開放」。

政府一味的開放政策,已帶來巨大負面衝擊。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指出,中國利用服貿協議發展他們的產業,但台灣政府卻看不到任何發展重心,與產業現況脫節。

服貿存許多問題

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指出,服貿協議有三個不足與失誤,包含沒有注意防護民主自由和國家安全、沒有積極爭取對等開放、沒有努力保障弱勢產業及全民福址。

其中影響還有「重傷印刷出版業,危害言論自由」、「中國網路監控,危害網路中立性」、「台灣更依賴中國,失去經濟自主性」、「沒有注意防護,國家安全亮紅燈」等諸多問題。

尤其全世界就只有台灣先簽服貿協議,再簽貨品協議。鄭秀玲說,「急就章的後果將相當嚴重」,因為服貿協議影響絕不僅限於服務業。

以配銷服務業開放為例,當台灣通路門戶大開,中國業者可先來台灣布局,等貨品協議簽署後,就是從貨源、批發、零售整合成一條龍,加上產品便宜,勢必一舉衝垮台灣內需產業。

磁吸致人才外流

在此協議中,雙方開放模式明顯不對等,中國限縮台投資地點只於福建、廣東等地,且開放模式多不予承諾,台灣企業無法在台跨境提供服務,例如批發零售、電子商務、娛樂文化等服務,將被迫西進中國,形成嚴重磁吸效應,加速人才外流。

鄭秀玲舉例,台灣未爭取到大陸撤銷為台灣購物網站的屏蔽,因此大陸消費者無法直接連上台灣購物網站,如PChome將被迫到中國設立商業據點,且僅限福建省,無法從台灣直接提供服務,不僅影響競爭力,也無法增加台灣就業機會,

反之台灣對中國完全沒有限制,中國不須來台設點即可跨境服務,便可在當地提供服務給消費者。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說,這將導致台灣出口成長不易,服務業資金技術人才流向中國,導致服務業空洞化,讓中國產業壯大,但台服務業漸趨萎縮,無論是製造業、服務業將腹背受敵,進退兩難成長久與深遠的傷害。

變相開放出版業

另外,政府一再強調服貿協議沒有開放出版業,只開放印刷業和發行通路;不過政府不但開放印刷業、零售業,更開放批發業,這些產業連結起來後,就等同於開放出版業並沒有兩樣,才導致國策顧問郝明義跳出反對。

台灣省印刷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名譽理事長吳朝陽提到,大陸有很多潛規則,曾有人開玩笑,大陸跟台灣哪裡不一樣?台灣就像到體育場看足球,買票後一進門就看到整片足球場。

反觀大陸與台灣簽服貿協議,簽了就好像只給大飯店的大廳鑰匙,但要到各個客房,還要買鑰匙,另外消費;他坦言,看到服貿協議內容,台灣所開放的64大項產業,皆有類似情況。

逼死台灣服務業

大規模與多領域的開放,已經超過台灣安系統的負荷,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教授董立文舉例,中共在台投資飯店、交通、旅館、餐廳、賣場,整合台灣土產商家,並刷銀聯卡,加上航空公司,形成一條龍的垂直整合模式,給台灣觀光業巨大壓力。

董立文指出,服貿正以這種方式,進入台灣的服務經濟體系,造成國家安全重大威脅。◇

服貿開放資訊業 中資撒網過濾 台言論自由陷危機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簽訂後,許多人擔心網路業一開放,恐比日前智慧財產局修改〈著作權法〉、封鎖特定網站,將帶來更嚴重的言論自由危機。「推動網路中立性立法」發起人楊孝先認為,網路業務包山包海,若未經思量開放,北京將可決定你看的新聞,以及網路內容。

目前網路看到的新聞與傳統媒體,可謂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台灣現在網路還屬自由開放的世界,可選擇自己想瀏覽的資訊;未來相關網路開放,中國網管將大舉入侵深植台灣,言論自由將豬羊變色,必須像中國網民,只能靠翻牆軟體才能看到外面世界。

網路業名目龐雜 服貿未列明

由於台灣網路業沒有相關主管機關,包含電子商務、線上遊戲、資訊業相關服務,皆分散於各相關權責機關,名目多且龐雜,也非NCC主管,在這次服貿協議裡,只被歸類在資訊業裡,未被明確列出,因此被視為終極「隱藏版」。

以「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開放部分為例,除了電子商務、線上遊戲外,其他網際網路服務都在此類。

楊孝先舉出,其內容包含「入口網站經營業」,如Yahoo 、Google,以及內容提供者如NOWNews、部落客等;另外「資料處理、網站代管及相關服務業」如APP Store、Google Play等,都包夾在這次欲通過的服貿協議裡。

換言之,每天大家所瀏覽的網站、搜尋引擎都可能被中資所掌握,民眾恐閱讀被篩選過的資訊而不自知。

加上中國政府對網路掌控相當嚴格,台灣業者要在中國經營,必須申請ICP(網路服務提供者)許可證,且每年得年檢一次,檢查是否符合中國的要求,否則將以各種理由讓業者無法經營。

