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促市民下鄉買地建房 觸碰中共利益被禁止

人氣 168

【大紀元2014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大陸虛高的房價令民眾望樓興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土地改革讓民眾看到一絲希望:可以到鄉下買地建房。10日,中共國土部部長姜大明強調,這是堅決不能允許的。經濟學家茅於軾稱因觸碰利益,既得利益者能拖一天算一天,很難推動改革。

房價高企民無奈 望樓興歎夢難圓

剛剛過去的2013年,大陸樓市十分熱鬧。一線城市房價快速大幅上漲,而三四線城市交易相對慘淡,「地王」與「鬼城」並存,「房姐」、「房地產稅」、「小產權房」等涉「房」的詞語都成了年度熱詞。

隨著大陸房價漲跌喋喋不休,以及大城市居住環境越來越不能令人滿意,很多城市居民想到周邊郊縣甚至更遠的地方向當地農民買地自己蓋房子,但是他們的夢想卻破滅了。

在1月10日召開的中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中共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強調,未來要堅持符合規劃、一戶一宅的原則,進一步研究完善宅基地取得、分配和管理辦法。但是,城裡人到農村買地建房屬於「逆城鎮化」行為,是堅決不能允許的。

中共在危機到來的時候會做出些許的改變,以改革為名義實際仍以自身利益出發,中共製造出的戶籍制度強行將民眾劃分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一個國家無端被製造出兩極分裂和對立。並且時至今日仍處於強力管制之下,相對中共的行為,民主國家與其形成鮮明對比。

據《澳洲日報》報導,澳大利亞新州副州長兼國家黨主席史東納(Andrew Stoner)2013年8月27日宣佈,都市租客有連續2年的都市地區租房歷史,在鄉村地區置業後即可獲得7000澳元補助。並且願意搬遷到鄉村地區填補技術崗位空缺的人,若肯在那裏住上兩年,就算不用買房也能獲得1萬澳元的「技工遷至次發達地區獎勵」。

土地改革民心所向 亦成地方與中央分裂點

在2013年11月12日結束的中共三中全會《決定》對於農村土地問題提到: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在堅持和完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決定》中的農村土地流轉指的是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偏離了軌道,幾十年來實施的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地方將土地視為和中央割據的籌碼,賣地已經成為其賴以為生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地方政府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消極違抗態度對待中央的命令,各地目前已呈現分裂割據之勢。

面對改革 既得利益者能拖一天算一天

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達到嚴重依賴的程度,在巨額地方債壓頂、用投資拉動經濟創政績的衝動下,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民眾賴以生息的土地,在給予極少補償甚至強征、強拆的情況下,大肆掠奪國家資源出賣獲得資金。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茅於軾1月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讓既得利益者成為改革的推動者實際上是很難的,「他要認識到,我不改我自己要完蛋,那就願意改了」。就算看到這一點,也是能拖一天算一天,因為利益太大了,一改就沒好處了,所以儘量往後拖。

而中國的根本問題就是誰來約束政府。老百姓不能約束政府,還是權力的問題,權力要關在籠子裡,管的範圍不再擴大。政府該干預的沒干預,不該干預的干預很多。比如說環境保護,市場管不了,必須是政府管,但是政府這方面又很弱。

香港大學經濟系教授許成鋼表示,改革的動力必須是民眾,古今中外任何能推得動的改革都一樣,沒有例外,想用某幾個人代替民眾進行改革,是做不成的,哪怕再好的想法也做不成。

國研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認為,既得利益集團整體沒有辦法成為一個改革的力量,還是強調公民力量。這個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公民力量太重要了,公民力量是可以發揮作用的,公民自己的事要自己關心,公民力量才是一種內生力量。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北京學者陳永苗:中國土地改革沒有突破
民盼小產權房「轉正」 專家稱地方政府不爽
小產權房承載超2億人夢想 官方下封殺令
李克強導師稱土改應確權 地方阻撓拒發證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