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米食文化飄香華府

人氣 30

【大紀元2014年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何伊美國華盛頓DC報導)10月26日下午,大華府地區卡賓.約翰中學(Cabin John Middle School)的餐廳裡飯食飄香,趣味橫生,一派熱鬧的場面。由華府台灣學校舉辦的台灣書院正體字推廣活動之「台灣飯,TaiWan FUN」正在這裡進行。

在卡賓.約翰中學校舉辦的第三屆「臺灣飯,臺灣Fun」活動。(何伊/大紀元)

華府台灣學校長陳桂鈴介紹,今年是第三年舉辦這個主旨為「臺灣飯,臺灣Fun」的活動,因為臺灣產的稻米特別好吃,米食的種類也非常豐富。通過這一活動,希望把臺灣的米食文化及台灣的生活風貌介紹給美國的各族裔人士。活動同時結合美國的萬聖節,孩子和家長們都化妝成卡通片和影視劇人物,參加表演,還親手製作與米食文化相關的手工藝品。

用產自臺灣的米特別製作的八寶飯。(何伊/大紀元)

台灣點心。(何伊/大紀元)

陳桂鈴表示,今天的米食是用產自臺灣的米特別製作,而且是用不同的米做成食物,如,滷肉飯、雞肉飯、炒米粉、八寶飯、年糕、芋頭糕、蘿蔔糕、米果點心。許多米食是家長親自製作帶來分享。大家可以品味到臺灣米、泰國米、糯米、黑米和糙米不同種類米的味道。亞洲的米食文化是類似的,但其中還是有差異。臺灣人有句諺語:「一樣米,百樣人。」吃同樣的米,造就的卻是不同性格的人。

正在教孩子們縫製沙包的義工陳瑞寶女士是華府台灣學校的前任校長。她被孩子們圍住,一針一線地教他們怎麼縫製「米」沙包。她介紹說,在臺灣,幾乎每一個小孩都有五個這樣的沙包,因為玩沙包需要一定技巧,動作從簡到繁,而最難的就是連接5個沙包「過橋」。她教孩子們做的沙包,特別之處是縫在沙包裏面的是米,而不是沙。通過這種方式,教孩子們接觸臺灣的米,瞭解臺灣文化。她說還要教孩子們說臺灣話,臺灣話要長存下去,「這是對國家的一種懷念。」

麵人。(何伊/大紀元)

麵人。(何伊/大紀元)

Alison獨自裝飾了一個南瓜,然後把心愛的勞動成果放在自己面前,伴著她安靜地讀書。(何伊/大紀元)

年輕媽媽Grace陪著兩個女兒親自動手做台灣麻糬、麵人和縫製沙包。女兒Alison獨自裝飾了一個南瓜,然後把心愛的勞動成果放在自己面前,伴著她安靜地讀書。Grace說,她和先生都是從小就在美國長大,家裏主要是講英文,她的父母會跟女兒講台語,但是孩子們對真正台灣的東西知之甚少。小姐妹倆在這樣的活動場合,在玩樂中可以親自接觸和體驗到傳統文化的東西。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謝天一台灣人的米食文化」
雲林辦首屆台灣米食文化節邀您回味古早味
【社區簡訊】華府台灣學校10/21舉辦介紹台灣米食文化活動
【社區簡訊】臺灣書院華語文推展系列活動  介紹台灣米食文化 「台灣飯 Taiwan Fun」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