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滬港通本月啟動或添變數

人氣 2

【大紀元2014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港媒10月7日報導,負責滬港通的香港三大財金機構在媒體面前,對已經準備了接近6個月並原定在10月啟動的滬港通的時間表沒有給出明確答覆。所謂滬港通,是李克強為打破大陸權貴階層的金融壟斷,引入外部資本衝擊權貴集團的阻力,倒逼改革的一個設想。近期由於中共江澤民集團在香港製造政局混亂,滬港通或遭遇一些變數。

香港三大財金機構:滬港通未有時間表

港媒《蘋果日報》10月7日報導,香港和大陸兩地交易所表示,經過近半年的籌備,滬港通準備工作進入尾聲。但是,香港負責滬港通的署理財政司司長陳家強、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被問到本月滬港通啟動問題時,表示「正在努力」、「工作正在進行,何時開通不敢說」以及「還沒有時間表」等。

值得注意的是,李小加早在8月時曾表示,滬港通將在10月落實,並會在「開車」前兩週正式公佈。如今被在場的媒體多番詢問,他的口氣沒有了以往的肯定。

10月3日,德意志銀行發表的一份報告表示,由於近期香港政局波動,滬港通的「開車」時間可能會延遲。

由於距離原定計劃「通車」的日期越來越近,部分已申請成為滬港通首批參與者的券商非常關心正式啟動的日子。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10月6日南下與香港券商會面時透露,兩地交易所在系統及法規上已做好準備,但開通日期仍要由監管機構拍板。

滬港通是李克強藉香港倒逼中國金融改革的設想

所謂滬港通,是由中共總理李克強4月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宣佈,中共政府有意在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之間建立交易機制。當日下午1點多,中共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即發佈《聯合公告》,宣稱將在6個月內推出交易額度為5,500億元人民幣的「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簡稱「滬港通」)。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4月16日在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認為,中共利益集團早已形成盤根錯節的勢力,最難產生改革動力,只有來自外部的壓力容易衝破這種格局,形成倒逼改革的局面。而中國資本市場的改善也需要從外部尋求動力。

本次滬港通的設計,就是在限定的交易額度之內通過境外資本和境內資本的自由出入,通過跨境人民幣資金的有效滲透,降低利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衝擊中共權貴的阻力,倒逼改革。

9月18日下午,李克強到中國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考察調研發現,區內利率在5%左右,比區外低了18%~20%,他認為還有下降空間。李克強對周小川和尚福林表示,讓大陸銀行和金融機構把利率壓下來是很難,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改革來倒逼,讓跨境的資金流入,迫使國內的資金成本下降。

中小企業在中共央行信貸寬鬆條件下依然融資困難

中國大陸經濟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完全依靠外部需求和投資拉動,經濟結構非常脆弱。要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有銀行信貸支持。然而,大陸金融行業一直被中共權貴階層把持,將銀行變成純粹的食利機構,儘管最近中共為刺激經濟,實施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共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

然而,央行貨幣寬鬆無法解決企業資金飢渴問題,資金很多沒有流入實體經濟,銀行為了利差把資金倒來倒去,同時把錢給自己的關係戶,形成影子銀行,整體推高了利率市場。

今年7月以來,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問題被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提及。

有媒體認為,中共央行的貨幣寬鬆並不意味著民營企業能拿到貸款,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高企,中國經濟發展缺乏核心行業,社會消費疲軟。沒有實體經濟的真正繁榮,中共央行的貨幣寬鬆和多年的印鈔所製造的將是一個超級泡沫。

江澤民集團製造香港亂局 或對李克強金改造成破壞

李克強利用香港的市場資源倒逼大陸金融改革的設想,前提是香港必須保持繁榮和穩定。

時事評論員夏小強表示,香港的政治、經濟和金融與國際社會保持完美的一致,為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轉型提供了範例和可能。

但是,近期中共江澤民集團正在製造香港政局的混亂,激化香港社會矛盾,在曾慶紅「香港越亂越好辦」的授意下製造危機。

夏小強表示,香港一旦持續失控和長期癱瘓,一旦失去自由和人權的核心價值,失去保障自由經濟和金融的環境,外資會立刻撤離,香港將會變成一座空城、空港。

江澤民利益集團為了一己私利,不斷使香港事態升級,不惜毀掉香港。一旦局勢繼續惡化,不僅李克強的金融改革將會遭到破壞,世界和中國也面臨失去香港這個世界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的可能。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中共欲股市滬港通 若實施滬市或遭投資者拋棄
「滬港通」設暫停機制 港交所:最後防線
香港交易所計劃 設港元兌人幣報價
傳滬港通10月開通 專家議利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