這就說明中國可藉此機會,封鎖看不慣的網路、資訊,因此更無法提供跨境服務,業者為了生存,也將屈從中國的網管制度。

透過網路滲透台灣媒體

另外,未來傳統媒體數位化的「數位匯流」趨勢已勢不可擋,將結合網際網路、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內容可交叉使用,但台灣在〈數位匯流法〉策略都還未訂定情況下,就急著簽訂囊括電信、媒體、消費性電子等協議,楊孝先認為這風險實在太大。

雖然政府對外聲稱沒有對中國開放媒體,可是卻開放資訊業底下所有服務,這會帶來何種影響?楊孝先說,中國將可透過開放的資訊業,在所屬網路媒體裡,篩選、植入帶有政治性的思想,以及服務資訊,可怕的是被過濾掉的那些資訊,台灣閱聽人根本無從察覺。◇

服貿協議 吳朝陽:像簽馬關條約

政府在〈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開放印刷業,台灣省印刷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名譽理事長吳朝陽提到,服貿協議影響64個產業,幾天就可簽下,「簡直和馬關條約沒有兩樣」。政府無視民主與共產體制的巨大差異,就貿然開放,實令人相當訝異。

赴中印書刊需各種執照

印刷產業為何反對?吳朝陽說,台灣業者並不是怕,反而是中共怕台灣,因為不夠對等,台要求全部開放,不要有潛規則、小門;但中共現況要談對等有很多忌諱,要印書籍、海報,必須有「書刊准印證」,若要投標公家機關承包文書印刷,還要有「祕密載體證」,這些證照台商都拿不到。

服貿簽訂後,衝擊6萬多名印刷業者,業者面臨產業沒有增加任何利益,反而受到限制。但留在台灣的印刷業者,都屬中小型企業,沒有能力到大陸馳騁拚經濟,只是想在台灣好好地安身立命。

經濟部工業局雖安慰業者,將花大把銀子輔導轉業升級。吳朝陽說,這就好像台灣稻米生產過剩,甚至已經休耕,卻又開放農耕隊進來,不斷催促轉作、升級,改種五穀雜糧,聲稱危機就是轉機,這讓老百姓情何以堪。

國家機密順勢流到對岸

由於服貿協議嚴重不對等,中國對台灣只開放市占率僅30%的工業印刷和包裝印刷,尤其中國挾帶龐大資金來台,只要投資支持幾家大型印刷公司,就可掌握台灣印刷業,國家安全、言論自由都會遭到極大影響。

以台灣目前所有陸海空三軍文書資料,都是招標委外承印為例,可想見中資若來台,台灣國防機密、水文資料,都可順勢流到對岸。

至於言論自由部分,他舉香港「中聯出版社」為例,在香港其他出版社逐一倒閉後,因有獨占市場的優勢,又有中資色彩,甚至可以在出版時,部分更改它覺得不妥的內容。吳朝陽說:「這在台灣簡直是天方夜譚。」如果照此步伐走下去,台灣將步香港後塵。

讀冊生活(TAAZE)、博客來網路書店創辦人張天立則說,政府強調只開放印刷業和發行通路,但是通路就等於是出版業的媒體,將直接左右消費者接觸的出版品,「如果中資實質控制台灣書店通路,討論民主、法輪功書籍還有可能上架嗎?」(江禹嬋)◇

(責任編輯:尚琳)

各國FTA協議比較

先簽貨品、後簽服務 貨品、服務一起簽定 先簽服務、後簽貨品
東協─中國

東協─韓國

東協─印度

中國─智利

中國─巴基斯坦

東協─日本

東協─澳洲

東協─紐西蘭

中國─香港

中國─澳門

中國─紐西蘭

中國─新加坡

中國─祕魯

中國─哥斯大黎加

中國─瑞士

中國─冰島

只有台灣─中國

資料來源: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 記者江禹嬋/整理

服貿對網路的可能影響

網企中資化 中資入台後,因幾乎沒有限制,順利取得公司控制權。
內容管制 名義上都是業者自律,事實上皆遵循中國法規與潛規則。
資訊不對稱的選擇 管制狀態不透明,網路使用者須付出更多代價,透過翻牆才能搜尋自己想要的資訊,否則須接受北京政府控管的網企,決定使用者的閱聽內容。
衝擊社會文化 習慣壓過資訊渴望,網路環境不再自由,走向「和諧」化。

資料來源:「推動網路中立性立法」粉絲頁
記者江禹嬋/製表

[[2]]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指出,中國利用服貿協議發展他們的產業,但台灣政府卻看不到任何發展重心,痛批政府根本與產業現況脫節。(陳柏州 /大紀元)

[[5]]
「推動網路中立性立法」發起人楊孝先認為,網路業務若未經思量開放,中國將可決定閱聽人瀏覽的網路內容。(陳柏州 /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