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風險再現 中共央行急「放水」550億

人氣 3

【大紀元2014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大陸銀行間去年第二季度由於流動性緊張而出現的錢荒,至今令人記憶猶新,產生的後遺症也讓銀行主動擴大同業負債規模。如今,流動性風險已隱現,時隔八週中共央行「放水」550億元紓緩流動性。尤其當3月份經濟數據顯示下行壓力加大,央行此舉表明未來貨幣政策將傾向於提振經濟。

經濟數據顯示下行 央行「放水」550億釋維穩信號

據中共海關10日公佈的統計數據,2014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5.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7%。其中,出口3萬億元,下降6.1%;進口2.9萬億元,下降1.2%;貿易順差1028.3億元,收窄60.9%,外貿面臨的下行壓力加重。

4月11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3月份統計數據顯示,3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4%,略高於上月;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3%,已持續逾25個月下降,且為八個月來低點。

從海關數據和PPI可以看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PPI同比持續下滑,反映出工業製造業產能過剩問題還是比較突出;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下降,也意味著人民幣貶值趨勢或將加強。中共國家發改委網站也刊發國民經濟規劃實施評估報告稱,今明兩年及未來經濟增長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面對經濟下行等綜合因素,中共央行本週終結了中國黃曆新年以來連續八週的淨回籠操作,通過「放水」550億元向市場釋放出維穩信號。由於央行放出「定心丸」,10日貨幣市場利率相對平穩,其中14天SHIBOR大幅下行。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央行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風險採取應對措施。

10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7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操作及44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交易量比週二的630億元增加510億元。本週公開市場有2320億元前期正回購到期,至此本週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實現資金淨投放550億元,此前連續八週淨回籠的態勢被打破。

流動性存在兩大隱憂 錢荒後遺症凸顯

市場人士認為,央行本週淨投放主要是為了應對本週補繳準備金、二季度財政存款上繳和外匯占款減少產生的流動性緊張風險。目前流動性存在兩大隱憂,一是財政繳款高峰期將在4月中旬到來,二是商業銀行分紅的影響將在5月份開始顯現。

券商申銀萬國認為,從資金季節性規律看,每年二季度的市場總量資金總會伴隨著「繳准-繳稅-再繳准-再繳稅」等季節性消耗因素不斷流出和減少,而未來央行公開市場會從淨回籠到淨投放,甚至是重啟逆回購,都無法根本改變這種資金季節性趨緊。

如果央行不採取逆回購、降准等措施,4月中上旬應該是二季度流動性最為寬鬆的時期。大陸銀行間去年第二季度由於流動性緊張而出現的錢荒,至今令人記憶猶新,產生的後遺症也讓銀行主動擴大同業負債規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銀行信貸受限與抵禦流動性風險的不足是催生銀行同業業務發展的初衷。然而,經過近幾年同業業務的不斷創新,銀行愈加發現這其中所帶來的可觀收益,從一兩家銀行的變相貸款到全行業的蜂擁而上,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銀行同業資產與同業負債的規模高速擴張。在銀行同業業務未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外界對於銀行流動性的顧慮仍未打消。

銀行業內人士透露,從去年錢荒過後,各家銀行對於期限錯配都更加謹慎,以前一年期的項目,很多銀行就用一個月的拆借去匹配,因為這樣利潤高。但是現在銀行可能就會讓項目中一半的資金進行一年期拆借匹配,其餘的再根據當前同業拆借的利率進行拆分匹配,這樣收益可能就降下來了,但更安全。

從已經公佈年報的7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財務指標中可以看到,除了光大與民生之外,其餘5家銀行紛紛擴大了同業負債規模,其中中信、招商的負債規模較2012年均增加了50%以上。而光大和民生是僅有的兩家同業資產與同業負債雙降的銀行。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年後流動性警報再響 銀行設壁壘阻存款搬家
大陸錢荒無止境 政策性國開行也缺錢
中共央行1月金融數據藏「暗鬼」 形勢很不妙
大陸錢荒避險 廣州越秀香港收購創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