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娘子」:香港被中共背叛被英國遺棄

人氣 22

【大紀元2014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穆清綜合報導)出於對英國就「佔中」行為的表態感到失望,有香港鐵娘子之稱的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在英國《衛報》上發表文章,認為香港「被中共背叛,被英國遺棄」。

文章以《被中國背叛、英國人遺棄》(betrayed by China. And abandoned by the British)為題撰寫,指「佔中」示威發展以來,其中一個最令人失望的回應,就是英國的沉默,或是比沉默更差的軟弱回應。

她稱,英國對香港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責任,因為英方在1984年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保證香港的核心價值及生活方式,包括言論自由及集會自由,直至2047年。

但真相卻是金錢發揮了作用,令英國商人本能地低頭,希望示威消失,及與中共當局維持良好關係。她稱,對於英國外交部的知識缺乏感到驚訝,感到似乎沒有人瞭解香港,亦沒有人提出港人的利益亦可能符合英國利益,或世界的利益。

她個人感到很傷心。在回歸時,時任首相馬卓安(Sir John Major,大陸譯梅傑)曾承諾英國會盡力保證《中英聯合聲明》條款得以落實。回歸時英國外相庫克(Robert Cook)亦重申,英國會運用影響力保衛香港及其自由,但現時英國輿論卻沒有公開批評中共當局。她指出,在香港的示威不止是爭取民主,亦代表實踐北京的普選承諾。

她批評,梁振英應該向北京提交一份反映港人意願的政改報告,即使最終被無視。但他顯然被北京控制,令他的公信力所餘無幾。

她稱,在聯合聲明撰寫之時,她沒有想過事態會發展至如此,並以為中英兩國會落實承諾,實現普選。

她指出,中共當局近年面對不同挑戰,需要經濟增長來合理化一黨專政,中共領導層擔心示威會蔓延,他們或會擔心香港成為催化劑。但他們要明白,如果他們可以違背一條國際條約,那也可以違背其他,而普選是保障香港安定繁榮的最佳方法。

她把香港新一代稱為「平等一代」(egalitarian generation),並非由賺錢等價值聯結,對他們而言,社會流動性已下跌。

陳方安生說,英國的「失信」最讓她傷心,英國沒有兌現「運用影響力保護香港及其自由」的承諾,「英國遺棄了香港」。

陳方安生呼籲英國採取行動,為香港民主貢獻力量。

化解港民與港府僵局的辦法讓梁振英下台

此前,陳方安生在《時代》雜誌上撰文說,香港政府由民主政府蛻變為專制政府的打手,她對此表示遺憾。她認為全副武裝的香港防暴警察用催淚彈和胡椒噴霧對待手無寸鐵的民眾的行為是港府的恥辱。她認為,化解香港民眾與港府之間僵局的辦法是讓梁振英下台。

中共假普選方案是對港民的侮辱

陳方安生認為,在9月28日短短的幾個小時之中,港警就毀了他們幾十年來的好聲譽。她說:「他們顯然從原來的支持言論自由立場,變成了一個為日益受壓制和獨裁政府打壓的工具,這個政府僅僅是在通過法律來控制人民,而不是依法治國。」她認為這是中共在大陸的控制方式,但是在按照「一國兩制」治理的香港是完全不可被接受的,而「一國兩制」是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時,中英簽署的聯合宣言裡中方的承諾。

陳方安生表示,中共的假普選方案是對香港民眾的侮辱,而香港年輕學生的抗議並不令人吃驚,因為這是港人的憤怒。他們(這些年輕人)意識到香港已經滑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邊緣,可能會蛻變成另外一個中國城市。她說:「這涉及到這些年輕人的未來,這些年輕人是在保護他們的生活方式、基本價值觀以及他們的自由,他們希望能夠將那一切留給兒孫。」

陳方安生自1993年至1997年擔任華人布政司,是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助手。1997年,她在港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一職。陳方安生支持言論自由、普選及民主,被認為是「香港良心」,「香港鐵娘子」。

香港雨傘運動

8月31日,在中共江派常委張德江的操縱下,中共人大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連關三閘,即行政長官選舉提委會維持四大界別1200人、提名門檻過半數,以及候選人僅限2至3人,正式宣告全面封殺港人爭取的真正民主普選。

自1997年中共接管香港之後,香港行政長官一直由中央政府提名出任,由一個選舉委員會每五年選舉一次,這個選舉委員會成員大部份都是親中共的工商界及政治人士,以排斥中共不喜歡的人當選港特首。

9月7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正式宣佈將在9月22日起罷課一星期,抗議人大決定在為政改「落閘」。

9月22日開始,香港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學生罷課,學生連日來堅持要梁振英下台、人大收回政改決定。香港特首梁振英一直拒絕與學生見面對話,並刺激、羞辱參與罷課的學生,激化局勢。至9月30日開始,全港18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雨傘運動」在香港遍地開花。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陳方安生勸傳媒勿做宣傳工具
陳方安生:有民主才有和諧社會
【專題探討】香港 真民主 假民主
陳方安生盼香港成真正公民社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