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兩岸服貿協議觸及台灣敏感神經

王霜舟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4月11日訊】台灣台北——楊詩偉(音譯)承認,自己本不太可能成為一項兩岸貿易協議的 反對者。這名27歲的台灣籍銀行高級職員曾在中國大陸南部廣州市的貿易公司工作過一年,親眼見證了毗鄰台灣的這個龐然大物正在經歷的快速增長。他說,如果台灣想要在經濟上擁有競爭力,它就不能避開大陸。

「我去過大陸,我看到過那裏經濟擴張的速度是多麼快,」他說,「我認為,如果台灣要追趕大陸,毫無疑問,我們必須和大陸合作。」

然而,中國大陸又是如此特殊。長期以來,大陸一直聲稱台灣屬於中國,這讓許多台灣人懷疑,是否應該迅速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該協議將在數十個行業放開海峽兩岸投資。台灣對該協議的抵制意味著,大陸通過強化經濟關係來討好台灣的策略可能正在失去效力。

兩岸的半官方機構去年6月簽署了該協議,但協議的正式批准在台灣立法會中遭遇了強烈反對。3月18日,在台灣執政黨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強行將該協議從委員會通過、送立法院審查一天之後,大約200名活動人士,其中多數為大學生,衝入並佔領了立法院,直到週一才宣佈,將於本週離開。

在靜坐示威期間,立法院的牆壁上貼滿了支持非暴力、譴責台灣總統馬英九處理《服貿協議》方法的海報。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畫像周圍貼著一張手寫的計時牌,記錄著學生們佔領立法院的小時數。

抗議者週一同意結束示威,此前一天,立法院長王金平來到了被佔領的議場,提出了一個關鍵讓步。他說,在立法院重新考慮《服貿協議》之前,將通過一部允許立法委員更加嚴密監管兩岸協議的法案。作為院長,王金平負責召開黨派間會議,這些會議是安排立法議程的強大工具。

學生領袖陳為廷在宣佈結束佔領的記者會上說,「許多人問,如果你們離開,難道不會失去談判的籌碼嗎?實際上,我們說過的一切,以及我們的所有影響力,已經讓這次活動從一場學生運動擴展成為全民運動。」

在靜坐示威期間,另一名學生領袖林飛帆在接受採訪時說,「台灣從未發生過這麼大規模的佔領活動。這是台灣第一次有人像這樣去佔領公共建築物。」

林飛帆今年25歲,是國立台灣大學的政治學研究生,他指責國民黨沒有聽取選民意見,背棄了對貿易協定進行逐項審查的承諾。「這就是為甚麼我們要佔領立法機關的原因,因為它不再代表民眾了。」他說。

3月23 日,當一些示威者試圖擴大抗議活動,佔據政府的主要行政大樓時,防暴警察強行驅散了他們。前來的警察使用警棍和高壓水槍對付示威者,導致150多人受傷。

雖然很多示威者及其支持者表示徹底反對這個貿易協議,另外一些人則願意跟中國簽訂某種形式的服務貿易協定。最普遍的抱怨是這個協議匆匆草就,幾乎沒有留機會給公眾審議。示威者說政府在進行「暗箱操作」,並把這次抗議稱為「太陽花運動」,意指陽光和透明度。

他們指責馬英九沒有就民眾對這個協議的猜疑做出充分解釋;馬英九在任六年來,一直在把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推向更深層次。示威者說,跟中國的任何協議都必須有最高級別的監督和透明度。

「一般民眾不敢跟中國就任何事情簽字,尤其是在不完全知情的時候,」銀行業者楊詩偉說,他3月30日也走上台北街頭,參加了多達50萬的人的遊行活動。「我們不反對與中國進行貿易。我們怕中國接管我們的國家。」

1949年,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軍隊在內戰中獲勝,委員長蔣介石帶領吃了敗仗的國民黨軍隊逃到台灣。以蔣介石為領袖的中華民國宣稱自己是大陸的合法統治者,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自稱是台灣的合法統治者。隨著台灣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開始實行民主,長期遭到壓制的台獨呼聲也開始冒頭。

中國應對這些願望的方式往往是威脅。1995年和1996年,時任總統李登輝越來越活躍地支持台灣人身份,作為回應,中國大陸朝台灣海峽方向發射了導彈。從2000到2008年,中國官員和官方媒體經常指責時任總統陳水扁的台獨路線,而且在2005年,中國還通過反分裂法,要求在台灣正式聲明獨立的情況下使用武力。

2008年,主張與中國大陸建立更密切關係的馬英九當選後,雙方開始簽署一系列經濟協議,包括2010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濟合作框 架協議。馬英九執政的六年間,兩岸貿易額幾乎增加了一倍,去年達到1970億美元。台灣曾經罕見中國遊客的身影,而去年從大陸到台灣的遊客增至近三百萬,台北101摩天大樓和蔣介石陵寢這樣的景點擠滿了大陸旅遊團。

服務協議 將開放80個中國產業供台灣投資,而台灣向大陸開放64個產業,馬英九稱,這表明中國在協議中做出的犧牲更大。他舉例說,研究調查顯示,該協議將帶來1.2萬個工作崗位,並讓服務業出口額增長3.94億美元,這個數字不到去年相關雙向貿易額的四分 之一。

他說,台灣已經落後於該地區的一些競爭對手,比如韓國,而且不批准這個服務貿易協定會削弱台灣加入其他經濟協議的能力,比如美國主導 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但推動與 中國更深層次的經濟聯繫卻觸及了台灣的一些敏感神經。

「兩岸貿易額越大,普通公眾也就越擔心中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副教授黃奎博說,他曾在馬 英九的總統競選活動中擔任政策顧問。「我認為情況非常明顯:中國大陸很努力地在收買台灣的人心,贏得台灣人在經濟方面的支 持。但我不認為這種策略真的有效。」

台灣對中國的認同感似乎在下降,而不是感覺跟大陸更接近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調查中心對於 「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還是兩者兼而有之」的研究顯示,在馬英九任總統期間,認定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人數飆升, 達到了去年年底的57%。

「我認為中國政府對這種趨勢感到擔心。」該校的兩岸關係專家童振源說。

「關鍵是,如果台灣跟世界上幾乎任何其他國家簽訂同樣的協議,都不會有問題,」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研究學院(University of Nottingham’s Schoo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的副教授喬納森.沙利文(Jonathan Sullivan)說。「但是,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不同於世界上的其他任何關係。一些人認為中國是台灣和平繁榮的唯一途徑,其他人則認為它對台灣的生存構成 了威脅。」

(作者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紐約時報》記者。)

——紐約時報,網友推薦

相關新聞
反服貿學生將持太陽花出關 中研院收藏史料
挺學運  德州台灣留學生休士頓經文處遞交抗議書
太陽花學運衝擊心靈:台灣人 你感動了我
台魏揚黃郁芬訪美  談學運後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