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增貸款超預期或面臨債務爆炸風險

【大紀元2014年10月17日訊 】(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中共央行10月1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9月份新增貸款達到8,572億人民幣,規模超過預期。目前,大陸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高企不下,在整體貨幣寬鬆條件下,盈利情況本來不好的企業和整體低迷下行的房地產行業將要求增加貸款,對此,陸媒報導認為,如果銀行業不採取行動,可能會遭遇一場債務爆炸的風險。

大陸銀行業9月份新增貸款規模超過預期

美媒《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0月17日報導,中共央行10月16日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大陸9月份新增貸款8,572億元人民幣(約合1,383億美元),高於8月份的7,025億元人民幣,規模超過預期。

同時,中國大陸的社會融資規模也在上升。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1.05萬億元人民幣,高於8月份的9,574億元人民幣。

報導稱,這是中共政府希望藉助信貸規模的增加以提振低迷的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結束今年10月10日至12日召開的秋季年會後,在發佈的報告中警告中國經濟在中期內有硬著陸的風險。

與此警告相呼應,中國經濟9月份多項指標疲弱:9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只有2.7%,創下2013年4月以來次低;而9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和居民消費價格(CPI)數據表現疲弱,被經濟學界認為是出現經濟通縮的跡象。

大陸銀行業可能面臨債務爆炸風險

陸媒華爾街見聞10月17日報導,10月16日中共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企業短期貸款激增至268億美元,長期貸款增加至459億美元,創4個月內新高,此前8月份,這兩項數據分別是112億美元和393億美元。

報導稱,不容忽視的是,大陸銀行系統不良貸款規模已經達到金融危機以來最大,整個銀行業都在為債務崩潰的一刻做準備。面對不斷累積的巨額債務,銀行業如果不採取行動,可能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場「債務大爆炸」。

此時此刻,中國大陸各大銀行開始用各種方式補充資本金。

陸媒《每日經濟新聞》10月17日報導,中國銀行10月16日表示,其境外優先股已經成功完成發行定價,最終發行規模64.998億美元(約合400億元人民幣)。中行這一舉措被認為是想創造一個資本緩衝空間。

對於銀行業而言,大陸的企業、房地產行業的走勢令人擔憂。

摩根士丹利9月發佈的一份報告稱,201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的槓桿水平已經達到以往的5.4倍,這也是2006年以來從未曾出現的槓桿水平。

值得憂慮的是,中國企業加槓桿的過程還沒有停止。目前,正值中國整體貨幣政策傾向寬鬆,企業紛紛藉機增加貸款。可以預計,未來可能會再度遭遇類似「錢荒」的經歷。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利潤一直不高。過去36個月內,中國的PPI累計縮減6.7%。

房地產業問題更嚴重,債務重組將不可避免。用益信託網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房地產信託發行數量下滑至300億人民幣(49億美元),創2010年初以來新低。

據彭博統計,中國房地產開發商2015年到期的債券和債務總額高達240億美元。標普香港評級分析師Christopher Yip預計,一些開發商可能會在流動性和在融資上出問題。他表示,從現金流狀況來看,這些開發商明年對債務可能不具備贖回的能力。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福地福人居
梓銘:企業倒閉潮 究竟誰之過?
大陸部分銀行排查大客戶貸款風險
大陸樓市下行 銀行或放鬆首套房標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