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中宣部對官媒報中國經濟的限制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共政府官員悄悄的對外國銀行研究報告變得更加懷疑並且在迴避全球大銀行的資深經濟學家,部份原因是雙方對於中國債務問題的規模和嚴重性判斷上互相不信任。

《南華早報》2月18日報導引述國內經濟研究人員和國營媒體工作人員說,中宣部告訴大型官方媒體的高級編輯,在他們邀請專家談論中國經濟的時候要小心選擇對象,也要小心他們談論有關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的時候所講的內容。

「沒有黑名單或白名單。但是很清楚,我們現在被鼓勵邀請國內證券公司和銀行的經濟學家和分析師來談論中國經濟,特別是在直播的時候。」一個大陸媒體消息來源說。

大陸的財政狀況比官方數據顯示的更加虛弱,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個月說。IMF警告,大陸已經 「對宏觀經濟衝擊變得更加脆弱」因為它的債務升高和赤字加大。它估計地方政府債務在2012年已經上升到佔據全國GDP的45%。許多外國銀行的經濟學家跟IMF懷有同樣的擔憂。

有其他跡象顯示外國銀行經濟學家顯然失去了北京的青睞。比如,中國銀監會過去常常邀請一些外國銀行經濟學家參加閉門會議談論有關國家銀行業的發展,特別是有關借貸政策。但是自從去年以來,這樣的會議顯著減少。

邀請現在只送給外國銀行的小部份經濟學家,那些中國銀監會視為可信的人,兩名跟銀監會有工作關係的經濟學家說。

「氣氛顯然已經改變。央行和監管機構對於他們可以告訴你甚麼東西變得更加小心。」其中一名經濟學家說。

另一名經濟學家說,「我認為這是因為政府現在施加更大的壓力,一些官員可能甚至相信陰謀論,認為一些外國銀行經濟學家可能跟外國政府有密切關係,因此你告訴他們的東西可能很快被傳給那些政府。」

去年,中國人民銀行內部討論建立「中國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這樣一個職位的想法,以加強央行的全球貨幣政策研究。

這個想法獲得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支持。幾名外國和國內銀行的經濟學家被考慮,包括長期擔任德意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的馬駿。

在為IMF和世界銀行工作之後,馬駿2000年加入德意志銀行。

馬駿的提名點燃了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和其他中央政府部門的反對,包括中組部,消息來源說。中組部負責所有重要工作任命,並對於一個候選人的政治信譽擁有最終發言權。

「這不是馬駿或某個人的問題,而是制度的問題。」一個消息來源說。「這是你是否屬於共產黨體制內的問題。如果不是,那麼你需要問你自己,為甚麼共產黨應該信任你?」

( 責任編輯: 高靜)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經濟處於危機前狀況
英媒:2014中國三大問題或致前所未有動盪
德媒:中國富豪成群逃離「正在沉沒的船隻」
體制內高官曝樓市危機驚人 「金融部門都在做準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