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刊李柱銘文章:香港民主未來岌岌可危

人氣 7

【大紀元2014年03月16日訊】香港——香港1997年從英國移交給中國後的近17年裡,我們香港人一直夢想著北京曾承諾的真正的民主。然而今天,我們的自治權及其支撐的法治面臨著來自大陸中央政府的威脅。

對香港新聞自由的侵犯是北京干預本港事務的最新事例。不過,更為有害的是,大陸領導層及其香港盟友持續開展否決香港人未來民主權利的行動。這種保證給我們的權利不僅出現在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中,還寫入了1990年頒布的香港小憲法《基本法》。

當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承諾保持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即他口中的「一國兩制」時,全世界共同支持了將香港從英國移交到中國手中的協議。我們把這些話牢記於心。

1997年以來,我們帶著一種准民主的政治體制艱難前行。時至今日,香港立法會僅有一半的議員由民眾直選產生,剩下的則由被稱為「功能界別」的行業協會推舉,而它們之中的大部份受北京掌控。我們的領導人,即行政長官,由親北京的一個委員會選出。這個委員會僅由1,200人組成(全港人口為700萬)。

香港人一直期盼著2017年的到來——這是回歸20週年,也是北京規定的我們終於可以通過一人一票的普選推舉出行政長官的時間點。選舉程序在操作層面的細節尚未確定,但現在,隨著如何推進選舉的公眾辯論的進行,中央政府官員卻在移動球門柱,提出了全體候選人必須「愛國」等諸多要求。

2013年,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座談會上表示,不能允許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另一名中央高級官員李飛也重申了這一觀點。這些表態並不十分婉轉,表明北京對普選的想法與香港人——以及全世界——大相逕庭。

建制派正尋求通過提名程序來操控2017年的選舉。他們認為,行政長官的候選人應當由提名委員會推舉,而不是公眾。他們還提出,只要每個香港人都有權在大選中投票(就算是經過事先篩選的候選人),港府就滿足了「普選」的要求。

上週,主管中共港澳事務的張德江在北京的會議上發表了一番撲朔迷離的講話。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番話表明,北京已下定決心要控制所有候選人的提名。

在大陸,篩除批評意見是家常便飯。可是在香港,一套准許北京有效控制候選人遴選流程的體制,會永久性地斷送我們對真正民主的希望,並且會侵蝕政府制度的透明度、合法性和信譽。如果我們不能在2017年通過真正民主化的途徑選舉自己的領導人,那麼我們對中央政府可能抱有的任何信任都會消失。

還有其它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表明香港的自治正受到侵蝕——這些跡象提醒我們,在缺乏權力相互制衡的情況下,沒有哪種政治制度能保持穩定。

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Leung Chun-ying)有在做決定前諮詢北京的傾向。2012年,政府試圖在所有的小學生中推出「愛國主義教育」和一本教材。該手冊形容中國共產黨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在爆發大規模抗議後,相關計劃被推遲了)。

最近最讓人不安的事例,是北京對香港新聞自由的干涉。今年1月,獨立報刊《明報》受人尊敬的總編輯被建制派的管理人員所取代(披露一下:我是為《明報》定期寫稿的特約專欄作家)。大多數獨立分析人士和該報的許多記者都認為,是中央政府向《明報》所有者施壓做出了這一變動。在這場神秘而令人不安的變動中,上個月又發生了一起惡性襲擊事件,劉進圖於(Kevin Lau Chun-to)光天化日之下在街頭遭遇惡意襲擊。

同時,中央官員近來要求許多大型國際銀行撤銷他們在政治立場獨立的香港報刊上投放的廣告,以此懲罰這些新聞機構的獨立精神,大多數銀行都照做了。

新聞自由觀察機構還在繼續看到加大審查、自我審查,以及阻礙媒體報導的現象。

通過拒絕讓香港人享有民主選舉本港領導人和全體議員的權利,同時加大干涉香港人的自由,中央政府正在破壞1997年建立的、保護香港民眾基本權利的政治框架。更糟的是,中央政府的干預引發了香港和北京之間無休止的對抗,結果,香港人只能在街頭抗議,除此之外別無其它政治途徑。

鄧小平為香港制定的規劃的過人之處在於,它保護了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即自由、法治、反腐機制和獨立的司法體系——對我們當中的樂觀主義者而言,它還為大陸民眾提供了一個可以因循的樣本。

普選是兌現鄧小平制定的「港人治港」規劃的唯一途徑。讓我們期待,鄧小平的繼任者能回心轉意,防止他的藍圖變成一長串破碎的承諾。

李柱銘(Martin Lee)是香港長期民主活動家和民主黨首任主席。

——紐約時報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